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件古物中的絲路文明史
- (英)魏泓
- 1847字
- 2021-06-29 09:30:57
玉和龍
幾種不同的礦物都被稱作“玉”,早期中國最有價值的軟玉發現于中國東部的長江三角洲。70不過,一些被認為是玉的東西其實并不是軟玉,而是蛇紋石或大理石。71從新石器時代開始,這些玉或石頭不僅被用來制造武器和工具,還用于制作禮器和喪葬器,例如“璧”,一種正中有孔的扁圓形玉器。72墓葬中發現的玉器幾乎都沒有使用痕跡,這可以證明它們是禮器。然而,由于墓葬之外的玉器能保存下來的特別少,我們無法確定實際生產了多少其他用途的玉器,以及其中有多少早已丟失。73
玉是一種堅硬的石頭,需要用砂來打磨。74這些早期玉器都是昂貴的珍品,其精良制作證明了當時的工匠具有高水平的技藝并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中國出土玉器的產地仍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軟玉的產地應該包括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和塔里木盆地的和田地區(見下文和第六章)。因此,一些玉器很可能是從3000多千米外的和田進口到中原地區的。75也可能是因為這一點,再加上制作它所需要的技藝和時間,才使得它對中國早期的統治者而言非常珍貴,就如同青金石對于埃及法老一樣。玉有從白色到黑色的各種顏色,最透亮的玉是半透明的。而用來描繪其顏色的詞語,如羊脂白、雞骨白、橘皮黃、翠羽綠、雞蛋黃、象牙白、鴨骨白、羚羊黃、魚肚白、蝦子青、菊黃、玫瑰紫等,則反映出中國人對不同顏色的玉的審美。76
軟玉也包括發現于蒙古國和東西伯利亞的碧玉。邦克討論了一件透雕玉佩,認為它可能是用產自東西伯利亞的碧玉雕琢而成的,并且很可能在草原上生產。77因為玉石硬度大,所以最有可能的加工玉器的方法,是用石英砂、碎砂巖和碎黃土來打磨,這些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石英。78但在這些玉器被制成之前,金屬材料已經開始投入使用。碧玉佩飾的圖案,與伊沃爾加(Ivolga,烏蘭烏德[Ulan-Ude]附近)匈奴遺址和東西伯利亞發現的青銅腰帶牌飾幾乎相同,還與在西西伯利亞鄂木斯克(Omsk)附近的錫多羅夫卡(Sidorovka)一個墓葬出土的鑲嵌金牌飾(非透雕)類似。最后的這個遺址,年代在公元前3世紀晚期至公元前2世紀,碧玉佩和青銅牌飾的年代則略晚。目前已知有一群漢人工匠曾在伊沃爾加工作,所以這件碧玉佩很可能是出自他們之手。79
軟玉、青銅和金牌飾上均有一種被稱為龍的動物,蜷曲、長角、頭似狼首,現在經常被認為與匈奴有關,更有人提出,這是漢朝更細長的龍的原型。80該野獸也發現于公元前3千紀晚期和公元前2千紀早期的中亞藝術中,但薩拉·屈恩(Sara Kuehn)在研究東方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中這種野獸的圖像時指出:“它是人類最古老的圖騰。”81她認為,它不僅見于匈奴藝術中,也是貴霜帝國(見第三章)的建立者月氏人的裝飾圖案。耳環的其中一塊玉佩(圖2)上的動物輪廓有類似狼的特征,也有著長鼻子和角,相似的雕刻和描繪亦見于諾彥烏拉匈奴墓出土的器物。82而耳環另一塊玉佩(圖2)上的動物,昂首向上,較小的耳朵更像老虎,與另一件玉佩相比不太像上述被稱為龍的野獸。這種野獸經常和老虎一起出現,比如上文提到的伊沃爾加腰帶牌飾上就有這樣的圖像組合,但有時會是一只身體長而蜷曲、頭為虎首的動物,用邦克的專業術語來說,是“貓科野獸”(feline dragon)。83西溝畔M2的腰帶牌飾上的虎(圖3)就帶有這種蜷曲的特征,它的身體幾乎蜷成一個圓圈。
對這些玉器進行的科學檢測很少,大多數對其產地的鑒定都是基于它的風格,但這些都未成定論。例如一些學者認為,位于河南安陽洹河沿岸的婦好墓出土的755件“玉”雕,很多都由和田軟玉制成。84婦好是一名商代貴族婦女,是商王的妻子,葬于公元前1200年前后。而科學檢測顯示,婦好墓中的“玉器”用了多種類玉的石頭,如大理巖型軟玉“安陽玉”(一種開采于中原河南山上的糟化石)。其中幾乎沒有軟玉,而且它們的產地也不確定。85上文在談到銅鏡的傳播時,提到此時的草原地區和中原之間的河西走廊路線并不活躍,而是被北方地帶路線取代。這一觀點也支持了婦好墓科學檢測的結果。盡管如此,和田玉還是可能在北方廣泛傳播,通過塔克拉瑪干和天山傳至草原地區,然后傳到中原。
幾個世紀后,托名為管仲(約前720—前645)所作的早期文獻《管子》提到,月氏是為中原提供玉料的民族。月氏人居住在河西走廊,他們所處的位置使其可以很好地控制玉料的貿易。這也表明,此時這條路線又重新開放了。而在耳環所處的時期,月氏被匈奴驅逐,從而將控制這條重要路線并給中原提供玉料的美差拱手讓給了匈奴。這也是秦和其后的漢王朝想要控制這條路線的重要原因。漢朝成功之后,大量的和田玉進入中原,漢墓中的玉衣就是例證。86此外,漢朝還在鄂爾多斯的北部、武威到敦煌西北(河西走廊)修建了長城來保護這條路線。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