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季科學樂園:幼兒趣味科學實驗
- 倍趣科學
- 5667字
- 2021-12-29 18:56:12
生命與健康
5植物的身體
生命與健康;適用3~5歲兒童
活動任務
教師通過實驗和講解,幫助小朋友學習植物的組成部分,探究根、莖、葉的作用。
活動目標
1.了解植物的組成器官。
2.認識根的作用。
3.認識莖的作用。
4.知道葉的作用和光合作用。
5.增進對大自然的熱愛。
核心概念
1.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部分。
2.根是向下生長的;莖是植物的給水和養分的設備;葉子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活動準備
量杯、收集瓶×2、帶莖的滿天星花朵、藍色、紅色的食用色素。
活動框架

活動過程
Step1:情境導入 植物的組成(5分鐘)
師:同學們,最近天氣越來越暖和了,大家有沒有發現小草開始變綠啦?大家喜不喜歡小花、小草呀?你們知道植物的身體由哪些部分組成嗎?
幼:葉子、根、樹干……
師:不錯,大部分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個部分,現在很多植物都還沒有開花,就只有根、莖、葉啦。
Step2:向下生長的根(10分鐘)
師:同學們,根是長在土里的還是長在空氣里的呀?
幼:土里的……
師:那如果我把小樹苗翻個個兒,你們說它長大了以后根是會在土里還是空氣里呀?
幼:土里!空氣里!
師:其實還是會在土里的。小朋友,你們知道根有什么用呀?
(幼兒自由討論)
師:根有以下幾種作用,大家聽老師講解哦!
1) 固定位置:根可以抓住土壤使它不易被風吹倒。
2) 吸收營養:根會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礦物質。
3) 儲存養分:比如地瓜,它用來儲存大量養分。
根也是可以用作食物的,比如姜常被拿來當調味料、驅寒,蘿卜可做蘿卜糕、蘿卜湯或曬成蘿卜干。
小朋友們再想一想,為什么根一定是往地下長呢?
(幼兒自由討論)
師:植物體內有種被稱為“植物生長激素”的物質,有控制植物成長速度的作用。在適宜的濃度下,植物的生長速度最快,濃度過低或過高都會減緩甚至抑制植物的生長。生長素由頂芽分泌,植物會將生長素運輸到背光一面,適當濃度的生長素能促進背光面的生長,而向光面因為生長素很少而生長較慢,這樣植物的莖就會向光彎曲生長,稱為向光性。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即朝地心引力的方向生長,使植物能牢牢長在地里。此外,植物的根還具有向水性和向肥性等,這能保證根對水分和養料的吸收。
Step3:植物的給水設備——莖(15分鐘)
師:小朋友們,根再往上是什么呀?
幼:是莖。
師:對啦!莖有什么作用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莖的用途有以下幾點:
1) 支撐植物;
2) 輸送水分和養分;
3) 繁殖,比如馬鈴薯塊莖上的芽眼可用來繁殖;
對小朋友來說,莖也是很有用的,比如食用、制成家具等。
師:莖的種類也有很多種:
1) 纏繞莖:這種植物的莖,纏繞在其他支柱上無法直立,如牽牛花;
2) 葉狀莖:這種植物的莖呈扁平葉狀,又叫扁平莖,如曇花;
3) 直立莖:這種植物的莖硬挺、直立而上,大部分植物的莖都是直立莖;
4) 塊狀莖:這種植物的莖短而肥大,且上面有許多芽眼;
5) 匍匐莖:這種植物的莖細長柔弱、不向上爬也不攀緣,只沿地面蔓延生長,如地瓜。
【實驗】 莖是植物的給水設備(此實驗需提前2小時以上準備)
步驟1:將白色滿天星的莖一分為二。
步驟2:一個杯子內加入藍色色素,另一個杯子內則加入紅色色素,使杯子中都呈現濃濃的色彩。
步驟3:兩個收集瓶內各倒半瓶色素水。
步驟4:將滿天星的其中一半莖放進藍水中,另一半莖則放進紅水中。
步驟5:靜置70分鐘。
步驟6:將紅、藍色素液體及滿天星分裝給小朋友,讓他們回家做實驗。
70分鐘后,花朵的色彩會產生變化,一邊呈現藍色,另一邊則呈現紅色(時間越久,顏色越明顯)。
師: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莖里面有許多細小的管子集中在一起,形成木質部,木質部在莖里面向上伸展,一直延伸到花朵部分。帶著顏色的水會沿著木質部上升,然后擴展到整個花瓣的細胞內,使花朵的顏色產生變化。同樣的道理,在泥土中的礦物質、色素和養分可以一直傳到花朵上。這是因為礦物質和藍、紅色素同樣會溶解在水中,被吸收到花朵及葉子上。
Step4:葉子是光合作用的場所(5分鐘)
師:植物利用陽光發生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給自己制造食物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涉及幾樣東西:水、陽光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主要發生在植物的葉片。我們知道光合作用在植物中進行,更準確地說是在植物的葉子里。葉片的正反面一般都有氣孔。氣孔是很微小的孔,擁有像我們的肺一樣的功用,它們讓空氣和二氧化碳進入葉子中,讓氧氣離開植物。葉片的細胞中還具有進行光合作用的葉綠體。葉綠體含有一種綠色的色素叫做葉綠素,這也是為什么葉子通常都是綠色的。光合作用需要的水由根從地下獲得,在陽光下,綠色植物就能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糖類有機物,這些有機物將為植物生長(以及其他動物)提供能量。
幼:哦,是這樣啊!
Step5:總結(5分鐘)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講了植物的哪些部分呀?
幼:根、莖、葉。
師:他們的作用分別是什么呀?
幼:根的作用是固定和吸收;莖的作用是支撐和運輸水分與養分;葉的作用是進行光合作用。
活動建議
1.色素水需調濃度適中,但也不可太濃,濃度太高無法被吸收。
2.老師可適當帶蔬菜到課堂上以引起學生的興趣。
3.除了滿天星以外,還可以選用小葉黃楊樹的葉子,顏色淡一些的葉子均可。
6動物的適應能力
生命與健康;適用3~5歲兒童
活動任務
老師教小朋友了解各種動物對環境適應的方式。小朋友通過學習對動物的適應能力有所了解,并且學習動物叫聲的作用。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的概念。
2.了解動物的適應方式。
3.了解動物叫聲的作用。
4.更熱愛我們身邊的小動物。
核心概念
1.動物會對環境做出適應。
2.動物叫聲主要有溝通、求偶、威嚇、警告、傳遞消息幾種目的。
活動準備
不同環境的圖片、皮毛、尖刺的圖片等。
活動框架

活動過程
Step1:情境導入(5分鐘)
師:小朋友們,最近天氣越來越熱了,大家有沒有感覺到呀?
幼:感覺到啦。
師:那天氣變熱了,大家有什么辦法可以使自己感覺涼爽一些呢?
幼:我脫了衣服,我剪短了頭發,我吃冰棍……
師:是啊,天氣越來越暖和了,我們慢慢減少穿的衣服,吃點冷飲、剪短頭發等方式來使自己涼快一點,這就是人類適應天氣變化而做出的適應性調整。那么,小朋友想一想,當天氣變熱了,小動物是否也需要做出調整來適應環境、使它們也覺得涼快一點呢?
幼:是的。換毛,跳到水里,躲到山洞里……
師:大家說得好極了!接下來啊,我們一起來看看幾種有趣的動物是如何適應環境的吧。
Step2:神奇的動物(15分鐘)
師:大家都知道哪些動物呀?
幼:狗、貓、猴子、熊……
師:動物就是可以自由行動,以其他的生物作為食物,進行消化、吸收、呼吸、循環、排泄、感覺、運動和繁殖等生命活動的生物。
師: (出示北極熊圖片)大家認不認識這種動物呀?
幼:北極熊。
師:大家想想看,它生活在什么環境中呀?
幼:北極。
師:北極的環境是怎么樣的呀?
幼:冷,地上都是冰,滑滑的……
師:北極都是冰和雪,那是什么顏色的呀?
幼:白色的。
師:北極熊是什么顏色的呀?
幼:白色的。
師:這樣有什么好處呀?
(幼兒自由討論)

圖1—6—1 北極熊
師:這樣白色的北極熊不容易被發現……另外呢,北極熊是不是很胖呀,他的皮下儲存了很多很多的脂肪,可以幫助他抵御寒冷。
幼:北極熊那么胖,為什么不會陷到雪里呀?
師:因為他有著寬大厚實的腳掌,這樣就不容易陷到雪里啦。北極熊的毛發看起來是白色的,其實是空心透明的管子,像是細小的太陽能收集器,能把陽光的能量傳遞到北極熊的皮膚上,而它的皮膚是黑色的,能很好地吸熱。
幼:哇,好厲害!
師:那北極熊能不能在熱帶生活呢?
幼:不能。
師:是啦,它在熱帶會因為體溫過高而死的。而且離開了冰雪世界,北極熊的體色在捕獵時就沒有任何優勢,反而容易暴露自己。北極熊是棕熊在北極地區適應環境進化而來的。

圖1—6—2 刺猬
Step3:動物的適應方式(5分鐘)
師:動物們在自然界中生活都需要保護自己,我們就從動物的防御行為看看吧。
師: (出示刺猬圖片)小朋友們認不認識它呀?
幼:刺猬。
師:對啦,它背上的毛是怎樣的呀?
幼:硬硬的,尖尖的,刺手……
師:在受到威脅的時候刺猬會縮成一個刺球,這樣敵人就不敢傷害它了。
師: (出示貓的圖片)再比如貓,大家看它的爪子是什么樣的呀?

圖1—6—3 貓爪
幼:尖的,像鉤子一樣……
師:它有很尖的爪子,可以幫助它捕食和打架,還可以幫助它爬樹。
幼:哦,原來是這樣啊。
師: (出示變色龍的圖片)再來看這個,這是什么呀?
幼:變色龍。
師:對啦,它是不是和周圍的環境很像呀?
幼:是。
師:有些動物會利用皮膚來偽裝自己。比如這個(出示云豹的圖片)。
幼:真的很像哎。
師:動物可以利用爪子、尖刺、皮毛這些“裝備”來武裝自己,使自己能更好地適應環境。

圖1—6—4 變色龍

圖1—6—5 云豹
Step4:活動 偽裝自己(5分鐘)
師:小朋友們,我這里有一些不同環境的圖片,還有一些皮毛呀、尖刺的圖片,請同學們給他們配對好不好?
幼:好!
師:用各種環境的照片和對應適應方式的照片向幼兒舉例,要求他們配對。
Step5:野外的叫聲(5分鐘)
師:小朋友們,動物都是怎么叫的呀?
幼:汪汪、喵喵、嗷唔……
師:小朋友們學得真像!你們知道動物為什么這樣叫嗎?
幼:不知道。
師:動物叫主要有溝通、求偶、威嚇、警告、傳遞訊息幾種目的。動物的叫聲都是很獨特的,就像母親認得嬰兒的哭聲,動物的同類和它們的家人也能認出叫聲。如果危機就在附近或找到了食物來源,動物之間要互相告訴。這些叫聲是動物與家人和朋友進行溝通的方式,也是吸引異性的方式,讓動物家族可以不斷繁殖下去。
Step6:總結(5分鐘)
師:小朋友們,我們今天講了動物有各種各樣的方式來適應生活環境。大家回家后考考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看他們都知道哪些動物是怎么適應環境的,好嗎?
活動建議
活動前老師可以播放一些關于動物適應環境的視頻,讓小朋友加深對動物是如何適應環境的印象。
7找尋我們的感覺
生命與健康;適用5~7歲兒童
活動任務
通過講解、游戲等活動使小朋友了解自己的感覺和感覺器官——視、聽、嗅、味、觸(眼、耳、鼻、舌、皮膚)。小朋友通過活動了解五種感覺各自的用處和特性。
活動目標
1.了解五種感覺。
2.了解五種感覺對應的感覺器官。
3.知道五種感覺的重要性,感知生活的美好。
核心概念
1.人能感覺光,感覺光的器官是眼睛。人們看到的是左眼和右眼看到的綜合。
2.人能感覺到聲音,感覺聲音的器官是耳朵。
3.人能感覺氣味和味道,感覺氣味和味道的器官是鼻子和舌頭。
4.人能感覺觸覺,對觸覺敏感的器官是體表的皮膚。
活動準備
A4紙、棉棒。
活動框架

活動過程
Step1:情境導入(5分鐘)
師:小朋友們,今天看到大家我感覺到好開心呀。說到感覺,大家知不知道我們有哪幾種感覺呢?
幼:5種……
師:是哪5種呀?
幼:視、聽、嗅、味、觸。
師:對啦。
Step2:視覺(10分鐘)
師:我們要產生視覺,靠的是什么器官呀?
幼:眼睛!
師:對啦,我們有了眼睛才能看到東西。光線進入我們的眼睛照到我們的視網膜上我們就可以看到東西。那大家想,我們左眼可以看到東西,右眼也可以看到東西,平常我們左眼和右眼看到的東西可以拼在一起,但是如果我們讓他們看到的東西不一樣會發生什么呢?我們來試一試吧。
【實驗】 手上的洞
步驟1:給每個幼兒一張A4紙。
步驟2:讓幼兒把紙卷成一個筒。
步驟3:讓他們把紙筒放在左眼上,保持雙眼張開。他們應該可看穿紙筒。
步驟4:現在讓幼兒輕輕地把右手手掌對著臉放在筒的前方。雙眼張開,你看到了什么?
幼:我看到我的右手上面有個洞。
師:為什么呢?
幼:可是我的右手沒有洞呀?
師:因為你的左眼和右眼看到的東西不一樣,你的右眼可以看到手后面的東西,左眼只能看到手,這兩個信息傳到腦子里綜合出來就是這樣啦。
Step3:嗅覺與味覺(5分鐘)
師:那我們的嗅覺產生需要什么器官呀?
幼:鼻子!
師:對啦。那味覺呢?
幼:舌頭!
師:味覺和嗅覺都是和味道相關的感覺,他們共同起作用,都很重要。
Step4:觸覺(10分鐘)
師:如果我摸摸你的頭,你有感覺,這是什么感覺呀?
幼:觸覺。
師:全身的觸覺是不是一樣的呢?我們來試試看。
【實驗】
步驟:用棉棒輕輕摩擦同學身上不同部位,讓學生描述感覺有沒有差異。在某些部位,學生會覺得敏感,如手臂等;手指會特別敏感;在某些部位會不敏感,如后背。
師:咦,身上每個地方感覺都不一樣哎!最敏感的是哪里呀?
幼:手……
師:對啦,因為我們的手要做很多精細的活兒,所以很敏感。
Step5:聽覺(8分鐘)
師:我們今天說的最后一種感覺呢,就是聽覺啦。我們聽聲音是用……
幼:耳朵。
師:對啦,是用耳朵。聽覺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感覺,大家能聽到我說話就是用聽覺。我們來做個實驗好不好?看看我們的聽覺有多靈敏。
【實驗】 蝙蝠游戲
師:我要告訴你們一種我非常喜歡的動物——蝙蝠。相信嗎?多數的蝙蝠只用耳朵和他們的聽覺器官尋找食物(通常是蚊子)。
師:你認為蝙蝠的聽力好嗎?
幼:好!
師:事實上,如果我是蝙蝠的話,我的耳朵是不是會很大?
幼:會啊。
師:你認為蝙蝠能用這雙大耳聽得更好嗎?(老師可以把手放在耳朵后使耳朵看上去變得大些。)
幼:是的。
步驟1:向小朋友們示范。
老師解釋游戲的玩法:他們是饑餓的蝙蝠,你是一只大蚊子。小朋友們只能用耳朵來找這只大蚊子。
步驟2:指示幼兒把頭彎下靠在腿上或桌子,把手做杯狀放在耳朵邊。他們必須把眼睛閉緊關上。蝙蝠是看不到的,所以別偷看。
步驟3:當他們低頭閉眼時,讓他們數到十。解釋說當他們數到十時,可以把頭抬起,但眼睛仍是閉著,他們應開始像蝙蝠一樣聽尋你的位置。當他們在數數時,教師悄悄地換到房間的另一個角落。
步驟4:從房間的新角落,彈你的手指。
步驟5:讓幼兒試著指出你的所在,但不可以偷看。
步驟6:告訴幼兒可以睜開眼睛。如果他們指的方向對的話,表揚他們都是快樂和吃得飽飽的蝙蝠。
步驟7:重復做幾次這個游戲,你也可以更輕地彈手指來增加游戲的難度。
Step6:總結(2分鐘)
師:小朋友們,我們今天給大家講了哪幾種感覺呀?
幼:視、嗅、聽、味、觸。
師:這幾種都是很重要的感覺,在我們的生活中缺一不可。有了這些感覺,我們才能感覺到世界,生活才如此美好。
活動建議
1.在“手上的洞”實驗中,老師可以統一A4紙的卷法,一般是豎著卷。
2.在蝙蝠游戲中,當小朋友閉上眼睛時,要提醒他們不要站起來、到處亂跑,也不要相互打鬧,要保持安靜,聽從老師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