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廟里供太監——祿米倉胡同東口

智化寺位于北京東城區祿米倉胡同東口,坐北朝南,排列布局具有典型的明朝特點。寺中原有中路五進院落,及東跨院后廟和西跨院方丈院,房間數百,占地兩公頃,現僅保留中路院落。這座寺廟曾是明朝宦官王振的家廟。

智化寺位于北京東城區祿米倉胡同東口,坐北朝南,排列布局具有典型的明朝特點。寺中原有中路五進院落,及東跨院后廟和西跨院方丈院,房間數百,占地兩公頃,現僅保留中路院落。這座寺廟曾是明朝宦官王振的家廟。

王振,明朝蔚州(今河北蔚縣)人,原本是一個秀才,略通經書,但久不得舉,平日里只能在縣里當教官,混個溫飽。誰知禍不單行,無意間竟然犯了罪,要被發配充軍。也算是他命不該絕,正趕上朝廷要挑選一批地方上的學官進宮培訓女官。這工作聽起來不錯,但是有個前提:要凈身做太監才可以入選。

平白無故要文人們凈身進宮,簡直是有辱斯文!自然也就沒有文人愿意去應選。負責這件事的官員差點急白了頭發,窮則生變,于是想出一個妙計:平常文人們不愿意去,但如果犯罪之后是否還這樣倔呢?于是就發布了一個政策:愿意去的人可以脫罪。走投無路的王振知道了這個消息,一狠心,一咬牙,就報名了。

王振入宮后不久就因有知識、有文化受到太子青睞。太子即位后為明宣宗,任王振為正五品的東宮局郎。當時,宣宗最信賴的太監是金英,王振還排不上號,只能在宮中小心謹慎地鉆營。

宣宗在位十年駕崩,英宗即位。英宗即位時年僅九歲,但有太皇太后張氏主事,名臣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忠心秉政,倒也平安無事。

對小皇帝身邊服侍的太監,太皇太后煞費苦心,覺得應該找通文墨、名聲好的。但是,太監大多是窮苦出身,通文墨的能有幾人?于是王振脫穎而出,被任命為司禮大太監,成了英宗身邊擁有“批紅”權力的太監之一。

王振當了大太監后,首先做的,是討好英宗。九歲的小孩,哪里玩得過在宮中久經歷練的王振?于是小皇帝越來越信任他,事事依賴他。英宗雖然還沒有親政,但總歸是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人,王振就時常借著小皇帝的信任為自己謀取私利。

有一次,他借著皇帝派他帶領文武大臣在朝陽門閱兵的機會,將自己的死黨升了職。

太皇太后知道了這事,心里卻十分高興,她決定借此教育英宗一番。

于是,太皇太后命人把英宗和三位宰輔(楊士奇、楊榮以及楊溥)都叫來,讓王振跪在那里,然后開始對英宗講做人的道理、治國的策略,講到興起,作勢要以宦官干預朝政的罪名將王振斬首。其實,太皇太后并沒有真想殺死王振,一個大權在握的太皇太后想要殺個太監,哪里需要這樣大費周折?只需一道命令而已。她這番煞費苦心的表演,只是為了教育英宗,讓他學好。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三位宰輔都是人精,哪里會不明白太皇太后的心思?于是馬上求情,讓太皇太后暫息雷霆之怒,放王振一馬。果然,太皇太后說了幾句“下次再犯嚴懲不貸”的場面話后,就坡下驢了。

京劇傳統劇目《忠孝全》,中為王振扮相

太皇太后這次殺雞儆猴很有效果,英宗果然老實了一段時間。但是,那只雞,也就是王振,卻很不爽。

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太皇太后在世一天,就沒有他的出頭之日。

于是,他開始低調做人,擺出一副謙虛謹慎的樣子,不敢有絲毫逾越行為。

沒想到,王振的行為反倒陰差陽錯地收獲了謙虛謹慎的名聲,不光得到了許多大臣的贊譽,英宗也對其更加寵信。有一次在皇宮三大殿竣工大擺筵席時,破例讓王振參加宴會。這對于一個太監來說算是難得的殊榮了。

過了幾年,王振終于把太皇太后給熬死了。朝中政局也接連發生了變化,輔政大臣楊士奇因兒子殺人引咎辭職,另一個輔政大臣楊榮病逝,只剩下了楊溥一人獨撐大局。

這種權力出現真空的局面,正是王振喜聞樂見的,他借助英宗的信任輕而易舉地盡攬朝廷政權,隨后便將明太祖懸于宮中“禁止宦官干政”的鐵牌摘去,開始了勾結內外官僚、擅作威福的生涯。誰若順從和巴結他,就會立即得到提拔和晉升;誰若違背了他,立即受到處罰和貶黜。工部郎中王佑,最會阿諛逢迎。一天,王振問王佑說:“王郎中你為什么沒有胡子?”王佑一本正經地說:“老爺你沒有胡子,兒子我怎么敢有。”一句話說得王振心里甜滋滋的,立即提拔他為工部侍郎。

明英宗朱祁鎮至死還懷念王振

王振還在京城內大興土木,為自己建造府邸。這座府邸,規模宏大,氣勢恢宏,規模比很多王府都要大。

王振當初選擇做太監的時候,算是絕后了。作為一位“曾經”的讀書人,他深信“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覺得自己絕了后,斷了祖宗香火,很是愧疚。因此,他在建府邸的時候,特別建了一座家廟,來供奉祖先。明英宗賜名“報恩智化禪寺”。

王振還憑借自己在宮廷里的特殊地位,將明朝的宮廷音樂帶出高墻宮院,送進自己的家廟,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智化寺佛樂。智化寺修好六年后,王振便死了,他的祖宗也只享受了六年的香火。但是這佛樂卻一直傳承到現在。

王振的死,實屬咎由自取。他鼓動年輕氣盛的皇帝親征瓦剌,結果吃了大敗仗,就連皇帝也被瓦剌俘虜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變。

英宗諭祭王振碑,碑上刻有王振像

英宗的護衛將軍非常憤怒,掄起鐵錘便結果了王振的性命。

英宗被俘,自然不能再擔任皇帝,于是郕王朱祁鈺監國。

朝中文武都認為王振是罪魁禍首,于是朱祁鈺下旨斬殺王振余黨,將王振家族滿門抄斬,并沒收其家產。“報恩智化禪寺”由于是敕建,得以保留。

后來,英宗被瓦剌放回來了。再后來,他又復辟重新當上皇帝。英宗復位之后,對王振還是念念不忘,認為他是為國殉難,于是在報恩智化禪寺內建旌忠祠,塑像祭祀王振。直到三百年后,好管閑事的乾隆命人把塑像搗毀,并把對王振歌功頌德的碑文磨平,才算是為王振“正了名”。

智化寺因著英宗的恩賜,變得香火更加旺盛,并且供奉著一位害國害民的大太監,也算是京城一大奇事。

智化寺佛樂

京音樂演奏現場

智化寺的佛樂,被譽為“中國古音樂活化石”,是我國現有古樂中唯一按代傳襲的樂種,保留了唐宋乃至南北朝時一些舊制,與西安城隍廟鼓樂、開封大相國寺音樂、五臺山青黃廟音樂及福建南音一起,并稱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傳統音樂。王振修建起智化寺后,將明朝的宮廷音樂帶出皇宮,并汲取了當時民間音樂的精華,聘請了大量在音樂方面有很深造詣的樂僧在寺廟中彈奏演唱,即為智化寺佛樂的由來。智化寺一直有禪僧、藝僧之分。禪僧坐禪念經,藝僧演奏佛樂。起初,寺中以禪僧為主,藝僧地位低下。清初智化寺衰敗,藝僧由于可以參加一些佛事與民俗活動,獲取收入,地位逐漸提高。到清末道光、咸豐年間,智化寺音樂從寺院逐漸傳播到北京周邊地區,從而成了北方佛曲的代表,時人稱為“京音樂”。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莱市| 马公市| 贵德县| 文水县| 密云县| 溆浦县| 凌源市| 兴义市| 乳山市| 临西县| 鲁山县| 涞源县| 高青县| 博罗县| 延川县| 墨玉县| 台东市| 大石桥市| 阳城县| 蛟河市| 微山县| 诏安县| 应城市| 遂川县| 宜昌市| 信丰县| 阿荣旗| 凤城市| 偏关县| 英超| 米泉市| 资源县| 桃江县| 新巴尔虎左旗| 利川市| 美姑县| 博爱县| 奉贤区| 花莲市| 华安县| 屏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