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文小史(藝林藻鑒)
- 葉鋆生
- 5字
- 2021-08-19 18:29:38
第二章 書籍
第一節(jié) 書籍的目錄
書籍的目錄,為研究書籍的學問。我國在前漢末葉時,劉向以校訂古來的書籍而作《別錄》,即所謂《劉向別錄》,可算是目錄學的鼻祖。自六朝至隋唐,書籍益多,分這等書籍為甲、乙、丙、丁四部:甲部經(jīng)書,乙部歷史,丙部諸子,丁部集類。迨北宋時,《崇文總目》出世,目錄的分類,完全成立。清朝乾隆帝時,當編纂《四庫全書》的際,作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這欽定《四庫全書總目》的編纂,系承康熙帝六十年治平之后,在乾隆帝時代,國泰民安,為清朝最盛時期,因念獎勵固有的文化,且束縛學者的身心,勢所必要,故乾隆帝踏襲康熙帝的政策,編纂種種書籍,卒成《四庫全書》。《四庫全書》是一極大的叢書,將全國原有的書籍,以類別為經(jīng)、史、子、集四部,盡收入于《四庫全書》中。
這種企圖由乾隆三十八年至四十七年,亙十年始告成功,距令已一百五十多年了。《四庫全書總目》,即收于《四庫全書》中的書籍總目錄。但只這總目錄,已有二百多卷,合其全部共一萬二千二十三部,書籍總數(shù)在十七萬二千六百二十六卷以上。尚僅為欽定所選的名著,已有這樣多的書,若并合古來全數(shù)的書,則其數(shù)目之多,實在指不勝屈了。當編纂《四庫全書》時,有燒棄其書籍的全部者。有拔取其惡點而燒棄之者,則另行編纂其書目,叫作《銷毀書目》,同《抽毀書目》。關于《銷毀書目》所載的書籍,約百一十六種;關于《抽毀書目》所載的書籍,約百八十一種;其卷數(shù)之多,自可想象而知了。此外尚有禁止流行的禁書,據(jù)《禁書書目》所載的書籍,約有五百三十余種。總和這銷毀、抽毀、禁書的書籍,已達九百種以上,大抵皆有相當價值的著述,至其他雜書數(shù)目之多,那更足以驚人了。
在《四庫全書》中所遺漏而優(yōu)良的書頗多,據(jù)阮元所著的《四庫未收書目提要》,共載有百七十多種的書目。現(xiàn)在每年著述的書籍,如山如海地增殖起來。因而書籍的學問即所謂“目錄學”,益感有研究的必要。這《四庫全書總目》,固屬必要而結晶的著作,但以二百多卷的書,對于購帶實用上,殊感不便,因有《四庫全書簡明目錄》袖珍本的著作。在今十八年前,張之洞著《書目問答》一小冊子,對于前代的名著,近代的好書,《四庫》總目的順序,均可于該書中一目了然,極為學者所器重。總之,書籍的目錄,是非常必需的工具,若非細經(jīng)一涉,則對于所讀古書,勢必難辨其書的正否。敢望國人如欲研究本國的學問,必先取這《簡明目錄》或《書目問答》一讀,以為讀書的指南針,這是著者不厭煩而詳細說明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