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

法律意識的培育,特別是憲法、法律至上觀念的培育,成為推進依法治國的觀念先導和基礎。由于中國傳統社會的影響,廣大社會成員法治觀念淡薄,成為推進法治進程的觀念障礙。在全社會成員中逐步形成對法律的信仰,樹立法律至上的觀念,是實現我國法治化的基礎性工程。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要講法制,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來越多的人不僅不犯法,而且能積極維護法律!”特別是青少年學生,加強法治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識,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新課題。

培養青少年學生的法律意識具有客觀必要性

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人們對現行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知識和心理的總稱?!狈梢庾R對法律的制定、實施,公民遵守和執行法律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學校德育工作中,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具有客觀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1)從現代學校管理角度看

現代學校德育管理已隨時代的變遷在內容、形式和對象上有了新的變化和發展。表現在:內容上由單純的思想品德教育發展到思想品德、心理、法律三位一體;形式上由原來的單純說教發展到雙向互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對象上學生思想已隨著社會變遷越來越復雜多變,價值取向、人生觀選擇、世界觀視角多樣化。這些變化發展現象迫使我們的德育工作必須緊隨時代變遷,及時彌補工作中的不足,開展各項活動,培養學生法律意識已刻不容緩。

(2)從社會的維權需要來看

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律意識,使其學會自我保護的能力,成為德育工作的迫切之需。

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人們的權利意識逐漸得到張揚,在撫養和教育子女過程中對子女的權利維護意識趨于濃厚,對于在學校發生的子女合法權益受侵事件,訴諸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已成為家長們的首要選擇,同時這給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迫切的任務,即加強教師、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教會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避免糾紛的發生。

(3)從學生的健康成長來看

法律意識是學生素質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它需要高素質復合型的人才,一個人的素質結構中不但要求有高智商、能力強、高質量文化素養,還要有濃厚的法律意識和健康的心理。學生學法、懂法、守法把法律作為自己行為的首要標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的觀念是新時代的客觀需要,也是時代給學生素質結構提出的新要求。作為教育工作者應主動適應這一新情況,加強學生的法律意識,這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學校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選擇。

(4)從青少年違法犯罪現實看

加強青少年法律意識培養迫在眉睫,近幾年,在司法實踐中,青少年違法犯罪在社會總體違法犯罪人數中的比例,已明顯上升,這除了青少年受社會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的影響,新形勢下青少年價值觀、人生觀錯亂迷惘的原因外,法律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也是青少年誤入違法犯罪歧途的一個重要原因,審判實踐中,青少年對自己的行為已構成違法犯罪認識不清,甚至不知曉者大有人在。新一代的法盲又在誕生,由此產生的法盲悲劇不斷上演,這再次警示社會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加強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培養刻不容緩。

全方位培養青少年學生的法律意識

法律意識本身具有層次之分,它是由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體系兩部分構成。從個體的法律意識狀態及其調節行為的角度,人們又把法律意識視為法律認知、法律情感、法律評價的有機體。作為基礎教育的德育工作,應把培養學生的法律心理作為關鍵,要求學生通過自我主動學習有關法律知識,形成法律認知,通過學校的外在紀律,幫助學生初步形成對法律的情感和評價(守法即自由,違法受處罰)等。

(1)強化和優化法律知識的課堂教學

法律課堂知識教學是學生獲得法律知識,形成對法律認知的主要途徑,也是學校德育中法律教育的主陣地。在法律教學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以期達到法律意識的培養。

第一,提高教師,特別是中學政治教師的法律素養。這是有效實施法律教育的必備條件。很難想象一個自身對法律毫無感知的教師如何傳授學生法律知識,更何至于培養學生法律意識。

第二,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法律課的實效。法律知識本身較為枯燥,甚至對于中學生來講晦澀難懂,這就要求法律教師應在教學中,適當地引進案例進行教學,案例要求具有典型性、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性,在教師假定的情景中,讓學生接受法律知識并初步培養學生的法律情感。另外,教學中不應單純講解法律知識,更應注意法律意識的培養,如講“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護”的內容時,不但講消費者依法享有的權益內容,更主要是消費者要有權利意識和維權觀念,注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三,法律知識的傳授不應僅在初中二年級開設,應貫穿于中學六年中。只要妥善設置教學內容、適宜安排課時,在實踐中應該是可行的。另外,法律意識的培養,不僅僅是在政治課教學中,應是基礎教育的各學科共同的任務,應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和規律,適當穿插法律知識的講解和法律意識的培養。

(2)學校增強培養青少年法律意識力度

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教育學生掌握正確的道德準則規范,并內化為內心的信念和思想道德品質,形成明辨是非,抵制不良影響的自覺性,從而起到防患于未然的預防作用,這就要求學校在開展德育工作時要把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自覺地貫穿于整個工作中,具體做到:

第一,班主任工作中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開展個別教育與整體教育的形式,利用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的方法,引導學生要想獲得自由,必須以遵守紀律為前提,幫助正確處理紀律與自由的關系,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明白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始終以紀律、法律作為行動的首要標準,并以此規范自己的行為,使學生逐步形成紀律法律至上的觀念和信仰,達到培養其法律意識的目的。

第二,學校管理方面,應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和條件聘任從事司法工作的高級人員為學校的兼職法律領導人員。要求所聘任的司法人員具有扎實的法律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司法實踐經驗,以便對學校的法律教育工作給予有效的指導。

第三,學校總體管理中,應加大法制宣傳的力度,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增強學習法律的氛圍。學校在德育工作中,可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如:文藝演出、專題講座、觀看影片、實地參觀、知識競賽、組織到法院旁聽、組織模擬法庭、請一些已認罪伏法,表現較好的青少年罪犯現身說法,使學生在已有法律認知的基礎上,形成對法律的喜好情感和良好評價。進而達到培養和增強法律意識的目的。

(3)幫助家長培養自身的法律意識

家長屬于社會的一部分,其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提高不單是整個依法治國的要求,也是實施家庭教育幫助學生培養法律意識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家長自覺學習有關的法律知識,以身示范做出守法榜樣,幫助學生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同時,發現自己子女有違法犯罪傾向的應及時予以制止和糾正。另外,學校可以通過家長學校教授一些法律知識和教育方法,通過一切可能的途徑,幫助家長正確實施家庭教育。

總之,要經常地在學生中開展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增強他們的紀律法制觀念,使他們懂得遵紀守法的道理。在對學生實施德育工作中,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加大法律意識培養的力度,以適應社會、國家發展的要求,保證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兴县| 商都县| 寿宁县| 称多县| 定日县| 府谷县| 察隅县| 武汉市| 禄劝| 大竹县| 洛阳市| 盱眙县| 吴堡县| 房山区| 炉霍县| 洞头县| 阿坝| 兴国县| 子洲县| 呼和浩特市| 镇原县| 徐州市| 镇雄县| 英山县| 从江县| 阜平县| 鞍山市| 淄博市| 洛隆县| 正宁县| 汉阴县| 夏河县| 固安县| 淳安县| 宝应县| 江城| 深水埗区| 南靖县| 呈贡县| 临邑县| 建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