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jié) 文字的構(gòu)造與“六書”

根據(jù)《說書》所述的文字組織法,對于“六書”的概略,固可察知一二;然而古來議論紛雜,不一其說,直到今日,尚無確定的成說。現(xiàn)在我們僅就其大體申說之。

“六書”的順序,根據(jù)《說文》的序言,為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zhuǎn)注、假借。很多人以為文字的創(chuàng)造為象形,其次指事。但這里是以《說文》之說為根據(jù)的。

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指事文字,例如:“”“”為篆文“上”“下”的字,依其放置短一畫長一畫的“上”與“下”,視之而識其為“上”“下”,察之而見其為“上”“下”之意。與這指事相似的文字,為象形、會意二種文字。不過象形是對于一物而像其形,其字形開始便有一定;指事則指無形的事,其字形始無一定;這是兩者最大區(qū)別的所在。至指事與會意的區(qū)別:獨立而成一體的為“文”,合二體而成的為“字”,已經(jīng)詳說于前。今由于會意屬“字”,指事屬“文”,則對兩者的區(qū)別,也可判明無疑了。

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象形文字,是描寫某物而像其形,自其形式屈曲來說,好似最簡單的圖畫。“日”“月”的文字為“”“”,“”像太陽,其中的一點,傳說是曾現(xiàn)鳥形棲于太陽之中;“”像弦月,其中的二點,是表現(xiàn)月中的陰影。又“”為“云”,是從雨從云,云為回形的;“”為“山”字,表示有石高出之形。其他若(水)、(草)、(木)、(鳥)、(馬)、(魚)等直接描寫其物自身形式的文字,多得難以盡舉。這是我國文字的特色,也是我國文字的根源,在字典上首的字,大抵屬于這象形文字。

以上二種為文,是產(chǎn)生字的源泉。

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聲文字,系取指事、象形的事物,加寫出其聲音,而結(jié)合成為一種文字。例如“江”“河”二字,由水的旁取象形,由水的聲取“工”“可”。這種文字,占據(jù)我國文字十分之八以上的多數(shù)。

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武”“信”是也。

會意文字,即于自然中能夠會得其意義。例如合成“戈”與“止”二字的意義而為“武”字,合成“人”與“言”二字的意義而為“信”字。又如合成“鳥”與“口”二字,自然表現(xiàn)鳥“鳴”的意義;比合“木”字兩個,成為多“木”并立,自然表現(xiàn)“林”的意義,皆其顯著的例子。

以上二種為“字”,系由“文”孳乳而成的。

五曰轉(zhuǎn)注。轉(zhuǎn)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轉(zhuǎn)注文字的解釋,至今尚無定說。現(xiàn)依段玉裁的“互訓(xùn)”說,稍為解釋一下:轉(zhuǎn)注是文字與文字互合的解釋,恰似由水的彼方來注明此方一樣。轉(zhuǎn)注與假借為文字的使用法,之前說的指事、象形、形聲、會意四種,則為文字的構(gòu)造法。

所謂“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譬如《爾雅》為訓(xùn)詁的書,在其說“始”的條文,如“初”“首”“肇”等字,多不勝舉,但這么多的字,均由“始”字而生同樣的意義。由此推考,則“考”與“老”同屬年老的意義,老而考,考而老,實是互相解釋的文字。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假借全為音符的文字,依同一的聲音,而化字于無形事物。如“令長”的“令”,為“命令”的“令”,但對發(fā)出命令的人,假借而為“縣令”等的“令”;“長”為久遠的意義,但對長居人上的人,假借而為“村長”等的“長”。又其描寫物的音響或鳥的鳴聲,假借的字也很多,如伐木“丁丁”、車聲“轔轔”、黃鳥“喈喈”。此外寫外國語時,常須使用這假借。

“六書”的略解,暫就于此告一段落。要之,《說文》是一難解的書,為文字學(xué)的大宗,非用十分的研究不為功。迨至清朝,趨向漢學(xué)勃興的氣運,《說文》的研究家輩出,就中戴震(東原)氏與其門生段玉裁,以一生的心血,注成《說文解字》十五卷,對于斯界得有《說文解字注》三十卷。其他關(guān)于《說文》的著作,尚多出現(xiàn),而大抵本著述者(許慎)自身的學(xué)問,依其文字組織起來,其抽字的方法雖妙,而實用上頗感困難。后有黎永椿的《說文通檢》出世,始稍得解除其困難。

我國文字由《說文》的時代,已呈混亂變化的傾向,曾幾何時,今體的字體產(chǎn)生了。但在南北朝時期,文字極端紛亂,試從顏之推《家訓(xùn)》來考察,如其寫“惡”字為“悪”,寫“鼓”字為“皷”,寫“亂”字為“亂”,已很普遍化了。至唐始以今日的楷書為通用文字,由是文字復(fù)歸統(tǒng)一。不過這時對天子的諱,深禁不用,故改文字之風(fēng)有盛。今日尚有寫“虎”字為“乕”的人,這便是由唐朝先祖有名“虎”者,故避諱而改寫為“乕”字。

我國除上所述的文字以外,沒有其他的文字;有之則為宋時割據(jù)中原之遼的文字,即契丹文字,或者金的女真文字,元的蒙古文字,清的滿洲文字。但是這種文字,因不能代表任何時代全國通行的文字,故無列入的必要與價值。

以上僅主在文字的形方面,而文字除形以外,尚有音與訓(xùn)的問題。不過音方面的音韻學(xué),訓(xùn)方面的訓(xùn)詁學(xué),已成專門的學(xué)問,姑且從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湛江市| 靖远县| 甘谷县| 永定县| 宜君县| 洪泽县| 黑龙江省| 清水县| 金阳县| 中方县| 定陶县| 会理县| 宁化县| 富蕴县| 鹤庆县| 津市市| 淮北市| 泰顺县| 叶城县| 沙洋县| 响水县| 珠海市| 特克斯县| 海南省| 鹿泉市| 开平市| 宁强县| 济阳县| 米泉市| 门源| 上杭县| 武鸣县| 达尔| 法库县| 罗定市| 金堂县| 新和县| 遂溪县| 苍梧县| 镇雄县| 灵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