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人生在世當立志

記得讀小學六年級的時候,班主任老師問同學們有什么志向,同學們紛紛舉手,有的說當老師教學生,有的說進工廠當工人,有的說開拖拉機耕地,還有的說當干部做大官……唯獨我說不出有什么志向。

不是我拿老師的提問不當回事,也不是沒動腦子,而是這個問題太大了,我一時想不出該怎么回答。

年近古稀,讀古人之訓,漸漸理清了思路。

立志,是指立下志愿,樹定志向。在我國歷史上,歷代先賢對立志曾有很多的論述。漢光武帝劉秀說:“有志者事竟成也。”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蜀漢丞相諸葛亮說:“非志無以成學。”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張載說:“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說:“學者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真是無著力處。”南宋思想家陸九淵說:“無志則不能學,不學則不知道。故所以致道者在乎學,所以為學者在乎志。”明代思想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說:“誠以學不立志,如植木無根,生意將無從發(fā)端矣。自古及今有志而無成者則有之,未有無志而能有成者也。”這些名人的話都強調(diào)立志是基礎、是根本,人若無志雖學無成,說明立志的重要性。關于這一點,很少有人提出異議。

至于怎么樣叫立志,怎么樣才能立志,卻往往理解有所不同。回想童年時同學們的答案,幾乎一股腦兒地把追求從事什么職業(yè)當成了志向,盡管不能說錯,但至少是狹隘的。

朱熹說:“學者大要立志。所謂志者,不道將這些意氣去蓋他人,只是直截要學堯舜。”所謂立志,就是做一個道德高尚、對社會對民族有貢獻的人,而不是像朱熹批判的那樣,只是為了謀求個人利益貪圖利祿,更不是為了出人頭地。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立志成才、報效國家的名人。戰(zhàn)國時期的蘇秦,逆境之中,發(fā)憤用功,錐刺股,硬逼著自己讀了許多書,增長了學識和才干,終于學有所成,干出了合縱抗秦的大事業(yè)。漢朝的司馬遷,因觸怒漢武帝,被投入監(jiān)獄,又被施以腐刑,面對這樣的不幸,他忍受屈辱,堅強地活下來,夜以繼日地工作,一遍遍地修改寫出來的書稿。經(jīng)過大約十九年的勤奮工作,終于寫了一部五十多萬言的《史記》。宋朝的范仲淹,隨母改嫁,忍饑挨餓,把孟子“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段話抄下來當作自己的座右銘,終于成為憂國憂民的好官、后人學習的好榜樣。明朝末年的唐汝詢,克服失明的痛苦,勤奮學習,努力創(chuàng)作,作了一千多首詩,成了一位有名的盲詩人。此外,陳平忍辱苦讀書、葛洪砍柴買紙抄書、陸羽棄佛從文、宋濂冒雪求教、唐伯虎潛心學畫、萬斯同閉門苦讀等等,都是“有志者事竟成”的典范。

這些名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胸懷大志,于逆境中成才。正所謂“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他們的經(jīng)歷,說明立志是一個艱苦的過程,需要自身刻苦地學習、改造、磨練乃至拼搏,絕不僅僅是心存某種愿望坐等成功。

戰(zhàn)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韓非說:“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指明了立志的境界在于勝過自己,而做到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也是最可貴的。而要戰(zhàn)勝自己,需要高尚的思想境界、寬廣的胸懷,畏難怕苦、自暴自棄的人是無從立志的。

社會發(fā)展到今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號角已經(jīng)吹響,作為社會的一員,應該遵從歷史的召喚,堅定信念,立下宏偉壯志,以“饑思食、渴思飲”的姿態(tài),勇猛堅決做好“佳養(yǎng)功夫”,做一個有道德、有理想的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忠于職守,兢兢業(yè)業(yè),用實際行動獻身于民族、獻身于時代,書寫人生歷史的新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川县| 寻甸| 通山县| 娄底市| 新泰市| 江阴市| 曲靖市| 牡丹江市| 双牌县| 伊宁县| 肃北| 东海县| 五莲县| 弋阳县| 龙里县| 伊春市| 霞浦县| 莱阳市| 洞口县| 扶绥县| 昭觉县| 泸水县| 绥江县| 札达县| 云安县| 长沙市| 云安县| 呈贡县| 乌海市| 新源县| 大英县| 湘潭市| 乌拉特后旗| 上高县| 颍上县| 通化市| 五寨县| 华亭县| 阳谷县| 游戏| 临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