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腦科學:腦科學中的高效記憶法
- (日)池谷裕二
- 1191字
- 2021-06-15 18:24:14
2-1 無論是誰都會忘記
本章我將講解記憶被保存在人腦后會面臨怎樣的命運,了解這一過程能為順利“欺騙”大腦打下基礎。在第 1 章中我曾提到,人腦的設計機制本來就是要忘記盡量多的信息。在此就請大家一邊參與下面的實驗一邊思考:人腦究竟是以怎樣的速度忘記信息的呢?
其實,這個實驗是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在一百多年以前就做過的著名實驗。首先,請大家背誦以下幾組由 3 個字母組成的音節。
(YUM)(KOS)(KES)(TOH)(SOB)
(BEX)(TAR)(KUW)(MIY)(JAS)
雖然這 10 組音節完全沒有任何意義,但是也請大家認真背誦,我們會在之后進行測試。
在背誦時請注意兩點:第一是不要使用諧音記憶等方法,而是將其死記硬背下來;第二是從記住這些音節到測試開始,在此期間絕對不要復習。這是一個關于“忘記”的實驗,如果做不到以上兩點,我們就無法看到“忘記”的真面目。
那么,我們對這 10 組音節的記憶能夠維持多長時間呢?也許大家會產生“我真是不擅長背東西啊”“記憶力好的人肯定能很輕松地就記住很長時間吧”等想法,然而實驗結果卻顯示,忘記音節的速度并不是因人而異的。無論是誰都會以大致相同的速度遺忘信息,而且“忘記”這件事并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無論怎樣祈求,記住的信息也還是會在某一時間段被我們遺忘,甚至當我們想要盡早忘記某些信息時也不能如愿以償。
在此實驗中,我們將以“遺忘曲線”直觀地呈現音節是以怎樣的速度被忘記的。

請仔細觀察這條曲線。它并不是一次函數,這表明人腦并不是勻速忘記信息的。另外由圖可知,最容易忘記的時間恰巧是剛剛記住的時候——在記住信息后的 4 小時內,我們會一口氣忘記大約一半的內容。但在此之后,剩余的記憶卻能維持較長時間,它們是逐漸被忘記的。
就這個實驗的平均成績來說,參加實驗的人在記住 10 組音節的 4 小時后,普遍只能想起其中的 5 組左右。此后忘記的速度逐漸減慢,24 小時后再次進行測試,參加實驗的人一般還能記得 3~4 組音節,48 小時后則為 2~3 組。
所以,當考試迫在眉睫時,與其前一天晚上徹夜苦讀、臨陣磨槍,還不如考試當天早上早起努力,這樣到考試時記住的東西可能還會更多一些。根據遺忘曲線可知,如果不是考試前 4 小時以內記住的內容,那么在考試開始時就已經忘掉一大半了。但是,我并不建議大家在馬上要考試的時候才把知識一股腦地硬塞進腦中,理由會在稍后說明。
話說回來,大家在前面的實驗中取得的成績如何呢?由于很難嚴密地按照要求進行實驗,所以說不定大家的測試結果會和遺忘曲線顯示的結果存在差異。如果你的成績比這條遺忘曲線上顯示的要好,那么你可能不是只靠死記硬背去記憶這些音節,也許是因為它們對你來說有特別的意義。不過,這個實驗測試的僅僅是對無意義音節的記憶效果。相反,如果成績比這條遺忘曲線上顯示的要差,那么只能是因為你從一開始就沒有認真背誦,或者是你的記憶被干擾了。接下來,我會為大家詳細講解記憶的干擾,但無論如何都請記住:“忘記”這件事并不會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