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層能力對企業關鍵決策的影響探究
- 崔慧潔
- 1249字
- 2021-06-03 13:39:43
前言
隨著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與股權結構的分散化,公司治理問題逐漸浮出水面。世界銀行前行長沃爾芬森曾說:“對世界經濟而言,完善的公司治理和健全的國家治理一樣需要。”尤其是2001年12月安然公司突然宣布破產,外界對公司治理的關注和探討與日俱增,安然公司前CEO肯尼斯·萊也成為大眾譴責的對象。作為安然破產案件的“男一號”,萊在2002年至2004年6月,一直處于“是否要為安然破產承擔責任”的爭議旋渦中,但他卻未受到法律的懲罰。直到2004年7月,萊被聯邦地方法院起訴,被執行償還私人債務與應對訴訟。管理層作為公司的經營者,在企業的各項決策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對這個群體的研究也成為近幾年來研究領域的熱點話題。
早期對管理層的研究多集中于委托代理理論,該理論主要著眼于管理者的動機,分析高管的個人目標與公司目標是否一致,旨在解決管理者與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問題。這類研究認為管理者在不同公司治理機制方面存在橫向區別,但基本不會考慮管理者個體的異質性問題。Hambrick和Mason(1984)創新性地提出了高階理論(Upper Echelons Theory),把管理層的特征納入對企業戰略管理和組織績效的影響中。現有研究主要集中于CEO或者其他高管的某項具體個人特質,例如董事長和總經理是否兩職合一、高管任期、股權激勵等,但這種方式只能作為一種間接衡量管理層能力的方式,很難反映整個管理層的能力水平。Betrand和Schoar(2003)發現除了CEO、CFO、董事會成員等經常作為研究對象的高管外,還有很多其他類型的管理者都會對公司行為產生顯著影響。2012年,Demerjian等人在Management Science首次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衡量公司整體的管理層能力。該方法將歸屬于管理層的能力與公司自身的效率有效地區分開,大大拓展了管理層能力相關研究的深度與廣度。
本書主要借鑒Demerjian等人創建的數據包絡分析方法,分析管理者在公司內部決策與外部活動之間是否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書主要選擇了企業的并購活動作為內部決策,原因在于:企業并購在經濟快速增長的今天,儼然已成為公司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截至2017年底,全球并購活動已連續四年超過3萬億美元,眾多金融領域專家學者認為,這一次并購浪潮對發達市場以及處于轉軌經濟與新興市場的發展中經濟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對于公司的外部活動,我們主要選取了股價崩盤風險作為研究對象,能力高的管理者可能對風險的承擔能力更強,更傾向于利用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項目實現更好的收益。股價崩盤風險對于外部投資者而言是一種潛在的投資風險,歷次嚴重的股價崩盤都會引來無數的投機者宣告破產。
本書內容主要包括6章。第1章為導論,主要介紹管理者角色的重要演變過程,根據現有證據提出研究問題,并對核心概念進行界定、對研究方法進行說明、對整體研究框架進行介紹。第2章為文獻綜述部分,重點針對管理層能力、企業并購的動機與績效以及股票價格崩盤風險領域的研究進行綜述。第3章、第4章為本書的核心部分,通過實證研究方法考察管理層能力對企業并購動機、目標公司選擇、并購績效以及股價崩盤風險的影響及作用。第5章為管理層能力相關知識在中國市場的初步探索。第6章為本研究的結論和展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