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短視頻直播帶貨實戰手冊作者名: 李達聰本章字數: 1913字更新時間: 2021-08-12 18:33:33
3.3 粉絲量越大,賬號的權重越高
基礎數據好,短視頻賬號的權重才會高,作品才能得到更多的推薦。在這些與權重相關的基礎數據中,賬號粉絲數量是重中之重。所以,如果創作者想要提高賬號權重,那就要源源不斷地吸粉,只有足夠的粉絲量才能保證最基本的數據反饋,有了數據反饋,賬號權重就會提高,平臺給的推薦量就會增多。
3.3.1 起步:找到短視頻冷啟動期的種子用戶
任何賬號都有新手期,要度過這個新手期,就需要尋找一批種子用戶。種子用戶在短視頻的發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見圖3-4)。

圖3-4 種子用戶的三大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種子用戶呢?我們可以參考快手短視頻的創作者小A的做法。
(1)從競爭對手的粉絲群中挖。先確定自身定位,再找出競爭對手,然后通過制作與競爭對手同類型,但更有創新性的視頻去吸引對方粉絲的關注。小A是一名中餐廚師,所以他的短視頻定位是家常菜美食制作分享。為了吸引到第一批用戶,他分析了自己的競爭對手小C,雖然小C的短視頻定位是古風美食,細分領域不一樣,但都是美食這個領域,粉絲的重合度是很高的。古風美食制作不易,但是家常菜是人們常吃又容易動手做的,所以在對標小C后,小A確實吸引了不少小C的粉絲關注。
(2)從身邊人下手。什么粉絲最好拉?就是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小A每發一次短視頻都會發到自己的朋友圈、微信群,讓自己的好友能看見,并引導他們關注賬號。
(3)快速找到極具影響力的粉絲。不是所有的目標用戶都是我們的核心種子用戶,比如小米是做手機的,他們要找的不是日常使用手機的人,而是手機發燒友;不僅僅是把手機當成通訊工具,而是樂于研究手機里的每一個功能甚至每一個應用程序。小A找的種子用戶也不是指所有熱愛美食的用戶,而是愿意研究美食、動手制作美食并進行討論的用戶。
(4)找到種子用戶的聚集地。如果創作者想要快速精準吸引到種子用戶,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他們經常出沒的地方。比如小米為了找到手機發燒友,其創始人之一黎萬強與其研發團隊一直在各種手機論壇、QQ群、微博群中與這些用戶互動討論。小A也是借鑒了小米團隊的做法。
3.3.2 裂變:拋出誘餌讓粉絲主動傳播
如果想讓粉絲主動分享你的視頻,為你吸引更多的關注,除了作品內容要足夠好,還需要加入一點“誘餌”。誘餌分為以下幾種。
(1)利益誘餌。比如轉發抽10人送電飯鍋、送紅包、送口紅等,肯定能加大用戶分享的欲望。但需要注意的是,“利益”下的粉絲忠誠度是最低的,不少粉絲得到好處后就會脫粉,或者只是轉發個視頻碰碰運氣,并不會對創作者本身給予多大的關注,所以還需要以作品質量過硬為前提。
(2)談資誘餌。是指視頻能給粉絲提供其他人不知道的信息,好讓粉絲可以將其當作談資和他人聊天,或者轉發到微信群里,這樣的“誘餌”粉絲是非常愿意轉發的。比如,“今天,福建又發生一件大事了”“別再問我××哪里好玩了!這里全都有”“今天發生了一件特別奇葩的事情”等類型的視頻。
(3)共鳴誘餌。是指短視頻的內容說出了用戶心中的想法,引起了用戶的共鳴,這類作品往往也能引起用戶的瘋狂轉發。比如目標用戶是北漂群體,創作者就可以發布一些類似于“北上廣容不下肉身,十八線容不下靈魂”的內容。
其實引發裂變的“誘餌”有很多,但不管是哪一種,前提是必須提供滿足粉絲轉發動機的信息,同時在每個傳播環節降低粉絲轉發決策的門檻。
3.3.3 固粉:圈層+情感+參與感
有創作者一直在問:“為什么自己發短視頻的時候,用戶來來去去就是留不住,到底該怎么留住用戶?”其實就是缺少方法,具體可參考以下幾點操作。
(1)圈層。其實就是打造一個社群,當我們吸引到用戶時,就要引導用戶進入我們的圈層當中,讓用戶活躍在“粉絲氛圍”中,這樣用戶才會有歸屬感,才會愿意時時關注你。我們可以通過拉群的方式來建立圈層,建立圈層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 群規明確,一個好的社群,建立之初就要有制度,否則會產生混亂;
② 主題鮮明,例如新媒體、籃球運動、創業、親子母嬰等主題群,這一點可根據自己的賬號定位進行;
③ 人群精準,人群定位要精準,并且最好彼此都熟悉,比如粉絲A認識粉絲B,粉絲B認識C,且明確是你的粉絲。
(2)情感。留住用戶的最好辦法,就是用戶對你產生感情,就像是粉絲追星一樣,粉絲之所以能長時間地喜歡一個明星,就是因為這個明星對他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偶像,而是一個值得他敬仰、學習的人,或者是他的作品在粉絲的人生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明星對粉絲而言更像是一個親人、一個朋友、一個人生導師。如果創作者也能和用戶培養出這種感情,那么粉絲的黏性毋庸置疑。
(3)參與感。小米的忠實用戶就有很強的參與感,所以我們也可以借鑒小米的做法(見圖3-5),具體操作可參考黎萬強的《參與感》一書。

圖3-5 小米增強用戶參與感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