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文字的起源及其沿革

我國重要的事物,多脫始于伏羲氏,文字也照樣的脫始于伏羲氏。傳說伏羲氏作《易》的八卦,為原始文字的創元。后來神農氏施行結繩之政,用種種的繩線,結成不同的形式,以為各種事情的符號。現在沖繩的地方,尚有這種類似事情的遺跡,誠具考究興趣的問題。嗣后社會逐漸進化,對于世間結繩記事,覺得很不合宜,于是黃帝之臣倉頡,乃參酌鳥獸的足跡,創作文字。所謂“文”是模樣,但其模樣獨成一體;又“字”是“孳乳而漸多”之謂,以補“文”的不足,益增其形與聲,所謂由合體而成的。其后顓頊、帝嚳、堯、舜及夏、殷、周三代的字形,各不相同,但后世總稱為古文。迨至周室中興的宣王時,史籀出而作大篆。又幾經春秋戰國之世,諸國各有其文字,摻雜百出,甚不統一。秦始皇統一宇內,納丞相李斯的進言,廢止與秦歧義的文字,始成文字統一的大事業。這時李斯作《倉頡篇》,趙高作《爰歷篇》,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將史籀所作大篆的字畫多者,化為簡略,是為小篆。秦始以法律治國,役使事繁,對于小篆的字畫,仍嫌其多,不適合事急時的需用,因有程邈之人,以簡易為主,創作隸書。按隸書的命名,就是施行于徒隸之間,甚至官廳的小使,亦得容易使用,而極稱簡便的文字的意義。在當時的文字已有七體:(1)大篆,(2)小篆(以使用于簡冊為主),(3)刻符(用竹符刻的字體),(4)蟲書(模仿蟲鳥形而幡書的字體),(5)摹印(施于印璽的),(6)殳書(刻在武器的),(7)隸書(皆以使用于官廳為主)。由是至漢,漢代以隸書便利認為通用文字,自不待言。迨到王莽時代,其使用的文字有六體:(1)古文(但非大篆以前的古文,乃從孔子故宅壁中所發現的古文),(2)奇文(古文而字體稍異者),(3)篆書(即小篆書),(4)左書(即隸書),(5)繆篆(即摹印),(6)鳥蟲書(與前述的蟲書同)。此外在漢初葉,草書已經發端。其后由隸書變化而造成楷書,是在漢魏之交,魏的鐘繇等,曾被人稱為其大成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蓥市| 黎平县| 丹巴县| 桂东县| 宁远县| 鄄城县| 启东市| 航空| 泸水县| 靖西县| 全椒县| 怀来县| 博兴县| 稷山县| 新乐市| 温泉县| 丰城市| 彩票| 若尔盖县| 石渠县| 鄂尔多斯市| 新巴尔虎右旗| 育儿| 鄢陵县| 蒙自县| 姜堰市| 怀集县| 偃师市| 凯里市| 华池县| 博野县| 永嘉县| 潢川县| 正安县| 崇阳县| 福泉市| 洛川县| 乐东| 静海县| 化德县| 金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