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陰謀”爭儲,五阿哥敗北下獄

康熙皇帝共有后妃67人,這些后妃為他生了35個皇子,21個皇女。在35個皇子中有11人早夭,依清廷制度這些人不與諸成年兄弟一起排行,所以實際排行的皇子僅24人。這24人中,以胤禔最長(其實他本排行第五,因其4個哥哥均早夭,故成了實際的長子)。作為長子,他與帝位距離該有多近;可是他系庶出,這又無可奈何地拉開了他與帝位的距離,他一生的悲劇即因此而生。

(1)早顯才干,蒙父厚愛

胤禔生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生母為玄燁惠妃那拉氏。他初名保清,后改為胤禔。胤禛繼位后,其諸兄弟須避“圣諱”,均將“胤”字改為“允”,所以雍正以后的清代官書中也把他的名字寫做“允禔”。

應(yīng)當(dāng)說,初始階段康熙皇帝并未對這位大阿哥另眼相看。據(jù)曾多年供職清宮的法國傳教士白晉在《康熙皇帝》一書中所述,他每天都看到胤禔和弟弟們?nèi)m中上書房讀書習(xí)武。皇帝也經(jīng)常到那里去檢查他們的學(xué)習(xí)、鍛煉情況,“皇帝十分寵愛這位皇子(指胤禔),因為他十分英俊、聰明,而且具有許多優(yōu)良品質(zhì)。”這些話描述的雖然只是一些表面現(xiàn)象,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皇帝對胤禔的重視,盡管他不像太子那樣地位顯赫,但身為長兄也可以對其他皇子產(chǎn)生很重要的影響,同時也能更早地成為皇父治理國政的幫手。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五月,中俄雅克薩之戰(zhàn)后,清政府派遣以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索額圖、“國舅”都統(tǒng)佟國綱為首的代表團出使與俄國談判。十六歲的胤提便曾奉旨替父為他們送行。當(dāng)時隨團出使的法國神父張誠在日記中寫道:五月三十日凌晨,我與索額圖、佟國綱及其他隨行人員出京城德勝門外即下馬站于路旁等候。過了一會兒,皇長子騎著一匹配有黃馬鞍、黃絲韁的小白馬,在護衛(wèi)騎兵和官員的簇擁下來到,行至專為送行而搭設(shè)的帳篷。胤禔居中而坐,索、佟二欽差大臣緊靠其左右,余者各按等級在兩旁排列。坐定后侍從分別向諸人獻茶,隨后,諸臣對宮殿方向行三跪九叩禮,遙謝皇帝派皇長子送行之恩。索、佟二人又跪下向胤禔辭行,胤禔雙手將他們扶起,滿面笑容地同他們話別,然后上馬回城。類似的禮儀性活動,胤禔還擔(dān)任過一些,可見皇父對他很倚重,有意將其培養(yǎng)成佐理國政的棟梁之材。此后不久,又把他派往戰(zhàn)場接受實際鍛煉。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lǐng)噶爾丹率軍攻掠內(nèi)蒙諸部,并威脅到清朝京畿地區(qū)的安全。康熙皇帝決定派大軍出征,任命兄長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長子胤禔為副,統(tǒng)率清軍主力出塞迎擊準噶爾軍。當(dāng)時胤禔剛滿十八歲。康熙帝很重視這次軍事行動,況且這是他的兒子第一次隨軍出征。

七月初六日,福全、胤禔率本部軍出古北口。他們遵照皇帝的諭示,先派使臣攜帶書信和牛羊等到準噶爾軍中,以好言穩(wěn)噶爾丹,以防其逃竄,同時繼續(xù)進兵,以待各路大軍齊集一舉擊潰敵軍。八月初一日,清軍激戰(zhàn)于烏蘭布通擊敗準噶爾軍,康熙帝聞奏十分欣喜,一面?zhèn)髁罴为劊幻婷^續(xù)擴大戰(zhàn)果,爭取一舉肅清。然而,前線的清軍卻沒能抓住時機立即進攻,噶爾丹派使臣到福全大營中議和以為緩兵之計,他自己則借機北逃。皇帝聞報十分震怒,嚴責(zé)福全、胤禔貽誤戰(zhàn)機,命其迅速進擊,但此時已追之不及。康熙又覺察到胤禔聽信讒言,私自向皇帝奏報軍中事務(wù),與大將軍福全不相協(xié)合,如仍讓他留在軍中弊大于利,因此傳諭將胤禔召回。九月初七日他曾奉旨與皇四子胤禛前往迎接烏蘭布通一戰(zhàn)中陣亡大臣、國舅佟國綱的靈柩。十一月二十二日出征諸王大臣班師回京,皇帝命福全等人不準人城,在朝陽門外駐扎,等待議政王大臣等訊取口供,追究貽誤戰(zhàn)機之責(zé)。胤禔因曾在軍中與福全發(fā)生分歧,不知如何提供證詞才好,只得請示皇父,得到的回答是:“裕親王福全是你的伯父,議政王大臣問取口供時,你的回答如與裕親王有不同,朕必置你于法,絕不寬容。”從皇帝的這段話分析,胤禔在軍中的表現(xiàn)很可能與作戰(zhàn)指揮的失誤有直接關(guān)系,因福全為人忠厚,太礙于皇帝的面子,他的口供很可能不會涉及皇長子在軍中的過失。結(jié)果胤禔在接受詢問時遵從父旨,只說“我與伯父裕親王供詞相同”。福全本來準備陳述胤禔在軍中的表現(xiàn),以洗清自己不應(yīng)承擔(dān)的罪責(zé),但聽到侄兒如此說,便不好再說什么,沉思良久,含淚嘆道:“我復(fù)何言”,承認過錯全在自己,結(jié)果受到罷議政之權(quán)、罰俸三年的處分,而胤禔則安然無事。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胤禔及皇三子胤祉、四子胤禛、五子胤祺、七子胤祐都隨父出征。胤禔受命與內(nèi)大臣索額圖統(tǒng)八旗前鋒營、漢軍火器營、察哈爾四旗及綠營兵為前營。噶爾丹聞康熙帝御駕親征,未及交戰(zhàn)即望風(fēng)而逃。在昭莫多被費揚古所率四路清軍打得大敗,大軍班師之際,康熙特將胤禔留在后面辦理犒軍事宜,借以表達自己對作戰(zhàn)有功戰(zhàn)士的褒獎。次年,皇帝再次親征噶爾丹,胤禔仍從行。除此之外,他還奉父命辦理過一些其他方面的事項。如康熙三十九年皇帝巡視永定河后,就曾命胤禔總理治河工程。總之,作為皇長子,他比兄弟們更早、更多地參與軍政事務(wù)和國家禮儀活動,成為皇子阿哥中較有才干的人物。

(2)圖謀爭儲,惡行敗露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皇帝第一次分封太子以外諸成年皇子,胤禔被封為多羅直郡王。此時他的二弟雖仍居儲位,但因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對皇父患病無動于衷,以及在皇帝親征留守京師期間私結(jié)朋黨等原因,已漸失父寵。而其他幾個年齡較大的皇子見有機可乘,一面暗中網(wǎng)羅黨羽,以求在適當(dāng)時機奪取政治權(quán)力,一面采取各種手段力圖把胤礽從皇太子寶座上拉下來,掃除障礙。胤禔年齡最長,又從少年時期起即涉足朝政,他并不甘心比自己小兩歲的胤礽身居國儲之位,因而在謀奪太子之位諸人中成為最積極的一員。他利用自己時常接觸朝中軍政官員的便利條件,將一些人拉攏收買為親信,培植私人勢力。后來康熙皇帝。曾經(jīng)說過,胤禔黨羽甚多,上自朝中重臣鄂倫岱、隆科多以及諸王之子,下到駐扎在東北地區(qū)烏拉、伯都納的八旗官吏,各處幾乎都有他的私人。雖然如此,胤禔也十分清楚,貿(mào)然暴露自己對政治權(quán)力的欲望十分危險,所以并不輕舉妄動,只是在背地加緊活動,等待有利時機來臨。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皇帝北巡塞外,胤禔、胤礽和幾個年幼的小皇子隨行。在此期間,太子胤礽對十八弟胤祄病危漠不關(guān)心,遭皇父斥責(zé)后態(tài)度惡劣,甚至夜間鬼鬼祟祟地向御帳內(nèi)窺視,以致玄燁以為太子圖謀報復(fù)要謀害他,因此決定將胤礽廢黜,并對其嚴加看管。在這一過程中,康熙帝對胤禔頗為倚重,在感覺自身安全受到胤礽威脅時,命胤禔加以保護,廢黜并拘執(zhí)胤礽之后,又令胤禔押解其回京。胤禔受到如此器重喜不自禁,誤以為皇父要改立他為太子,一些王公大臣也有同樣錯覺。實際上康熙皇帝并無此意,在宣布廢太子的當(dāng)日,為避免給一些人造成錯覺,他便明確表示,日前命直郡王胤禔妥善保護圣駕安全,并無立其為皇太子之意。又進一步解釋說,胤禔秉性“躁急愚頑”,難勝儲君之任。原本喜形于色的大阿哥,聽了這番話猶如被兜頭澆了一盆冷水,做了幾年的太子夢一時化為泡影。

然而,胤禔并沒有就此變得安分守己,卻轉(zhuǎn)而支持另一個長期謀取儲位的人——皇八子胤禩。在胤礽被廢拘之后,他便向皇父提出,相面人張明德曾說皇八子胤禩日后必有大富大貴。胤礽所作所為卑劣無恥,大失人心,皇父如果要殺死他,不必由您親自動手。康熙帝聽了他這番話后十分震驚,認為胤禔兇頑愚昧,不知禮義,倘若他真地伙同胤禩聚集黨羽,殺害胤礽,恐怕只知逞其兇惡,連皇帝的安危也不會顧及。當(dāng)時他雖已看出胤禔為人不善,但因剛廢了太子,并未立即對其采取措施,只是加意提防,在胤礽被押解回京之后,特命皇四子胤禛參與看守,以免胤禔等人借機謀害。此外,從康熙帝后來說胤禔播楊諸事多屬虛誣推測,他在太子被廢前后肯定在父親耳邊散布了許多流言蜚語,對加深皇帝和儲君之間的矛盾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由此也可以說明他對爭奪儲位確實下了不少工夫。

在奉命看守和處理廢太子期間,胤禔的一些表現(xiàn)更加深了皇帝對他的反感。玄燁曾專諭諸皇子應(yīng)嚴行約束屬下人等,不得妄行生事,還特別點出與胤禔有關(guān)的一些具體事例。一是胤禔府中太監(jiān)護衛(wèi)妄探消息,恃強無忌。二是他對皇帝的侍衛(wèi)和執(zhí)事人等擅自責(zé)打。三是看守胤礽時將其所屬匠人都收歸已有,又濫施苦刑,以致使其逃遁甚至自縊而死。又指出,胤禔毀謗他人欲置之死地,現(xiàn)在又表示愿與諸兄弟和好,同在皇父膝下安然度日,實在難以令人相信。表明皇帝對這位大阿哥已失去信任。胤禔也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很不利,想盡快設(shè)法扭轉(zhuǎn)。他將相面的張明德拿獲交刑部和都察院審訊,結(jié)果查明張曾與一些皇子王公往來密切,并預(yù)謀行刺胤礽,其中雖然也牽連到胤禔,但因他曾向皇帝透露過張明德給皇八子胤禩相面之事,所以并未受到處罰,而胤禩和一些王公則分別受到革爵等嚴厲處分。

(3)失去父寵,囹圄半生

正當(dāng)胤禔暗自慶幸自己在張明德一案中因禍得福,使爭奪儲位的勁敵皇八子胤禩獲咎被拘的時候,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月,皇三子胤祉向皇父揭發(fā)的一件事,決定了這位大阿哥后半生的命運。胤祉與二哥胤礽素來親睦,太子被廢之后,康熙帝曾召見他詢問胤礽情況,胤祉對胤禔等人圍攻誹謗太子十分不滿,并通過暗地查訪得知一些重要線索。他向皇父奏報說,自己管轄下的牧場有一蒙古喇嘛名叫巴漢格隆,通曉咒人巫術(shù)。大阿哥獲悉后將其傳去,而且常與明佳噶卜楚、烏星噶卜楚等蒙古喇嘛私相往來。玄燁聞奏十分重視,命將上述三個喇嘛及直郡王府護衛(wèi)嗇穆、雅突等一并審問。巴漢格隆等供認,直郡王胤禔欲詛咒皇太子,曾指使他們用巫術(shù)鎮(zhèn)魘。隨后又在胤禔住處附近查出用來鎮(zhèn)魘的物品千余件。康熙皇帝隨即傳諭,胤禔素行不端,氣質(zhì)暴戾,魘咒親弟,不孝母妃,命將其革去王爵,幽禁于本府之內(nèi),并將其所屬佐領(lǐng)全部收回分賜他人。

次年三月,玄燁以胤礽過去的“悖亂”乃胤禔使人以巫術(shù)鎮(zhèn)咒所致,復(fù)立其為皇太子,同時又晉封胤祉等諸皇子爵位,以平衡他們爭權(quán)的心態(tài),惟胤禔仍拘禁如故。四月,皇帝在起程前往塞外行圍之前,特別提到了胤禔,說他曾奏請立皇八子胤禩為皇太子,自為輔佐,可見其早已結(jié)黨圖謀不軌。假若真地立了皇八子胤禩,則胤禔必將大逞其志,不知會做出什么無法無天的事情來。說明皇帝對其長子的惡劣印象已經(jīng)根深蒂固了。不僅如此,玄燁還認為胤禔黨羽眾多,心狠手毒,早在下令革爵拘禁時就曾說過,雖念及父子之情不忍將他處死,但此人斷不會安靜自守,必有報復(fù)之心。因命人對其嚴加看守,略有異常舉動即行奏聞,不得有絲毫大意。此番離京出狩對其仍不放心,生怕他萬一指使手下黨羽趁圣駕出京謀逆作亂,皇帝遠在塞外,三日后才能得知消息,難以及時制止。經(jīng)同諸王大臣商議,增派八旗護軍參領(lǐng)八員、護軍校八員、護軍八十人在胤禔府中看守;又加派貝勒延壽、貝子蘇努、公鄂飛、都統(tǒng)辛泰、護軍統(tǒng)領(lǐng)圖爾海、陳泰等王公大臣輪番監(jiān)守,并嚴諭諸人不得稍有疏忽,否則將治以滅族之罪(《清圣祖實錄》)。此后胤禔一直被拘禁了二十六年,至雍正十三年(1735年)六十三歲去世。胤禛對長兄格外施恩,命按固山貝子品級治喪。

可憐一位皇長子,囹圄半生使人憐!其失敗原因就在于太外露,太猖狂了。而其四弟胤禛陰謀爭儲,終獲成功。這一點,胤禔是自愧弗如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票市| 阿城市| 洱源县| 康平县| 连江县| 登封市| 紫金县| 泸溪县| 津市市| 兴业县| 丰城市| 鄂托克前旗| 屯昌县| 濉溪县| 保德县| 搜索| 温宿县| 南川市| 衡水市| 南江县| 岳阳市| 吴忠市| 芜湖市| 阳山县| 比如县| 乳山市| 汉沽区| 上栗县| 乐业县| 开平市| 禄丰县| 海晏县| 泰顺县| 墨脱县| 策勒县| 西贡区| 朝阳区| 大荔县| 大兴区| 北海市| 万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