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誰把中國捧上了天(1)

一、“北京共識”橫空出世

“中國共產黨無疑正在吱嘎作響,發出噼啪的爆裂聲,但是這些噪音并不一定意味著是毀滅性的。吱吱嘎嘎和噼噼啪啪的聲響也可能意味著成長。”

6年前,擁有一頭飄逸卷發的美國人喬舒亞·庫珀·雷默(JoshuaCooperRamo)聲名鵲起。這可不是因為他參加了什么選秀節目,而是因為他寫了一篇關于中國的文章。

雷默畢業于芝加哥大學,主修經濟學,研究方向為拉丁美洲經濟。他在1996年加入《時代》雜志并成為該雜志最年輕的助理執行主編和外事版主編。帥氣的他還是一位出色的特技飛行員,是美國兩項飛行速度記錄的保持者。如今,他是美國約翰-桑頓辦公室主管合伙人、高盛公司高級顧問和清華大學兼職教授。

2004年5月,雷默在英國著名的思想庫“倫敦外交政策中心”發表了一篇題為《北京共識》的論文。該文寫道:“中國的發展正在使它發生變化,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更加重要的是,中國的新思想在國外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國正在指引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在有一個強大重心的世界上保護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政治選擇。這些國家不僅在設法弄清如何發展自己的國家,而且還想知道如何與國際秩序接軌,同時使它們能夠真正實現獨立。我把這種新的動力和發展物理學稱為‘北京共識’?!?

專業的水準加上記者式活潑的筆觸使此文一經發表就流傳甚廣。在中國以外的世界,這篇論文被看成是官員、商人以及其他試圖了解中國的人們的“必讀物”。在中國國內,討論也在持續升溫。2005年8月,在天津專門召開了一次“中國發展道路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外百余名政治學者與會,其中不乏大佬,但是雷默及“北京共識”仍是絕對主角。

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著名政治學者俞可平在會上說:“雷默發表的《北京共識》一文,使他在海內外一舉成名?!倍啄蔡钩小啊侗本┕沧R》發表后所受到的接納是出乎我意料的”。

此文成為近年來討論中國模式的一個新起點。中國前駐英國大使、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馬振崗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此前海內外對中國模式的認識還是比較弱的,雷默的文章是西方學者第一次比較全面論述中國發展道路問題的作品。

后來的事實證明,這篇文章在中西方的互動史中越來越具有某種標志性或者臨界點的意義。正是在此文之后,西方世界掀起了探討中國的熱潮,熱捧中國成為一種時髦。

“北京共識”給世界帶來了希望

在上述天津的那次會議上,作為會議的焦點人物,雷默被第一個請出來發言。發言中,他詳細敘述了他為什么要寫“北京共識”。他說,在中國以外人們關于中國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中國威脅論”或“中國機遇論”。并且,西方人討論中國的時候仍然基于“蘇聯政體研究”(Kremlinology)的基礎之上——這種方法集中研究上層組織的領導、政治決策高層做出決定的過程。正因為這樣,西方人談論“中國威脅”或“中國機遇”時不夠實事求是。

雷默認為,在中國內部也同樣存在類似的問題。中國人對自己的看法過于簡單了,并沒有完全認識到自己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影響力。有些學者和政府行政官員對“威脅”的理解同樣具有感情色彩,他們認為中國的崛起不是威脅,更多地是關注與討論“和平崛起”。但是雷默說中國的發展對國際秩序的“威脅”確實是存在的,只是他理解的“威脅”與他人有所不同。“‘威脅’這個詞并不是意味著中國要摧毀某些東西,而是說已經建立的穩固的國際秩序,不僅在經濟領域,而且在政治領域,不得不因為中國的崛起而發生變化。”

在寫作的時候,雷默收集了各個國家研究中國的文獻,發現很多國家都在朝著中國模式的方向發展,并且認為在經濟上中國毫無疑問地對原有世界經濟結構產生了“威脅”。

而在中國生活期間,雷默發現中國的大多數學術思考都以研究中國特色為主導地位,比如建設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中國特色的民主建設等,什么事都要加上一個“中國特色”。這觸發了雷默的奇思妙想——是不是存在一個“后中國特色社會”,它的意思是能不能走向一個有中國模式的社會,使中國成為其他國家分析國家發展問題的模式。

“如果我們回溯20年前,那時提倡的中國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中國發展,可以簡單地認為中國特色是那個時代的代表,是專家們為中國崛起而使用的想法;而現在我們可以開始考慮后中國特色,它會是什么樣子,‘北京共識’就是討論這樣的一種結構框架,簡言之就是為思考我們今天居住的中國正在發生什么而設計一個思想框架?!彼f。

在雷默看來,華盛頓共識是一種傲慢的“歷史終結論”的標志。它使全球各地的經濟受到一系列的破壞,使人們產生反感。而中國的發展正與此相反,它推翻了私有化和自由貿易這樣的傳統思想?!八凶銐虻撵`活性,它幾乎不能成為一種理論。它不相信對每一個問題都采取統一的解決辦法?!?

既然不能成為一種理論,那么又如何概括中國的發展模式,“北京共識”具體又是何指呢?

雷默是如此定義“北京共識”的:銳意創新和試驗,積極地捍衛國家邊界和利益,越來越深思熟慮地積累不對稱投放力量的手段。它既講求實際,又注重意識形態,反映了幾乎不區別理論與實踐的中國古代哲學觀。它是鄧小平之后的思想,但是與鄧小平的務實思想密切相關,即實現現代化的最佳途徑是“摸著石頭過河”,而不是試圖采取“休克療法”,實現大躍進。

他進而總結了“北京共識”的3個定理:第一,讓創新的價值重新定位。與“舊物理學”認為發展中國家必須從后沿技術(銅線)入手開始發展的主張不同,這個定理堅持認為尖端創新(光纖)必不可少,以求引起變革,而這種變革比變革引起的問題發展更快。“用物理學術語來說,就是利用創新減少改革中的摩擦損失?!?

第二,既然混亂不可能自己加以控制,你需要一整套新工具。它超越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這樣的衡量尺度,而把重點放在生活質量上,這是管理中國發展的巨大矛盾的唯一途徑。它要求建立一種將可持續和平等性成為首要考慮而非奢談的發展模式。有趣地是,雷默說,由于中國社會是一個集中了希望、野心、恐懼、誤報和政治的不穩定混合體,只有這種混沌理論才能夠提供有意義的組織。中國對待發展的新態度強調混亂管理。

第三,自主理論,這個理論強調運用杠桿推動可能想要惹怒你的霸權大國。

總之,雷默對中國贊譽有嘉。他駁斥了西方人的“中國崩潰論”?!半S著變化造成的引力日積月累,造成使中國團結一致的所有舊的紐帶發生扭曲,國內均衡均難以操控。不過,即便在這個問題上,傳統的看待中國的權力的衡量尺度也需要調整。華盛頓常常表達中國共產黨由于中國發生的種種變化而處于崩潰邊緣的觀點或愿望,就是一個例子?!彼f,事實上,中國共產黨是近20年中國發生的大多數變革的先鋒者。中國共產黨無疑正在吱嘎作響,發出噼啪的爆裂聲,但是這些噪音并不一定意味著是毀滅性的。吱吱嘎嘎和噼噼啪啪的聲響也可能意味著成長。中國共產黨發生蘇聯式的內爆是有可能的,但這是假定那是一個處于植物人狀態的黨,對變革了無興趣,對它所面臨的較深層問題一無所知,并因為無所作為而癱瘓。“與蘇聯相反,如果說有什么問題的話,中國共產黨目前正患上多動癥。它被命運所困擾,對調整和試驗過于關心。”

中國不但不會崩潰,在雷默看來,中國甚至已經成為世界的新榜樣?!啊本┕沧R’給世界帶來了希望?!崩啄f,在“華盛頓共識”消失后,在世界貿易組織談判破裂后,在阿根廷經濟一落千丈后,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不敢確定新的發展范例應該是什么樣子。許多國家想求得發展與安全,但幾百年來不斷看到過于依賴發達國家提供援助的發展模式以失敗而告終,對于這些國家來說,中國所發生的一切,包括創新、不對稱性、對平等的關注、對有關公民權利與義務的新思想的探索等,都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北京共識”挑翻“華盛頓共識”

用“一石激起千層浪”來形容“北京共識”所帶來的影響毫不為過。正如上述天津召開的那個研討會上,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副教授佟德志所說的,“‘北京共識’這樣一個在兩年前還不為人所知的概念在短時間內很快成為一個關鍵詞,這創造了知識界話語傳播的一個奇跡。”

一個看上去并不復雜的概念為何引發這么大的反響?佟德志的總結很具有解釋力。他說,“北京共識”實質是西方人對中國改革和發展道路的一個理解。如果說前一段時間國內學術界對新自由主義的大加撻伐是對“華盛頓共識”的一種懷疑與批判的話,那么,現在“北京共識”的提出則體現了人們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描述和肯定。因此,其意義重大?!按蠖灾本┕沧R’的雙重意義就在于它向內提供了對中國改革的反思,向外發出了中國崛起的聲音。”

說白了,正是“華盛頓共識”的破滅和中國的快速崛起這兩個相對而行的大趨勢的發生,令“北京共識”這個概念不脛而走。而從“華盛頓共識”到“北京共識”的演變,也反映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變遷。

所謂“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Consensus)是指1989年所出現的一整套針對拉美國家和東歐轉軌國家的新自由主義的政治經濟理論。1989年,陷于債務危機的拉美國家急需進行國內經濟改革。次年,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邀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美洲開發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的研究人員以及拉美國家代表在華盛頓召開了一個研討會,旨在為拉美國家經濟改革提供方案和對策。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約翰·威廉姆森(JohnWilliamson)對拉美國家的國內經濟改革提出了與上述各機構達成共識的10條政策措施,被稱作“華盛頓共識”。

共識包括10個方面:①加強財政紀律,壓縮財政赤字,降低通貨膨脹率,穩定宏觀經濟形勢;②把政府開支的重點轉向經濟效益高的領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領域(如文教衛生和基礎設施);③開展稅制改革,降低邊際稅率,擴大稅基;④實施利率市場化;⑤采用一種具有競爭力的匯率制度;⑥實施貿易自由化,開放市場;⑦放松對外資的限制;⑧對國有企業實施私有化;⑨放松政府的管制;⑩保護私人財產權。

這些思想被認為秉承了亞當·斯密自由競爭的經濟思想,與西方自由主義傳統一脈相承。后來人們將這些觀點稱之為“新自由主義的政策宣言”。隨著全球化的推進,“華盛頓共識”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美國學者諾姆·喬姆斯基在他的《新自由主義和全球秩序》一書中明確指出,“華盛頓共識”指的是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一系列理論,由美國政府及其控制的國際經濟組織所制定,并由它們通過各種方式實施。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學教授徐洪才在《大國金融方略》一書中說,從本質上講,“華盛頓共識”是美國和IMF強加給發展中國家的一整套經濟改革“藥方”。各國經濟改革的起點都是各種形式的金融危機,如經濟停滯、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等。“華盛頓共識”不是主張經濟增長優先,而是穩定市場優先;不是加強而是廢除政府管制。它認為,開放匯率和價格管制后,市價升高會刺激廠商生產,從而使物價回落。但拉美和東歐國家放開匯率和價格后,都立即導致本幣大幅貶值,引發惡性通脹,造成銀行危機、企業破產、失業大增、資金外逃。政府為穩定貨幣,不得不提高利率,這進一步加劇了經濟蕭條,政府用于失業救濟的開支急劇增加,又導致巨額赤字。政府在經濟危機情形下,不得不拍賣國有資產,加速私有化。結果不但沒有創造就業,反而導致失業急劇增加,高級人才大量外流。

從推行“華盛頓共識”的實際情況看,各國幾乎都陷入了經濟危機之中。由于采取“休克療法”,民族工業沒有喘息和學習的機會,貿易自由化是單方面向西方開放,而西方自身的貿易壁壘并未完全取消。因此,在這些國家普遍造成國企大面積倒閉,不是被跨國公司廉價收購,就是集中到少數寡頭手中。這導致拉美國家發生了一連串的金融危機,20世紀90年代的經濟增長率平均比20世紀80年代降了一半。更嚴重的是,貧富差距急劇擴大;蘇聯人的平均壽命下降,結婚率降低;更有甚者,東歐大批知識婦女流落西方當妓女,從而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在實踐中“華盛頓共識”無疑遇到了挫折。而在理論上它也同樣遭到了挑戰。徐洪才總結這種挑戰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歐洲價值觀”,二是“后華盛頓共識”(PostWashingtonConsensus)。前者基于歐洲傳統的社會民主主義價值理念,在強調經濟增長的同時,倡導人權、環保、社會保障和公平分配。但是,近20年來,歐洲福利社會在與美英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競爭中處于劣勢,歐洲國家在政策導向上整體向“華盛頓共識”靠攏,因此,這一挑戰無疑是軟弱無力的。

相比而言,前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JosephStiglitz)提出的“后華盛頓共識”更具挑戰性,該理論強調與發展相關的制度因素,認為發展不僅是經濟增長,而且是社會的全面改造。因此,“后華盛頓共識”不僅關注增長,還關注貧困、收入分配和環境可持續性等問題。他還從信息不對稱出發,指出市場力量不能自動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承認政府在促進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批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亞洲金融危機前后倡導的私有化、資本賬戶開放和經濟緊縮政策。

不過,真正對“華盛頓共識”構成挑戰的是“北京共識”。雷默的本行就是研究拉丁美洲經濟的。他自始至終觀察了“華盛頓共識”,他的結論是這一共識“毫無疑問地”失敗了。相比而言,“世界上有兩個國家沒有遵從‘華盛頓共識’提供的發展道路,一個是印度,另一個是中國,他們都把關注自身的要素作為首要的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淳县| 江油市| 泸溪县| 巫山县| 平度市| 台南县| 吉首市| 滁州市| 米脂县| 莱西市| 景谷| 通山县| 外汇| 页游| 虹口区| 中卫市| 海宁市| 渭源县| 华池县| 怀来县| 河池市| 印江| 新乐市| 会昌县| 惠东县| 城固县| 勃利县| 益阳市| 增城市| 宁明县| 治县。| 色达县| 黄大仙区| 图片| 阳曲县| 宝丰县| 台南县| 南开区| 长寿区| 文安县| 莱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