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 為什么有些國家會選擇金本位?

2.1 關于金本位機制的主要理論假設

在1914年之前,金本位制度通常被認為是一種較為有效的固定匯率機制。因為這一機制極大地減少了匯率變化的不確定性,從而有助于國際貿易的擴大。在這一時期,世界上絕大多數經濟體在金本位機制下運行。各國都維持黃金儲備,并且本國貨幣可以兌換一定數量的黃金。通過金本位,世界上大多數經濟體維持固定匯率機制,因為這一國際化的金本位防止匯率出現大而持久的變化。(2)正因為此,很多國家之所以選擇金本位制度是出于擴大國家貿易的考慮。關于為什么有些國家會選擇金本位制度的經濟學解釋存在兩種相互競爭的理論假設。一種是“好管家理論假設”(Good-Housekeeping Hypothesis)(Bordo and Kydland, 1995;Bordo and Rockoff, 1996;Martin-Acena, 1993;Sussman and Yafeh, 2000;Obstfeld and Taylor, 2003),這一假設認為,由于黃金具有較為便利的可兌換性,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可以促使政府實施較為一致性的政策及規則,保持金本位制度可以表明政府在財政上不會弄虛作假。承諾通貨對黃金的比價保持固定可以看作一種重復博弈的機制,因為這有助于解決國際借款中的時間不一致性問題(Bordo and Kydland, 1995;Bordo and Rockoff, 1996)。從“好管家理論假設”來看,因為保持金本位制度意味著更低的借款成本,所以很多國家傾向于堅持國內通貨對黃金的比價保持固定。除非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比如在戰爭爆發后),在征得廣泛的同意后,國家可能延遲通貨對黃金的可兌換。結果是,基于“好管家理論假設”的研究通常會對保持金本位期間國家債券的利息率變化的趨勢進行研究,比如Bordo和Rockoff(1996)、Martin-Acena(1993)、Sussman和Yafeh(2000)、Obstfeld和Taylor(2003)等的研究結果傾向于表明保持金本位有助于削減借款成本。

不過同時,Ferguson和Schularick(2006)發現,很少有證據可以表明資本市場可以從保持金本位制度中獲益,但是,一旦成為英帝國的成員,確實可以有助于減少借款成本。Ferguson和Schularick(2006)把這一現象稱為國際借款的“英帝國效應”。而且,Clemens和Williamson(2004)的研究與Bordo和Rockoff(1996)等針對政府債券利息率的研究不同,Clemens和Williamson(2004)討論了資本流動,這兩位作者研究發現,資本收益率的決定因素在于教育、自然資源的多寡以及人口因素,金本位機制在決定國際資本流動上所起的作用較為有限。而Flandreau、LeCachuex和Zumer(1998)則認為,歐洲國家之所以保持金本位制度是出于主權債務的考慮(較低的借款成本),但是,保持金本位本身對政府發行的票據收益率卻具有負面影響。從歐洲國家金本位的歷史來看,是否堅持金本位制度取決于各國潛在的價格趨勢。1895年之前的通貨緊縮導致政府債務負擔上升,從而迫使一些國家脫離金本位機制。金礦的發現又使得通貨緊縮轉變為通貨膨脹,實際利率的下降、債務的緩慢增長以及經濟增長的收斂趨勢又推動絕大多數國家恢復到金本位制度。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歐洲金本位制度的全盛時期只是一種歷史的偶然。Mitchener和Weidenmier(2009)比較了處在金本位制度下以及脫離金本位機制下一國內部債權的收益率差別,他們認為國際資本市場對國家保持金本位制度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從這兩種較為主要的關于金本位機制的理論解釋來說,盡管保持金本位機制可以作為政府的關于其貨幣政策具有持續性的有效承諾,進而有利于在國際資本市場中承受較少的借款成本,然而,近來的很多關于金本位機制歷史演變的實證研究也同時發現,保持金本位機制有利于一國削減借款成本的作用并不顯著。那么,為什么從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初期,不斷有國家加入國際性的金本位機制呢?從純經濟理論的角度來看,很多國家紛紛將國內通貨盯住黃金的價格便于其參與國家貿易(規避白銀價格貶值、節省國際交易中的交易成本等)。與此同時,政治在國家采用金本位制度以及全球化金本位機制的出現方面同樣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2.2 為什么有些國家會加入國際金本位機制?

從1870年到1880年,世界貨幣體系出現了巨大變化。在1880年之前,既有國家采用金本位制度(比如英國、土耳其、葡萄牙、巴西和澳大利亞),又有國家采用銀本位(比如德國、奧地利、荷蘭、墨西哥、瑞典和挪威以及包括中國在內的絕大多數亞洲國家),還有些國家采用被稱為“復本位制度的金銀雙本位”(比如法國、美國、瑞士、意大利和比利時等)。不過,到1880年,絕大多數未采用金本位制度的工業國家都轉向金本位制度(Flandreau, 1996)。Flandreau(1996)就這一時期為什么金本位制度會被廣泛采納的四種解釋進行了總結。第一種也是占主要地位的觀點認為,因為從19世紀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白銀產量的上升使得白銀價格出現下降,這就迫使那些采用銀本位的國家以及采用金銀復本位的國家被迫放棄國內通貨盯住白銀的做法。類似地第二種觀點指出,德國去白銀化的貨幣政策進一步強化了白銀產量上升對銀本位制度產生的沖擊。德國在19世紀70年代早期就轉向金本位制度,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白銀價格進一步貶值,結果引發別的國家爭相脫離銀本位制度,從而使得白銀價格進一步貶值。第三種觀點可以被稱為技術化的理論觀點,這一觀點強調了微觀激勵在從銀本位(或者金銀復本位)轉向金本位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相比黃金,白銀的體積更為龐大,從而使得在國際支付中攜帶白銀更不便利并且成本高昂。最后一種觀點則是與政治經濟學有關,因為就金屬貨幣本位對價格穩定性具有的影響而言,以黃金作為本位貨幣更有利于一國的價格穩定。因為債權人(主要是政治地位不斷攀升的中產階級)偏好更為穩定的價格(使其債權收益不會出現大的波動),其政治經濟學上的后果就是促成絕大多數國家在19世紀70年代普遍接受金本位制度。

Flandreau(1996)對金銀復本位以及金本位機制進行了比較,在1873年之前,金銀復本位廣泛存在,然而,從1870年至1880年,復本位機制逐漸被單一的金本位制度取代。而之所以采納金本位制度是源自各國中央銀行(法國及德國)的政策的變化,貨幣當局同時將紙幣以及銀幣的價值盯住黃金的價格。政治以及歷史因素在國際性的金本位機制的出現上扮演著關鍵角色,并不是金本位機制本身優于金銀復本位。比如,1870年左右,法國曾經組成過“拉美貨幣聯盟”。Ferguson和Schularick(2006b)則認為,有些國家之所以采納金本位機制更多是出于政治上的考慮。在計量回歸中,一旦我們將更多采納金本位制度的國家加入計量模型,金本位作為一種有效承諾的機制在統計上就很難成立。

Mitchener、Shizume和Weidenmier(2009)針對日本為什么加入國際性的金本位機制進行解釋。現有的研究通常集中在金本位機制的事后研究,比如采用金本位這一制度對貿易及政府發行的債券等產生的事后影響。再比如像Eichengreen(1985)、Eichengreen和Sachs(1985)、Eichengreen和Temin(2000)以及Bernanke和James(1991)等探討國際性的金本位制度與大蕭條的關系,那些最早擺脫金本位制度的國家經濟表現好于那些此時仍然堅持金本位制度的國家。一般化地,這些關于金本位與大蕭條的事后研究認為,那些實行貨幣貶值的國家迅速從大蕭條中復蘇(比如丹麥、英國、瑞典、挪威和芬蘭)。因為更低的通貨價值增加了貨幣供給,刺激了出口,擴大產出。而那些維持通貨價值不變的國家(比如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荷蘭)忍受更長時期的經濟蕭條之苦。

Mitchener、Shizume和Weidenmier(2009)則研究為什么日本會在1897年選擇金本位制度,以及為什么這一制度可以在政策制定上取得一致(政治經濟學視角)。一般來說,采用金本位制度肯定會對貿易及政府公債的利息率產生影響。不過,很少有研究會探討這些事后的影響究竟是不是采納金本位的政策制定者們事前所想有的。研究者們發現,實證證據很難表明,加入金本位制度之后會減少日本的國家風險,或者說投資者從政府借款的利息率會出現明顯下降。實證研究結果還表明,加入金本位制度之后并不意味著國內投資的欣欣向榮。不過,正如金本位的政策制定者們當時所設想的。日本一旦成為世界范圍內的國際金本位的一個成員國,可以通過降低貿易結算成本(交易成本)來擴大對外出口,與此同時,因為相對銀價,黃金價格的下降,使得日本對銀本位國家的出口更具競爭力。當日本從紙幣轉為白銀本位時,其對地區性貿易伙伴的出口出現繁榮。不過,當日本逐漸邁入金本位,其在金本位主導的國際貿易中所占的份額也不斷擴大。到1890年代,日本接近60%的對外出口及國際貿易都發生在其與采納國際金本位制度的國家及地區之間。從世界范圍來看,1913年之前,國際化的金本位機制以及交通成本的下降是世界范圍內貿易擴大的主要推動力量(Estevadeordal,Frantz and Taylor, 2003)。不過,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日本之所以可以在1897年采用金本位制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日本從中日甲午戰爭之后獲取巨額賠款,這些賠款都是用白銀進行支付的。所以,日本可以利用充裕的白銀儲備來先行盯住黃金的國際價格,從而使得在采用金本位之后,國內通貨價格不會出現萎縮。

Alquist和Chabot(2011)關于國家為什么會采納金本位制度的一種解釋是,當你成為金本位制度的一員時,通過財政、金融上的承諾,會相應地降低借款成本。從這一點出發,這兩位研究者從實證上檢驗保持金本位制度是否與資金利用成本負相關。盡管那些脫離金本位制度國家的(無條件的)債券利息率明顯高于那些保持金本位制度的國家,但是,一旦考慮到通常的風險因素,這一差別將消失不見。一旦加入刻畫可能存在的違約風險的相關解釋變量,保持金本位制度對借款成本產生的效應將消失(Flandreau,LeCachuex and Zumer, 1998)。但是,對于那些外圍國家而言(從地理位置上來說處在核心國家的周邊地區),比如希臘這樣的國家,加入金本位制度意味著自身經濟政策可以獲得那些核心國家的認可,從而方便希臘進入核心國家的資本市場(Lazaretou, 20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冕宁县| 五常市| 新野县| 仁布县| 石屏县| 衢州市| 阿巴嘎旗| 安平县| 平昌县| 双辽市| 岚皋县| 济阳县| 准格尔旗| 都匀市| 任丘市| 水富县| 凌源市| 修文县| 鄂伦春自治旗| 旌德县| 中超| 兴业县| 彩票| 临城县| 登封市| 南江县| 永平县| 桂阳县| 锦屏县| 基隆市| 卓资县| 宿迁市| 扎兰屯市| 中卫市| 晴隆县| 临沭县| 灵川县| 灵宝市| 封丘县| 龙口市| 天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