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早期對白馬以及身軀上個別部位呈現白色的馬匹很重視。《說文》中有23種以毛色相區分的馬,[1]其中的駱、底色為白,白色與他色相雜的有(赤白雜毛)、骃(陰白雜毛)、驄(青白雜毛)、驃(發白色[2])、(黃白雜毛)五種,另外還有以身軀個別白色部位相區別的,如(白胯)、(面、顙皆白)、馰(白額)、(左足白)、驠(州白[3])等,與白色相關的總計12種,占所有以毛色區分的馬種一半以上。而白馬作為底色純白的物種,相比于其他與白色相關的馬,尤為古人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