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戲天性:為什么愛玩的孩子更聰明
- (美)凱西·赫什-帕塞克 羅伯塔·米尼克·格林科夫 迪亞娜·埃耶
- 1675字
- 2021-06-24 11:26:44
培養聰明孩子更好的方法
戴維·埃爾金德教授在其著作《還孩子幸福童年》中寫道:“童年這一概念對于美國傳統生活方式至關重要,而今在我們所構建的社會中,它卻有著消失的風險。當代孩子被迫成為重壓下的受害者——這些壓力來源于復雜多變的社會發展以及家長的過高期望。”[1]
作為兒童發展專家,我們發現,家長對于孩子智力發展的焦慮已經在社會中彌漫。對此,我們感到警覺。毋庸置疑,我們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學習標兵或是三好學生,但我們大可不必讓他們從嬰兒期就開始接受智力訓練(mental calisthenics)。一味提高孩子智力的壓力是有害的,因為這種壓力可能會侵蝕兒童發展的其他要素,而這些要素是孩子社交、情感和認知發展的關鍵。
若是替孩子安排日程和娛樂活動,我們不僅剝奪了他們創造游戲的樂趣,還剝奪了他們享受自主生活的掌控感和獨立意識。“享樂”“童真”和“玩耍”等理念都受到了輕視。而“空閑時間”這一概念,即那段我們可以什么都不做,可以停下來稍作思考,可以成為真我的時間,在這個崇尚成就的時代,似乎成了一種異端邪說。
孩子的成長歷程是一段美妙的時光,若是加速度過這段時光,家長只會得不償失。孩子的智力啟蒙是一段不可思議的歷程。思考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重要元素,從孩子的視角見證他們思考能力的演變歷程是很奇妙的經驗。然而,很多家長都錯過了這個寶貴的機會,因為他們過度強調孩子快快成長,取得成就。
事實上,美國國家醫學研究委員會和研究所(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and Institute of Medicine)經過廣泛研究,在其報告《從神經元到社區:兒童早期發展的科學》[2](From Neurons to Neighborhoods: the Science of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中表明,兒童智力和情緒健康發展的關鍵預測指標是“孩子和家長及照料者之間積極的互動關系”。家長和孩子一起洗碗這件事看似簡單,實際上正是進行親子互動的一種重要方式。家長無意間說出的話能夠教孩子認識世界和自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闡述一天中發生的事,排解他們小小的挫敗感,解決他們的困惑。家長相當于一張“過濾網”——允許適當的信息進入孩子的世界,同時過濾掉孩子難以接收的信息,例如恐怖電影和電視上的晚間新聞。如此一來,孩子便能意識到自身的重要性和才能。
親子互動還能在不經意間提高孩子的智力技能(intellectual skills)。交談時,家長會自然而然地鼓勵孩子講述一天中發生的事。這樣做實際上是鍛煉孩子組織語言及講述生活故事的能力,這種有趣的互動能讓孩子在校園生活中表現更好。此外,鼓勵孩子描述“發生了什么”還能訓練孩子的記憶力,讓他們在日常活動中挖掘“腳本”。這樣做能夠幫助孩子理解和表達他們的經歷——換言之,幫助他們以一種輕松有趣的方式進行思考、學習和積累詞匯。
本書作者之一凱西·赫什-帕塞克對兩群孩子進行過對比研究。其中一群孩子被家長送到“學習型”幼兒園,另一群孩子則被送到傳統型幼兒園,后者強調寓教于樂與探索精神。研究發現,在學習方面,學習型幼兒園的孩子并不存在短期優勢,更不用提長期優勢了。孩子上一年級之后,研究人員無法在智力技能方面區分受過學習訓練的孩子和沒有受過學習訓練的孩子。然而,這兩群孩子在另一方面確有不同:在關注學習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不僅更加焦慮,而且創造力也更低。另一項研究發現,在采用直接教導法而非以兒童為中心的教導法的幼兒園中,孩子面臨的壓力更大。[3]這是為什么呢?或許是因為他們受到哄騙,被剝奪了玩樂的權利;又或許是因為他們迫于壓力,必須記住各種冷門知識。不論是哪種情況,在孩子還沒做好準備時就過分強調學習,孩子注定失敗。
通過這本書,我們希望那些愛子心切的家長能夠放慢腳步,不再一味追求孩子的成就。我們的目標是為家長、教育者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套通用的育兒詞匯和理念,以便他們可以就孩子如何有效地進行學習這一重要問題進行討論,而不是隨波逐流,對孩子的能力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逼迫年幼的孩子取得更多成就。具備了這些知識,他們便能適應孩子的自然學習模式和能力,在適當的時機教育孩子,幫助孩子積累真正的知識,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一些碎片化的內容。
[1] Elkind, D. (2001) op. cit.
[2] Shonkoff, J., and Phillips, D. (Eds.) (2001). Neurons to Neighborhoods:The Science of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3] Hart, C. H., Burts, D. C., Durland, M., Charlesworth, R., DeWolf, M., and Fleegon, P. O. (1998). Stress behavior and activity type participation of preschoolers in more or less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classrooms: SES and sex differences.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hild Education, 12, 17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