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的管教:將親子沖突變為合作的7種技巧
- (美)貝基·A.貝利
- 3367字
- 2021-05-13 17:19:21
剖析“需要管教的時刻”
“需要管教的時刻”在兩種情況下會被激發,可以是出于父母的需要,也可以是出于孩子的需要。通常,父母的需要是某種順從,比如“進車里去”“擁抱奶奶一下”“把垃圾拿出去扔掉”。比起孩子在做的事情,父母更想要孩子去做別的事情。孩子可能激發這類時刻的情況是,他不知道如何用社交中可接受的方式溝通,或許需要學習如何用除說臟話或者打人外的方式制止某人取笑自己。孩子需要明白如何用啼哭之外的方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如何在不用操控手段的條件下和別人做朋友,如何不用大發脾氣就能獲得幫助,以及如何處理自己的感情起伏。你可能聽到過孩子需要幫助時的信號,其中包括“他推我了”“我想要吃糖”“我恨你”或者“都沒有人喜歡我”。
我們經常把孩子想要的和孩子需要的混為一談。孩子可能想要吃糖,但他需要的可能是學習如何延遲滿足,以及控制失望的情緒。父母一定要對孩子的需要進行回應,而不是孩子想要的。
在這兩種需要管教的時刻,一種是當你有某種需要時的順從情況;另一種是當孩子有某種需要時的教導應對。兩者都需要7種基本技巧,不過使用的順序可能會隨情況而改變。
順從:家長的需要
需要孩子順從的情況通常有4個基本階段。第一個階段,不是你想要孩子做他沒做的事情,就是他的行為越了界。此時,你可能會感到很受挫。如果你心煩氣躁,那么用自我控制的7種技巧重拾鎮靜,然后用關注的力量(即關注你想要發生的),再使用自由意志的力量。放棄你可以迫使孩子做什么的想法,把關注點轉移到幫助孩子更愿意選擇合作上。
在第二個階段中,你設定界限,孩子做出回應。你明確指出哪些可供選擇,哪些不可接受。使用堅決的技巧或者選擇的技巧。你的選擇取決于若干因素,這些因素將在后面的章節中提到。現在放輕松,著眼大局。你的孩子會用3種方式做出回應:
·在你設定了界限后,他會順從,按照你說的去做。
·他會抗拒,拒絕你設定的界限,可能反映在語言方面,也可能反映在非語言方面;可能采用微妙的抗拒方式,也可能公然抗拒。無論采用哪種方式,他都是在表達拒絕。
·他會大發脾氣,以此表達他對界限的不滿。
第三個階段是你對孩子的反應做出回應。如果他最初的反應是不順從,那么你做出反應的技巧會教會孩子在別人抗拒他的意見時他該如何回應。
在第四個也是最后一個階段,孩子最終選擇順從(如果他最初不順從)。你往往可以通過使用正面意圖的技巧和共情的技巧,避免權力爭斗。不過有的時候,孩子就是不按照你說的去做。盡管你是出于愛的意圖,但孩子還是全無要順從的意思。在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用愛的意圖擺明后果會有所幫助。
以下是對這4個階段,以及你處理這些情況時所需技巧的總結。
第一個階段:孩子的行為越界。你想要孩子做別的,而不是他正在做的事。你所需要用的技巧是鎮靜。謹慎地實踐第2章中自我控制的7種力量。
第二個階段:你設定界限,孩子對此做出反應。你設定了界限。你所需要的技巧是堅決的技巧和選擇的技巧。這些技巧將在第4章和第5章中講到。孩子對你的界限的反應有3種:順從、拒絕或者大發脾氣。
第三個階段:你做出反應。你對孩子的回應做出反應。如果孩子順從,那么使用鼓勵的技巧。你會在第6章中學習如何有效地運用鼓勵的技巧。如果孩子拒絕,那么你可以將其歸因于積極正面意圖。你所需要的是使用歸因于積極正面意圖這一技巧幫助孩子將抗拒轉化為合作。在第7章中將教授這一技巧。如果孩子大發脾氣,那么你需要使用共情的技巧。第8章將告訴你關于共情你所需要的一切。
第四個階段:結果。最終,孩子順從或者不順從你的要求。如果孩子順從,那么鼓勵他。如果孩子仍然抗拒,那么使用后果的技巧。后果會激勵孩子使用他們已經具備的技巧。你將在第9章中學到后果的技巧。
當然,在經歷這4個階段之后,孩子未必會順從。隨著孩子的行為變本加厲,整個過程可能會升級。如果是這樣,那么4個階段會重走一遍。你的目標是讓沖突逐漸降級而非升級。如果你自始至終堅持使用自我控制的7種力量,那么一段時間過后,你一定會看到沖突逐漸降級。如果你失去了控制,那么肯定會使沖突升級。
各種管教情景的不同之處是細節各異,基本的解剖構造是一樣的。
你的孩子會把各種行為都試一遍,你要做的是明確地區別哪些是你認為可以接受的,而哪些是你認為不可以接受的。這一過程與兒童學習語言的過程極為相似。孩子出生后,他具備發出構成人類語言的任何聲音的能力。通過聽成年人講話,他學習發展母語(比如英語)所使用的聲音,而讓其他語言(比如韓語)所使用的聲音逐漸消失。
同樣,孩子生來就在行為方面具備無限的潛能。他希望把每一樣東西都放到嘴里嘗一嘗,觸摸商店里的每一件商品,試圖用每一種可能的方式影響他人,使之遵從他的吩咐。通過榜樣行為和管教技巧,你給那些你認為安全和可接受的行為設定界限。你做出榜樣的行為和你鼓勵的行為保留下來,而其他行為逐漸消失。
教導沖突的解決之道:對孩子的需要做出回應
在孩子需要解決沖突的時候出現的教導情況,也會經歷4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孩子想要他沒有的東西,或者想要他人做出與現在不同的行為。對孩子來說,現狀不可接受。孩子的不滿通常以對抗、哭哭啼啼、抱怨或者找麻煩的形式表現出來。
在第二個階段,你要做的是將這種“混沌”轉變為教導的機會。你力求把抗拒和心煩氣躁的情緒轉化為合作。達到這一目標的最佳方法是使用共情的技巧和積極正面意圖的技巧。你可能用這兩個技巧通過孩子的具體需求進而看到其背后的精神層面的需求,比如耐心、善良、信任和愛。要想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并且理解孩子,你必須使用自我控制的7種力量,身體力行這些力量,孩子最終會將其內化,并且一生受用。
你創造合作的氣氛和教導機會的努力通常會讓孩子有以下3種反應。
·孩子會愿意學習新技巧或者解決問題的新策略,用社交中可接受的行為處理沖突。
·孩子會抗拒你創造教導機會的嘗試,并且需要較長的“冷靜”時間才能做好解決問題的準備。
·孩子會以假裝合作來取悅你,但是不會真的在意你的教導。
第三個階段是你對孩子反應的回應。如果孩子愿意受教,你必須向孩子表明用恰當的方式滿足他的需要的具體方法。例如,如果你想要孩子和他的朋友用語言而非肢體沖突來溝通,那么你必須逐字逐句地教給他怎么表達。采用堅決的技巧或者選擇的技巧來達成這一目標。當孩子選擇使用你教的字句時,你必須就他所做出的選擇鼓勵他。嘗試新的技巧會令人害怕不安,孩子在改變時需要你的支持。
如果孩子仍然抗拒,那么給孩子一小段冷靜期會有幫助。比如“我明白了,你還沒做好解決這個問題的準備。當你準備好接受我的幫助時,就告訴我吧。”對年幼的孩子,你需要提供給他一個專門的地方去冷靜。如果孩子假裝合作,那么說明你們之間還缺乏信任。孩子害怕失去你的贊同,也害怕做出改變。當愛是無條件的時候,改變來得更容易。多花些時間與孩子聯結。檢查一下你的待辦事項清單,確保孩子的名字在清單上列于首位。利用統一的力量建立并強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
在教導解決沖突的第四個階段和最后一個階段中,孩子可能需要更多地練習你所教的技巧,可能開始使用你教的技巧,也可能抗拒學習你教的技巧。如果你多次教給孩子某個技巧,而孩子似乎沒有使用這一技巧的動力,那么使用后果的技巧會有所幫助。無論如何,這一過程都要繼續進行。總是有新技巧要學。學會說“我可以玩一下你的小汽車嗎”,而不是一把奪來玩具的孩子,接下來必須學的是如果對方拒絕了,那么應該使用哪種社會可接受的技巧。每次出現沖突都會帶來一個教導的機會。現將教導孩子解決沖突的4個階段總結如下。
第一個階段:孩子想要自己沒有的某種東西,或者想要他人做不同的事情。他通常會顯得心煩氣躁或者表現出不良行為。用自我控制的7種力量保持冷靜,并為孩子做好保持冷靜的榜樣。
第二個階段:你創造一個教導的機會,用共情的技巧和積極正面意圖的技巧揭示出孩子的需要(而非想要什么)。孩子采用3種方式對你創造的學習氣氛做出反應:愿意學習、抗拒學習或假裝學習。
第三個階段:你對孩子的反應做出回應。如果孩子愿意,那么用堅決的技巧或者選擇的技巧教孩子如何去做。如果孩子仍然抗拒,那么教孩子如何冷靜下來以及在哪里冷靜下來。如果孩子假裝順從,那么重新構建你們之間的關系。
第四個階段:孩子以學習新技巧或者“忘記”使用新技巧來對你的教導做出回應。如果孩子“忘記”了,那么用后果的技巧會敦促他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