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吝嗇對孩子的表揚和贊賞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賞,大人都是如此,成長中的兒童更是如此。教育孩子,就是要給孩子足夠的自信,讓他們擁有積極健康的性格。成長中的兒童一般比青少年、成人更加敏感,很多時候他們更在意周圍人對自己的印象,他們對自己的評價主要來自外界對自己的評價。如果外界對孩子的評價主要是積極的,那么他們對自己的評價也會是積極的;如果外界對他的評價主要是消極的,那么他們對自己的評價也會是消極的。因此,家長對孩子千萬不要吝惜表揚和贊賞,孩子哪怕是有一點點的進步,也應該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因為多給孩子一些欣賞,他便會多一分自信。
可是,生活中,經常有家長全然不顧自己孩子的感受,當著外人的面這樣評價自己的孩子:“你看你女兒學習成績多好啊,你看我女兒,總考六七十分,真讓人著急……”孩子臉皮薄,父母應該了解,如果常常對孩子進行消極的評價,孩子慢慢也對自己產生了消極的評價,那就是“我不如別人”。隨之,孩子也會對自己產生消極的心理暗示,那就是,我就是差,我好不了。孩子一旦給了自己這樣一個定位,那他們就會真的變成一個自卑的孩子,家長再怎么批評,再怎么著急,恐怕他們也不會再改變了。
因此,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對孩子的評價,即便孩子考試考差了,或者說孩子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也不要輕易指責他們或對他們做一些“定性”的評價,家長要做的是幫助他們找到問題存在的原因,然后和他們一起想辦法改善目前的狀況。最好的做法是學會欣賞孩子,找到孩子的閃光點和突破口,用這個閃光點來激勵孩子,改變不足。
放過孩子的一個優點,也許就放過了一次孩子進步、成功的機會。在挫折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學會欣賞孩子,給予孩子自信,也是必要的,因為孩子美好的性格是父母一手塑造出來的。父母要知道,對于孩子,你說他行,他就行;你說他不行,他就不行。你為他喝彩,他會給你一個又一個驚喜;你說他不如別人,他會用行動證明他真的很笨。
孩子更需要父母悉心的呵護和關愛,家長如果能夠對孩子多一些欣賞的語言,孩子便會朝著你欣賞的方向去發展;相反,如果家長總是打擊孩子,總是說“你英語怎么總是這么差啊!”這類的話,那么孩子并不會因為你這么說而從此英語變得好起來,你的語言反而讓孩子覺得,他的英語就是這么差,而且是理所當然的就這么差。
有位媽媽這樣敘述自己教育女兒的過程:“女兒剛開始對寫作文感到很頭痛,經常不知道要怎么寫,有時需要我跟她一起想,寫完需要我幫她修改。盡管有時改動會比較多,但我仍然告訴女兒,這文章寫得不錯。而且我會告訴她,這篇文章比上篇文章有進步了,現在的文章比以前寫得好了,現在媽媽改得少多了,基本上自己就能寫得比較通順了等。我想我對女兒的這些積極的心理暗示會有用的。果然,女兒現在的作文真的比以前好了,而且自己也知道用一些好詞了。女兒自己有時也會自信地問我:‘媽媽,我現在的作文是不是比以前寫得好多了啊?’我的回答當然是肯定的,我相信女兒還會不斷地進步。”
可見,父母學會欣賞孩子,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自信。“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恐懼源于失敗的暗示”。因此,家長要多給孩子一些成功的暗示,而不要把失敗掛在嘴邊。蕭伯納有句名言:“有自信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歌德也說:“最真誠的慷慨就是欣賞。”對孩子而言,在他們的性格形成過程中,鼓勵、表揚的積極作用要遠遠大于壓制與批評。養育兒女,并不是物質上的絕對滿足,很多家長應該把對孩子經濟上、物質上的慷慨轉移一下,慷慨表揚、慷慨贊美,滿足孩子在心理上的需求,從而激發孩子上進的內在動力。自信心會讓他形成一種積極的性格,這如同一雙翅膀,能讓他飛得更高、更快,如果沒有這雙翅膀,他或許會永遠在地面上徘徊不前,永遠都看不到前方那靚麗的風景。如果父母希望孩子飛起來,就多多地欣賞孩子,給孩子多一些自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