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 中國社會性質論戰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理論

中國社會性質論戰源于1927年后共產國際關于中國革命的不同政策主張。(3)1927年國共分裂后,負有指導中國革命使命的共產國際急需檢討中國革命失敗原因,圍繞中國社會性質和中國革命性質的爭論空前尖銳化和政治化。其中一派以托洛茨基為代表,認為中國是半殖民地的資本主義社會,這種看法后來常被稱為“托派觀點”;另一派以斯大林為代表,主張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4)有時被稱為“斯(史)大林派觀點”。1928年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共六大規定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后,斯大林派觀點成為中共黨內馬克思主義正統,并用組織措施統一思想,如1929年《關于反對黨內機會主義與托洛茨基主義反對派的決議》要求,對“仍然固執他的取消主義的思想”的,必須“毫不猶豫地開除出黨”。(5)所謂“取消主義的思想”,正是托派觀點的政治貶義說法。

但是,共識的達成需要切實的討論和交流,高壓并不能代替說服和論辯。因此,莫斯科因政治環境變化失去爭論的條件后,中國社會性質爭論的主戰場轉移到中國,形成了綿延10年、參與廣泛的中國社會性質論戰。在10年論戰中,有關各方大量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概念,使蘇俄和共產國際來華專家最早提出的政治論斷發展為細密深入、臻于成熟的社會理論。

由于中國社會性質論戰主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論與半殖民地的資本主義社會論之間進行,我們可以將這場論戰看作如何估價中國的封建性和資本主義性的論戰。

我們先看一下以陳獨秀、嚴靈峰、任曙等為代表的中國托派視中國為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理由。其基本理由可以概括為以下三點。

第一,商品經濟支配論。在陳獨秀看來,“中國的封建殘余,經過了商業資本長期的侵蝕,自國際資本主義侵入中國以后,資本主義的矛盾形態伸入了農村,整個的農民社會之經濟構造,都為商品經濟所支配,已顯然不能夠以農村經濟支配城市,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經濟利益之根本矛盾,如領主農奴制,實質上已久不存在,因此剝削農民早已成了它們在經濟上(奢侈生活或資本積累)財政上的(維持政權所必需的苛捐雜稅)共同必要”。(6)也就是說,城鄉社會為商品經濟支配是陳獨秀主張中國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理由。其后,嚴靈峰也強調,“中國目前不論在城市或農村商品商品經濟的發展,絕對地證明此種制度(指封建制——引者注)之不能立腳”。(7)任曙則強調了進出口貿易的重要性,認為“對外貿易是中國經濟問題的中心問題的中心”,“我們由進出口對外貿易的發展,以及進口商品是否深入并支配了全國窮鄉僻壤的經濟生活,便可斷定中國整個經濟已發展到了如何的階段;即封建的自然經濟崩潰;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占了優勢”。(8)

第二,城市資本主義領導論。嚴靈峰和任曙都強調城市工商業對農村生產方式的支配,“假使城市資本主義工業中生產停頓和恐慌,馬上便立刻影響到農村中去。……一旦城市與農村交換的關系斷絕,農村的生產便是束手待斃的。……就是說,農村要受城市領導,而城市資本主義經濟成分為全國國民經濟生活的命脈”。據此,他們認為“中國社會經濟中是資本主義成分占‘支配’或‘領導’的地位”。(9)

第三,農村土地集中論。任曙注意到當時“土地之集中是顯然的事實”,認為這“完全由于所謂封建生產之破壞,即資本主義關系之形成”。他還根據廣東、江蘇等地的佃農數字,提出“土地愈集中的地方,資本主義愈發達。反之,資本主義愈發達的地方,土地愈集中。土地的集中,與資本主義相依為命”。進而提出,中國土地的問題“主要的已不是封建關系而是資本主義的關系了”。(10)

對論戰的另外一方來說,又是如何否證中國已經處于資本主義社會,證立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性質呢?他們的論證次序可以概括為以下步驟:

第一,判斷社會性質要從生產關系出發。最先將這一點提到研究方法論高度的,是杰出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陳翰笙。他指出,“要明了這社會的本質,如同其他社會一樣,非剖析它的生產關系不可”。(11)“一切生產關系的總和,造成社會的基礎結構,這是真正社會學的研究的出發點”(12)。20世紀30年代中期,有的經濟學家曾援引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論式,認為農村經濟統計應轉向“充分注意人和自然的關系”。陳翰笙的學生們對此做出了強烈回應,指出“規定社會性質的直接指標不是技術或生產工具,而是人和人的社會關系”(13);“對于生產力的研究只有在特定的生產關系的制約之下,才有闡明的希望”(14)。相對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一面,他們對“生產關系對于生產力的制約作用”這一面給予了更多的關注。

第二,并存社會關系中的主要生產關系才是決定社會性質的基本指標。陳翰笙一再強調,在當時的中國,農村代表全國經濟的主干,大部分的生產關系是屬于農村的,中國的經濟構造建筑在農民的身上,因此中國農村研究是認識中國社會的第一步工作。在農村各種問題的中心又集中在土地的占有與利用上,認為“農村生產關系中耕地的占有和使用是最重要的,正好比工廠生產關系中機器的占有和使用是居于首要地位”。(15)循此思路,陳翰笙主持了一系列以生產關系為重點的農村調查,為中國農村派的形成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理論奠定了方法論基礎和經驗基礎(16)

這一思路與由城市資本主義的統治地位直接推論中國社會性質不同。正如薛暮橋所說:“資本是否能夠控制生產是一個問題,生產方式是否已經資本主義化——是否已經改用資本家的生產方式又是一個問題。我們決定社會性質的主要標識,不是前者,而是后者。”(17)錢俊瑞更直截了當地指出,“主要的生產關系才是決定社會性質的基本指標”(18)。言外之意,由城市的生產關系并不能直接推論農村的主要生產關系。

第三,資本主義在中國農村并未占有優勢。批評中國農村派的一方認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在農村占據優勢,但也承認存在“封建殘余”。而陳翰笙及其學派則認為,中國農村是封建的和資本主義的經濟成分并存,封建經濟固然已在崩壞,但還處于資本主義尚未占到優勢的過渡階段,即所謂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農村的半封建性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早在報告1929年無錫農村調查結果時,陳翰笙就注意到,那里“土地面積標準的缺乏,農田的分散和農村地權的非常復雜,都很明顯的指出一種前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19)。數年之后,錢俊瑞和薛暮橋等也指出,雖然中國的土地所有權相當集中,但多數地主把土地分割開來出租,而中國的貧農大多向地主租地經營,集中的地權和分散的細小經營是中國的農業生產形式。這種細小的經營并不建立在雇傭勞動基礎上,因而不具有資本主義性質(20)。“農村中的基本關系,還不是資本家同工資勞動者的對立,而是地主同貧苦農民的對立;地主所征收的租佃,不是屬于資本主義性質,而是屬于封建生產的范疇。所以這種農業經濟雖然已經轉向商品生產,而且受著帝國主義資本的控制,但是它的生產關系還是封建性的,它還阻礙著資本主義生產力的自由發展。這種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農業社會,我們也稱之為半封建社會。”(21)

第四,商品經濟并非區分社會性質的主要標識。錢俊瑞指出:“古羅馬曾經有過高度發展的商品經濟,可是那時所有的不是資本主義經濟,而是奴隸經濟。在18世紀的俄羅斯,商品經濟已經相當地發展,可是那時所有的也不是資本主義,而是‘古典的’農奴經濟。這樣看來……單是商品經濟的存在,卻不夠決定資本主義之已經發展。”(22)薛暮橋也指出,將“商品生產當做區別社會性質的主要標志”會引起“重大錯誤”。比如,“在南北戰爭以前,美國南部各州農業中的商品生產遠比北部來得發展,它們所生產的棉花、煙草大部分是輸往歐洲,然而誰也不會否認,這時南部各州的生產方式,比較北部各州來得落后,它們是用奴隸制度來進行生產。至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國家的被迫著把農產輸出,去滿足宗主國的需要,這種現象,是更不能夠當做資本主義發展的指標的”。在他看來,“殖民地的農民雖然是在帝國主義者的支配之下,但是只要農業生產方式本身沒有改變,還是半封建的小農經營,那么我們就不能說這是資本主義生產。因為這種生產方式,同獨立的簡單商品生產一樣,是會阻礙技術或生產工具的進步和資本主義的自由發展的”。(23)

通過上述論述次序,就得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理論:中國大部分生產關系是農村的,而農村的主要生產方式是受帝國主義資本控制的半封建的小農經營,半封建的收租地主和半封建的饑餓佃農對立是土地關系的基本特征,因此,中國的基本社會性質就是苦于資本主義不能順暢發展的、“前資本主義”過渡性階段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同時,商品經濟本身并非決定社會性質的主要標準,商品經濟的發展固然破壞了中國社會的封建經濟秩序,但帝國主義為了維持有利的交換條件,也通過地主、商人和高利貸者三位一體的剝削使封建勢力保留下來。因此,中國托派根據商品經濟發展情況將中國看作資本主義社會的判斷并不正確。

上述討論主要借重以陳翰笙為首的中國農村派文獻。這主要因為以陳翰笙為首的中國農村派以豐富的農村實地調查資料和嚴格的概念分析框架為論戰的結束做出了決定性貢獻。

1935年后,隨著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中國社會性質論戰漸歸沉寂。薛暮橋先后出版《中國農村經濟常識》(1937)和《封建、半封建和資本主義》(1937),何干之發表《中國社會性質問題論戰》,對論戰其實進行了系統的回顧和總結。

經過10年論戰,“半封建半殖民地”不再是國外傳入的政治標簽,而是發展為精致成熟的社會理論。正因為這樣,到1938年,強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的中共領導人毛澤東高度評價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理論,開始成為他經常使用的基本概念。(24)這意味著中國社會性質論戰的成果被廣泛認同和接受了,半殖民地半封建論成為本土馬克思主義者認識近代經濟社會變遷的中樞性理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鱼台县| 龙里县| 丰宁| 辽阳市| 赣州市| 延川县| 临泽县| 米泉市| 凤山县| 嘉祥县| 滨海县| 景东| 武胜县| 娄底市| 海伦市| 于田县| 治多县| 沙河市| 龙州县| 临颍县| 明溪县| 鱼台县| 车险| 海晏县| 河南省| 屯门区| 土默特左旗| 奉化市| 萨嘎县| 林西县| 光泽县| 措勤县| 静安区| 靖远县| 桦南县| 桐柏县| 都江堰市| 桐城市| 宜春市| 嘉禾县| 陇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