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人倫之情是成長的基石

  • 未必說
  • 葉匡政
  • 3479字
  • 2021-05-08 10:19:15

自看過《黎明之前》后,對導演劉江的作品一直有所期待。在處理一些類型劇時,他總能做到從立意到手法都有創(chuàng)新,讓你耳目一新。青春劇《歸去來》同樣如此。

乍一看,這是一部青春偶像劇,表現(xiàn)了海外留學生這個群體的成長故事。但看完全劇你會發(fā)現(xiàn),這不過是劉江切入社會現(xiàn)實的一個入口。年輕人在現(xiàn)實中會遭遇的精神困惑、東西文化差異、階層隔閡、政商腐敗等前沿話題,在劇中都有涉及。它更像一部表現(xiàn)成長的當代史詩,全景式地展現(xiàn)了青年精英在當下的生存樣態(tài)。但他關注的不只是成長,還有個人被時代左右的命運,以及由此帶來的心靈成長或精神敗壞。劉江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呈現(xiàn)了過去青春劇或反腐劇都不曾說出的東西。

過去一提起青春劇,無非是愛情的分分合合,大多帶著青春期的夢幻色彩,似乎唯一真實的只有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價值觀也單一到只關注自己擁有的一切,至于自我與他人、家庭、群體、社會的正義的關系,從來不在這些青春劇的視野中。《歸去來》則不同,雖然也是以情感作為主線,但引起情感糾葛的因素更為復雜,有家族利益、階層差別,更有價值觀的沖突。在主人公的情感抉擇中,從未簡化年輕人所要面對的真實生活與矛盾。

對正在成長的年輕人來說,表現(xiàn)他們真實的生存處境,遠比浪漫想象擁有更為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這是《歸去來》區(qū)別于其他青春劇的地方。除了幾位主人公的情感線,主人公們與父親的關系及父親之間的關系,一直推動著整個劇情的發(fā)展。這幾個年輕人各自有一個成功的父親,書澈的父親是副市長,蕭清的父親是檢察官,繆盈的父親是一個大企業(yè)的老板。然而,煙花終有散盡時,所有的父親都有老去的一天。這三個年輕人最初都懷著對人格獨立和自由的渴望,然而走出的道路則不盡相同。

書澈的父親與繆盈的父親,因一直做著官商勾結的交易,使書澈與繆盈雖青梅竹馬,卻無法聯(lián)姻。繆盈服從了父親武斷的安排,書澈則由此開始懷疑父親,并演變?yōu)橐粓龈缸娱g內心的對抗與戰(zhàn)爭。相對來說,蕭清與父親的關系要正常一些,但在最后幾集,父親也讓女兒承受了把未來公公送進監(jiān)獄的人倫與情感的煎熬。可以說,《歸去來》對父親與孩子成長的關系做了很生動的演繹。尤其是書望送兒子去機場時說的那段話:有一種冷,叫爹媽覺得你冷;有一種需要,叫父母認為你需要。觀眾被書望感動,因為這讓很多人看到了自己父親的影子。在父親眼中,兒子永遠長不大。在兒子眼中,父親永遠想牽著自己的手。

如劇中所表現(xiàn)的,孩提時你會覺得父親無所不能,隨著自己的成長,你才逐漸發(fā)現(xiàn)父親的許多無奈與局限。或許我們會與父親爭吵,或許我們會離家出走,但終有一天,你會選擇與自己的父親和解。我想有很多孩子,在面對日漸衰老與孤獨的父親時,會忍不住像書澈那樣問自己,這個給了我骨血的父親,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我理解或誤解過自己的父親嗎?

從書澈、繆盈和父親的關系可看出,父親雖是與我們有血緣關系的人,甚至朝夕相處,但沒有誰敢說真正了解自己的父親。父親與孩子再親密,在孩子心中總有一種神秘感,哪怕父親的性格圓潤如玉,我們的內心仍會對他有一種隱秘的敬畏。孩子在父親身上看到的不只是父親的形象,還隱約有自己未來的影子。或許是父親的生命經驗,讓我們充滿好奇和敬畏。

所以,孩子成長到一定的年齡,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主動感受與領悟父親曾經的生活經歷和生命體驗,這同樣是一種成長。記得有位作家說過,父親的德行是留給孩子最好的遺產。書澈和繆盈的父親,雖然沒有給孩子留下這種德行的遺產,但仍然有愛的遺產。這份愛的遺產,并不會因這兩位父親成了罪犯,就真的消失了。

在通常認知中,貪官常利用家人或家族其他成員進行利益輸送。《歸去來》則反其道而行之,書澈一直擔心和反對父親涉貪,甚至主動拒絕可能的利益輸送。我不知道在真實的反腐案件中這樣的子女有多少,但這種視角讓我們對反腐多了一種審視的可能。

從大量已曝光的腐敗案件看,家族腐敗因有親情與血緣關系,這類貪腐共同體往往結構穩(wěn)固。劇中成偉通過華隆集團向田園科技的利益輸送,就屬于手法非常隱蔽的貪腐方式。書望利用手中權力關照成偉,再經他們之手,通過其他公司來照顧自己的家屬,間接地回收利益。如果不是書澈主動退款,要查證這樣的腐敗可以說極難。因官員并未直接從權力受益人手中獲益,而是通過貌似合法的手段,轉了一道手,就把貪腐的資金洗白了。這種貪腐既規(guī)避了政府監(jiān)管,查證起來也難獲得完整的證據(jù)鏈。

然而,劇情并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發(fā)展,書澈主動退回可能的利益輸送,并因此與父親產生了更深的裂痕。在現(xiàn)實中,兒子可能會拒絕父親一次兩次,但能否一直抗拒這種腐敗的侵蝕,還真是一個問題。我們通過書望、成偉及子女的種種表現(xiàn)可看出,在一個腐敗的環(huán)境中生活,每一個人都是痛苦的。貪腐者會因掠奪的貪婪,或變得惶恐無措,或沉浸于動物般的享樂;被剝奪者則因喪失的利益和尊嚴,每天承受著屈辱與奴役,而變得心灰意冷。那些原本健康的年輕人,會因腐敗而在內心長出潰爛的傷口。腐敗不僅讓謊言成為人們奉行的真理,更讓人們對危險變得無知。

對這些成長中的年輕人來說,腐敗不只是他們生活和職業(yè)的毒素,也會成為他們思想與精神的毒素。當腐敗成為人人都要學習的生活方式時,像書澈那種遵守公共規(guī)則的人,反而只能“收獲”羞辱和不理解。不過,《歸去來》并沒有像一些反腐劇那樣,把貪官臉譜化,從書望的腐敗經歷可看出,制度性因素是其腐敗的原因之一。要真正反腐,僅靠書澈之類的年輕人主動覺醒肯定是不夠的,它必然伴隨著對舊制度、舊體制、舊價值觀的清算與糾正。只有真正改變導致書望腐敗的制度性因素,讓權力完全在法律和民眾的陽光下運行,才能真正終結腐敗,給正義者和年輕人以勇敢對抗貪腐的勇氣。

不過,反腐并不意味著要拋棄人倫之情,這是《歸去來》最后幾集的一個亮點。當蕭清需要在法庭上把書澈私下告訴她的事,作為證人證言,來指控未來的公公時,導演著力表現(xiàn)了她的煎熬,并通過一個“行刺”事件化解了她的困局。書澈在回答警方的訊問時,也回答“不知道”來為父親脫責。劇中幾個孩子,都到獄中探望自己的父親。這些尊重人倫之情、帶有人性關愛的劇情設計,不僅道出了成長的核心,也是法律的應有之義。很顯然,當社會沒有人倫之情作為基礎,親情都無法信任時,法律的嚴明也就喪失了它本來的意義。刑法學之父貝卡里亞就有過這種觀念,認為以背叛、出賣為基礎的證詞,哪怕這些證詞確定無疑,也不應當采信。在他看來,背叛、出賣是犯罪者都厭惡的品質,一個國家的法律顯然不能以罪犯都鄙夷的方式來對付罪犯。法律首要維護的是人類的尊嚴,當然不應挑戰(zhàn)基本的人倫情感和社會關系。

如今一些反腐劇認知不到,法律應當從人的基本價值理念出發(fā),讓人得到更多尊重。人倫秩序是社會首先需要尊重的底線,無論是政府行為還是法律規(guī)范,都必須體現(xiàn)對人倫的尊重,要以保護人倫之情為前提。如果一個人不愿意,我們不能以政治、法律或社會的名義,要求他做出傷害人倫之情的事情。如果用法律和社會要求的秩序,破壞家庭的人倫秩序,傷害的將是整個人類的生活根基。當親人背叛成為一種常態(tài),它只會給人類帶來更為恐怖的生活。對人類來說,失去了人倫的基本規(guī)則,就沒有人類和生活。當家庭成為廢墟時,社會與國家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基礎。

西方倫理對此就有原則性的定義。一個簡單例子,一個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問一個孩子,他的父親是否經常酗酒,如果他的父親確實酗酒,這個孩子卻矢口否認此事,這個孩子是在說謊嗎?在多數(shù)倫理學家看來,這個孩子的回答是正當?shù)模粦惺苷f謊這一指責。因為很簡單,任何家庭都有自己的秘密,作為一個孩子保守這種秘密,沒有任何過錯。反而是這個老師,以不合適的方式,在公眾面前擾亂了這個孩子的家庭秩序,損害了他父親的尊嚴,沒有尊重別人的家庭隱私。在倫理學家看來,這個老師反而要承擔說謊的責任。法不徇情,但人是有情的。這或許是幾個年輕人,從自己家庭的變故中得到的最深刻的教訓。

做對的事還是做對自己有利的事?這既是當下年輕人在成長中需認真思考的問題,也是導演劉江創(chuàng)作《歸去來》的初心。如何用典型的人物形象和戲劇結構,來更深刻地揭示這個時代的成長與人性的真實狀況,表現(xiàn)這個快速轉型與裂變的社會中人與世界的關系,已成為擺在當下電視人面前的一個共同課題。劉江以自己的方式做出了回答。書澈和蕭清,在劇中都表現(xiàn)了對人格獨立和自由的渴望,這或許不是答案,但人格能帶來生命與成長之美,也終將帶來對時代的改變。

真正的成長,不是為了獲得片刻的歆羨和愛慕,而是令人永志難忘。其中精神的自足是首要的。精神自足的人,青春時可享受生命的爛漫,年老時也能獲得生命的從容。無論經歷怎樣的磨難,成長對他們來說,都像一個永恒的祝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涞源县| 铜川市| 太白县| 汝南县| 安西县| 南京市| 左贡县| 寻甸| 东乌珠穆沁旗| 武夷山市| 那坡县| 沅陵县| 原平市| 西城区| 富源县| 崇阳县| 东乡| 涞源县| 溆浦县| 嘉鱼县| 斗六市| 定边县| 松溪县| 华坪县| 连平县| 囊谦县| 渑池县| 个旧市| 兴义市| 武陟县| 富蕴县| 左云县| 色达县| 潮安县| 泽库县| 西和县| 哈尔滨市| 卫辉市| 苏尼特右旗| 临夏市| 东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