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通本是春秋時期楚國國君霄敖的次子。公元前741年,他的哥哥、時任楚國國君的熊眴病逝,并將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但是,熊通通過政變,殺死了熊眴之子,自立為楚王,是為楚武王。
武王即位后,四處征戰,擴大楚國疆土,先后滅掉了數個諸侯國。當時,楚國滅掉權國后,將其改為權縣,這便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縣。公元前706年,熊通北進中原。隨國作為王室姬姓封國,成了楚國的首選目標。
當時,熊通出兵隨國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打通北上爭霸的路,二是向周王室顯示自己的力量。于是,熊通派人與隨國商談,意欲讓隨國去游說周王,為楚國晉升封號。面對來勢洶洶的楚國大軍,隨國只得妥協,無奈周天子并未同意。
收到回復的熊通勃然大怒,言道:“王不加我,我自尊耳。”公元前704年,熊通自立為楚武王,成為諸侯中僭號稱王的第一人。天無二王,人無二主,熊通既已稱王,也預示著周王朝已經分裂,諸侯割據紛爭的階段正式到來。所以也有專家將熊通稱王這一年定為“春秋”元年。
之后,為了鞏固楚國在漢江流域的地位,熊通在謀臣的建議下,在楚國沈鹿召開諸侯盟會,這就是著名的“沈鹿之會”。當時,各諸侯國因懼怕楚國的力量,都前來赴會,唯有黃、隨兩國未到。黃國離沈鹿較遠,且當楚國派使者前來問罪時,黃國不僅態度十分謙卑,當即就獻納了很多金銀珠寶,因而沒有被責怪。而隨國一方面離沈鹿較近,另一方面在楚國派使者前來問責時,拒絕認錯。于是,楚國毅然決然再次伐隨。結果,隨軍大敗,最終成為楚國的附屬國。
這以后,楚國國力蒸蒸日上,成為春秋時期不可忽視的重要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