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70年與新時代經濟學的歷史使命
- 蘇劍主編
- 1616字
- 2021-06-03 10:35:03
4 結語
中國正處于由傳統的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變的歷史進程中。這一歷史進程不僅僅是現代科學技術推動的社會生產—消費方式的變化,同時也是社會組織方式與社會結構以及人們思維方式的巨大轉變。這一歷史過程有著自身的文明體系、思想體系與文化體系形成與發展的性質,具有自然、社會與精神的屬性,展現著中國人民對主客體關系的歷史創造性。中國政治經濟學需要完整地認識這一歷史過程的性質、價值與原因。為此,我們需要把歷史范疇作為中國政治經濟學首要的理論對象,在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指導下,建構能夠綜合經濟思想和理論多元來源的理論體系。
(1)本文是對《思想戰線》2017年第5期同名論文的完善與補充。
(2)黃淳,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易定紅,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
(3)顧海良,顏鵬飛.新編經濟思想史[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6.
(4)張林.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非正統經濟學與中國經濟學的多元發展[J].社會科學輯刊,2016(4).
(5)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7.
(6)高德步.歷史主義與中國經濟學的當代建構[J].政治經濟學評論,2012,3(1).
(7)[英]羅賓斯.經濟科學的性質和意義[M].朱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8)[美]羅茲曼.中國的現代化[M].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比較現代化”課題組,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3.
(9)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
(10)[德]西梅爾.貨幣哲學[M].于沛沛,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203.
(1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8.
(12)[法]笛卡爾.談談方法[M].王太慶,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13)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
(14)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05-442.
(15)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
(16)[法]薩伊.政治經濟學概論[M].趙康英,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14.
(17)[英]馬爾薩斯.人口原理[M].朱泱,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18)[德]李斯特.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M].陳萬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
(19)楊虎濤.李斯特譜系:一再被強調的國家和逐步被重視的社會[J].思想戰線,2016(6).
(20)[英]邊沁.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M].時殷弘,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21)[英]約翰·穆勒.功利主義[M].徐大建,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22)[英]約翰·密爾.自由主義[M].許寶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
(23)[英]約翰·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M].金鏑,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13.
(24)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8.
(25)孟捷.歷史唯物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26)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3-382.
(27)姚開建.經濟學說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28)顧海良.馬克思經濟思想史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5.
(29)姚開建.廣義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以前的社會生產方式[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
(30)高得步.中國價值的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1)高鴻業.西方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32)易定紅.美聯儲實施貨幣政策的經驗及其借鑒意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3)賈根良.新李斯特經濟學在中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