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幼兒也有著作權嗎?
- 幼兒教育法制案例分析
- 童憲明主編
- 990字
- 2021-06-03 11:04:11
案情
一位頗有美術天賦的幼兒名叫園園,他自小喜歡畫畫,并常有兒童畫獲獎或發表,從中班到大班已有十多張兒童畫見諸國內的報刊。有一次,該幼兒的家長收到一封來自一家幼教刊物的批評信,希望他們不要把兒童畫一稿多投。原來,園園有一張兒童畫在兩家刊物上幾乎同時發表,而父母僅投了一家,另一稿是幼兒園老師翻拍成照片后寄去的,事先并未征得家長同意。家長認為,幼兒園沒有通過家長(監護人)的同意擅自將孩子的畫稿投寄報刊,侵犯了幼兒的著作權,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雙方經過協商,幼兒園在一次家長會上公開作了賠禮道歉,杜絕同類事件的發生。家長也表示能理解幼兒園的良好愿望,不再追究賠償責任。
分析
著作權又稱版權,是作者及其他著作權人對其創作的文字、科學和藝術作品依法享有的權力。著作權是民事權利,是知識產權的組成部分。著作權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兩大類。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10條規定,人身權包括作者對其作品的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財產權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權人對其作品依法所享有的使用和獲得報酬的權利。《著作權法》第46條規定,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應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幼兒不可能創作小說、劇本、論文等,但有不少幼兒能完成兒童畫、書法、攝影作品,有些還能見諸報刊。不能因為幼兒尚未成年而剝奪其版權。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9條的規定:“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因此幼兒享有民事權利,他是獨立的民事主體,只要其作品符合著作權法的有關要件,即形成著作權。幼兒在實際行使其權利時,由于法律規定幼兒屬于無行為能力人,應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權利。幼兒的法定代理人就是他的監護人,通常是幼兒的父母。所以幼兒園在使用幼兒的作品時應征得幼兒監護人(父母)的同意,否則不得任意作展覽或向報刊投稿。
本案中,幼兒園為了幼兒著想,出于好意,希望自己幼兒園的孩子能多發表一些兒童畫等作品,同時也能為自己的幼兒園作良好的宣傳,故而將孩子的作品寄給報刊。但是,幼兒園在沒有征得(監護人)父母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將幼兒的作品投稿,卻是侵犯了幼兒的著作權(發表權)。本案最終通過協商解決,是較合適的途徑。
建議
(1)幼兒園教師應多學習一些與幼兒相關的法律知識,避免教育工作中的違法行為。
(2)幼兒園應多與家長溝通,及時傳遞相關信息,消除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