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聰明人都在用清單
- 舒婭
- 1560字
- 2021-06-21 17:55:14
處理不同的問題,用不同的清單
生活的實質,就是與各種各樣的問題打交道。如果按照不同的領域和性質劃分,這些問題的繁雜混亂程度,實在令人頭大,但如果掌握了清單思維,我們可以驚奇地發現,現實中的所有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三類,只需要采取三種不同的清單,就可以找到解決的路徑。
簡單問題,就是指一些常識性的問題,你看到它們的時候,腦子里就已經知道要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解決了,只是處理的過程可能需要一些基本技巧,但不是特別難,且有很多方法你已經掌握了。比如,上午你計劃打掃房間、清潔冰箱、寄一份快遞、給朋友打電話確認下午的約見時間,你只要羅列一份清單,做一項劃掉一項就行了。這份執行清單的意義就在于,提醒你不要忘記,按部就班地做就好了。做完之后,可以劃掉,如果有什么問題,可以記下來,再進行更正。
類似這樣的簡單問題,用執行清單就可以解決了,其價值就是不忘初衷,實現目標。事實上,公司里的一些規章制度也屬于執行清單,關鍵是要去做。
復雜問題,是指那些要采用專業技能才能應對的專業問題,經常出現在專門的領域、團隊或部門。如果不具備相應的技能,我們就要求助于專業人士,比如:修理電視機、汽車引擎、開飛機等等。這類問題,憑借本能是無法解決的,需要有成熟的經驗,并且靈活地運用專業技能,才可以完成。
對于這樣的復雜問題,核查清單是必不可少的。就拿開飛機這一項很復雜的工作來說,技術再好的飛行員,在處理這一問題時,也需要一份核查清單,從飛機的外部到內部一項一項地核查。這與智商和能力無關,而是因為大腦的局限,飛行員必須借助清單來確保這件事不出差錯。很有可能,在飛機即將降落的時候,機長與副機長在聊天,忘記把著陸架放下來。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我們就需要借助核查清單來處理復雜問題。
這類問題在現實中所占比率不大,但十分麻煩,僅僅依靠專業技術并不能保證百分之百地予以解決,因為技能不是成功解決此類問題的充分條件,還需要調動各種資源,進行各方溝通。處理這樣的問題需要兩份清單,一份是核查清單,另一份是溝通清單。
核查清單,我們在前面剛講過,就是要核查一些關鍵問題、關鍵步驟;而溝通清單,就是不要讓其中一方來做決策,要把一些重要的事情列成溝通清單,多方坐下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溝通。
美國花旗大廈在設計之初,要求底座用焊接,認為只有焊接才能承受大廈的重量。可是,承包公司看了圖紙后,做了一番測算,他們認為不需要焊接,只要用鉚釘鉚住,也可以承受大廈的重量。按理說,這樣的問題需要在溝通清單中體現,承包公司要跟設計公司、施工單位進行溝通,才能最終確定。
沒有這份清單,承保公司就私自把焊接的結構改成了鉚釘的結構。大廈建完后,一位建筑系的學生在研究這座大廈時,發現它無法承受11級臺風,一旦有11級臺風,大廈就會從30樓斷裂,然后整棟大廈會坍塌。
出了這樣的問題,一定要追溯責任。結果發現,這件事竟然是由承包公司單方決定的,沒有與其他單位溝通。后來,整棟大廈那些關鍵的200多處地方,都被焊接上了5厘米厚的鋼板,以此來彌補過失。
后來,真的有臺風出現,所幸那座大廈抵擋住了。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后來的彌補措施,會出現怎樣的結果?這就是一個缺乏溝通清單的典型案例,在面對異常復雜的不確定性問題時,一定要有核查清單與溝通清單。
總而言之,生活中的問題大致可分為三類,面對簡單問題可用執行清單,面對復雜問題可用核查清單,面對異常復雜的不確定性問題則要用核查清單加溝通清單。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先將其進行分類,接下來思考要用什么清單來解決。這樣的話,我們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不遺漏簡單的問題,不跳過必要的步驟,也能夠用相對簡單而直接的規范行為降低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