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對寓言有一種偏愛

  • 未必說
  • 葉匡政
  • 3121字
  • 2021-05-08 10:19:15

回顧自己的閱讀史,我對有寓言氣質的作品有一種說不清的偏愛,從英國作家史密斯的《瑣事集》、俄國作家洛扎諾夫的《落葉集》,到卡夫卡、博爾赫斯、卡爾維諾、本雅明、波德里亞等的作品。卡夫卡的短章全是寓言,《城堡》同樣是一個大寓言,只不過寫得太長,被人們稱為長篇小說而已。幾年前,編詩人梁小斌的筆記《梁小斌如是說》時,我還寫過一篇后記叫《正在復活的寓言》,談到自己對其寓言氣質的喜愛。

先秦是盛產寓言的年代,從《周易》、莊子到孟子、韓非子、列子,文中都有大量寓言。很少見到今人論及《周易》的寓言性。記得我初中最早讀《周易》,就是把它當寓言讀的。雖文字艱澀,但借助譯注,并沒覺得這本書有多深奧。在我少時印象中,《周易》的寓言與莊子等的比起來,留白較多,要你用想象去完成。拋開研究《周易》的各種學說,從文本角度看,我當年的觀點并沒有錯。占筮也是一種類似宗教的行為,它要讓人理解并留有回旋想象的空間,只有寓言這個辦法。

《周易》的很多爻辭本身就是寓言,而象辭和彖辭說的是寓意。我們今天用的一些成語,像羝羊觸藩、即鹿無虞、窒井碎瓶、切膚之痛、群龍無首等,都是一些行文簡潔的寓言。我想,它們之所以簡潔,不過是對占筮師的一個提醒,故事都藏在它們的肚子里呢。有了這個觀點,你再讀《周易》的《系辭》一文,會發現它就是一篇關于寓言的論文。它所說的“以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圣人立象以盡意”,同樣適用寓言之道。

莊子有篇文章便叫《寓言》。莊子從影響力角度論及寓言,說“寓言十九,重言十七”,意思是:寄寓之言十句有九句會讓人相信,而引用前輩的言論十句有七句讓人相信。莊子把“寓言”看作“借外論之”,就是借助與當事人無關的人或事來進行評論。這和“寓言”字面意思相當,“寓”就是寄托、寄居之意,在“言”之外,還有一種寄托的意義。可能因為莊子相信寓言的傳播力,他的文章多由寓言組成,司馬遷說到莊子文章時就說“大抵率寓言也”。莊子與孟子、韓非子等人不同,他筆下寓言的題材不只是人物,還有自然界的各種事物。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罔兩和影子的對話,罔兩指影子外微陰的部分。這種細膩的觀察與趣味,想來今天也極少存在了。

論及先秦寓言,值得一談的還有孔子。孔子主張“不語怪力亂神”,所以《論語》言論中極少涉及寓言、神話。但因孔子名聲顯赫,他本人雖然很少說寓言,道、法等各家卻常拿他扮演寓言中的角色。《莊子》中孔子常常出現,前后有近30次。莊子用孔子來扮演道家的追隨者或布道者,一會兒寫孔子要拜單腳的道家王駘為師,一會兒又寫孔子準備拋棄學業混跡山林等。《莊子》中的孔子不僅成了老子等人的學生,還會被人責罵。如在《盜跖》篇中,孔子就被盜跖罵為“魯國之巧偽人”,孔子在盜跖面前也畏畏縮縮,毫無圣人之風。其實,在諸子文章中活躍的孔子,往往是莊子、列子等編派的。于是孔子在這些寓言中時而睿智,時而愚鈍,那不過是哲人為傳播自己的學問,對名人孔子隨心所欲地褒貶和篡改,是不能當作史料來引證的。

可能正是儒家“不語怪力亂神”的傳統,使先秦之后寓言這種文體并不發達。甚至早年關于黃帝及堯、舜、禹的一些神話傳說,也迅速以“信史”的方式載入典籍。雖說儒家的這種傳統意味著一種理性的覺醒,但對寓言這種文體有削弱作用。所以寓言長久以來只是附屬在文章中,并未獨立成一種文體。1000多年后,直到柳宗元才開始創作獨立成篇的寓言,這就是他寫的著名的《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即便這樣,作家直接創作寓言作品的仍少之又少,古代文論也極少論及這類文體。即便到了現代,論及寓言時也多將之視為兒童文學,極少有人將寓言上升到一種理論來思考。對寓言最高的獎賞,大概就是成為全社會人人熟知的典故。一方面古文中存在大量的典故,另一方面對此文體幾乎沒有研究,這倒是一個奇怪現象。

人們多認為寓言在中國的兄弟主要是哲學,而在西方,寓言傳統卻與宗教相關。因古希臘流行的是神話,雖有伊索這樣專門創作寓言的作家,但寓言注定只是文化世界的配角。像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就很不喜歡寓言,他認為寓言的思維有時遠離現實的本質,與哲學的直白比起來,“言”和“意”的關系過于曲折。西方的寓言到《圣經》時代才開始壯大。因為有一個龐大的《圣經》寓言體系,直到今天西方文學世界中仍保持著一種不滅的寓言精神。

《圣經》中多的就是寓言故事,它的解經學豐富了人們對寓言的看法。中世紀時,就有人把對《圣經》的闡釋分為四個層次,稱為“解經四義”。當時人們認為,《圣經》寓言除了記錄了神和基督行止的字面意思,它還有三層意義:一是指導信徒行為的;一是適用于人的靈魂和德行的;此外還有一層神秘意義,是關于天國事實和世界真相的。牛頓的后半生,研究的就是這種《圣經》密碼。前些年據說發現了他的手稿,竟計算出世界末日是2060年。雖然人們并不當真,但直到今天仍有科學家在用電腦或數學方式來破譯《圣經》密碼。參看《圣經》與寓言的這個淵源,我們或許能推理出,先秦對寓言的熱愛,與《周易》的占筮這類原始宗教行為是有一定關聯的。

《圣經》是西方文學的重要源頭,它的寓言氣質自然影響了其后的文學。但丁的《神曲》就是一部長篇寓言,他被視為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與此不無關聯。但丁探索的是寓言的第四層意義,即天國秘密。其后的浪漫主義運動開始強調人的想象力,寓言這個傳統自然受到輕視。浪漫主義理論家多看不上寓言,認為寓言說的只是世界已存的理念,不過是把抽象概念轉化成可理解的故事而已,這種轉化往往造成“言”與“意”的斷裂。他們更看重象征的力量,認為象征把人的想象力轉化為語言形象,代表了人的主體性。浪漫主義者把象征看作文學的最高表現手段。

和中國不同的是,寓言這個傳統在西方文學中一直存在,只不過未得彰顯,比如在波德里亞、卡夫卡等著名作家身上表現得尤其明顯,但西方文論過去對此認知不足。直到本雅明,到20世紀初才重新讓“寓言”在文論中復活。他把象征看作對寓言的篡奪,遮蔽了寓言真正的價值。在他看來,象征強調的是理念與象征物的和諧一致,要的是明白曉暢,這恰恰成為象征的局限所在。他認為,寓言的“言”與“意”的飄移、差異及言此意彼,恰恰是一種有機的觀察世界的方式。本雅明認為和歷史相關的一切不合時宜的、悲傷或失敗的事物,都可以用一副肺結核面容或一顆骷髏頭表現出來。象征給人的是整體的光輝形象,寓言崇尚的是碎片,而在一個支離破碎的時代,只有碎片是真實的,我們只有從碎片中才能挖掘出歷史的真實。他認為,現代主義的本質就是寓言,這種碎片式的美學就是為了對抗古典美學的整體性和完美性。所以寓言所喜愛的反諷、隱喻等,也成為現代文學的一種主要表現形式。

本雅明把寓言看作這個時代最有意義的思想形式,一種普遍而絕對的表達。因為“言”與“意”的斷裂會形成思想的多種含義,使作品的張力更大。在我看來,寓言的這種特征如同宗教,無限地接近什么,卻又不明確地說明達到了什么。它不是把世界變成一些固化的結論,而是把結論埋藏得極深,交給人們一種發現自己、發現真理的力量。莊子為何喜歡用寓言來闡釋思想?這和他崇尚心靈與思想的自由有關,任何結論一旦說出,就可能變為成規陋見。有個學者說過,智者必須用寓言把自己發現的東西隱藏起來,以培養人們對上帝的敬畏、道德和善行。所以寓言會對一切確定性的理念進行反駁,也會對一些質樸事物和看似常識的觀念提出質疑,它其實是在表達人對教條的不滿。

當然,還有一種情形也會讓寓言流行起來,就是莊子所言“以天下為濁,不可與莊語”,“以寓言為廣”。當天下污濁到你不能認真地討論問題時,用寓言來拓展自己的思想,自然流傳得也會更廣。

注:載《中華遺產》2011年第6期,原題《寓言能否在這個時代復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阳市| 新晃| 聂拉木县| 玉屏| 视频| 宁蒗| 全南县| 牟定县| 永济市| 商河县| 浏阳市| 惠安县| 都匀市| 明星| 鞍山市| 应城市| 汕头市| 大新县| 吴旗县| 富蕴县| 清水县| 福海县| 乡宁县| 遵化市| 巩留县| 济源市| 岑溪市| 耒阳市| 桃江县| 中方县| 江永县| 金寨县| 白沙| 石泉县| 宜州市| 四平市| 楚雄市| 鸡东县| 南川市| 多伦县| 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