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輝煌成就

改革開放40年來,寧夏黨委、政府認真貫徹執行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財稅改革,堅持發展生產力,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

(一)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寧夏財稅也步入快速發展軌道,財政收入連上臺階。1978年,寧夏地區生產總值為13億元,2017年為3453.9億元,增長264.68倍;1978年,寧夏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370元,2017年為50917元,增長136.61倍;1978年,寧夏財政收入為3.2億元,2017年為417.5億元,增長129.46倍;1978年,寧夏財政支出為5.8億元,2017年為1375.9億元,增長236.22倍;1978年,寧夏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為4.3億元,2017年為1.7萬億元,增長39533.8倍;1978年,寧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46元,2017年為29472元,增長84.17倍;1978年,寧夏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16元,2017年為10738元,增長91.56倍。

1. 鼓勵企業自主創新

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方式鼓勵企業進行科技開發,對企業自籌資金開展應用研究、試驗發展、成果轉化等技術創新活動,經自治區科技廳、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財政廳等部門聯合審核、評估、認定后,按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投入給予后補助。

2. 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積極創新財政投入模式,綜合運用稅收、補助、貼息等方式,從政策資金導向上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僅2017年,安排1356.97億元,積極支持現代煤化工、裝備制造、新能源等支柱產業做大做強;安排260.67億元,大力扶持葡萄、枸杞、草畜、蔬菜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實施銀北地區百萬畝鹽堿地改造工程,積極推廣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安排72.57億元,重點支持“智慧寧夏”、西部云基地、特色旅游、航空運輸、商品儲備、三方物流、社區商業生活圈、現代市場體系建設,推進外向型經濟發展,努力擴大消費需求。

財稅重點支持發展的寧東能源化工基地

3. 推動解決“三農”問題

不斷加大資金投入,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業設施建設,優化農業產業結構。1978年,寧夏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4.8億元,2017年為260.67億元,增長53.3倍。

(二)支持各項改革順利進行

1. 國有企業改革

一是實施支柱產業優先戰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快支柱產業的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革新,特別是延長煤炭產品產業鏈條,走清潔化建設加工高增長的路子。二是實施傳統產業改造戰略,促進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銀川綜合保稅區

絲路驛站 魅力寧夏工業布局調整,形成以高新技術為主導、現代制造業為主體、大企業為支柱、現代物流業相配套的合理布局。三是實施規模發展戰略,大力發展能源產業等稅源貢獻大的規模經濟,創造規模效應。四是實施結構調整戰略,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加強國有資本的控制力,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鼓勵企業聯合重組、低成本擴張,鼓勵企業國外搶灘、境外投資做強做大。五是實施有效引資戰略,有針對性地吸引科技含量高、產業鏈長、市場前景好的企業和項目,特別是引進有規模、有影響、能帶動一批配套企業的項目,對于形成更有活力的區域經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 對外開放逐步深入

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為主的煤加工產品,以硅鐵、金屬鎂、碳化硅為主的高耗能產品,以羊毛、羊絨、無毛絨為主的毛紡織產品,以枸杞、大米為主的深加工、精加工農副產品,以鉭鈮鈹加工、子午線輪胎、活性炭、生物醫藥為主的高新科技產品,以機床鑄件、機械設備、金屬制品、軸承為主的機電產品等出口商品體系。

3. 要素市場

證券市場發展迅速,人才、勞動力、房地產、科技、信息等要素市場也有了一定的發展。人流、物流、資金流流動機制加強,在全區范圍內形成了經濟、社會及各種生產要素的良性循環。至2017年年末,13家上市公司總股本103.00億股,總市值916.64億元,全年證券交易額5939.75億元,比上年增長15.2%。

(三)促進社會事業的發展進步

1. 讓貧困地區群眾拔掉窮根

2010年以來,中央每年補助寧夏資金3億元,5年累計補助15億元,專項用于寧夏中南部地區35萬生態移民的搬遷工作。自治區財政全力落實中南部地區35萬貧困人口生態移民攻堅計劃,每年預算安排和統籌各類專項資金10億元,集中用于生態移民工作。2016年以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每年投入100億元用于扶貧工作,讓大山深處的群眾拔掉了窮根,過上了幸福生活。

2. 讓群眾得到就近、便捷的服務

到2009年年底,寧夏鄉鎮普遍成立了民生服務中心,初步建立了工作和服務制度。2010年,寧夏將鄉鎮民生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試點列入當年10項民生計劃,在全區建設50個規范、統一的民生服務中心,把黨和政府的關懷直接體現出來,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黨的十八大以來,將70%以上的財力用于民生事業,每年確定的民生實事全部完成。

3.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

2012—2017年,寧夏約有30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除了課本費、學雜費、文具費,40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獲得了生活費補助,20萬農民工子女被納入“三免一補”政策范圍。啟動實施“營養改善計劃”,使三十多萬名學生受益;安排50億元支持“校安工程”建設,完成了441萬平方米的校舍改造。

(四)初步建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財稅制度

1. 完善財政管理體制改革

一是積極爭取中央給予寧夏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稅收制定權和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稅收優惠權。二是根據事權與財力相匹配的原則,合理調整自治區與市縣的稅種劃分和分成比例,完善省以下財稅體制。三是穩步推進“營改增”改革,適當簡化稅率,規范征收管理,將鐵路運輸業、郵電通信業納入改革試點。四是加強稅收優惠政策清理,對執行到期的要停止執行,對未明確期限的要規定政策終結的時間節點,做到公平稅負。五是加大預算信息公開透明力度,進一步擴大部門預決算公開范圍,細化公開內容,特別是將“三公”經費公開作為重點。

2. 改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

2000年以來,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加強專項資金管理,完善專項設立、退出的順暢機制;規范預算追加和財政資金審批程序,強化預算執行管理;全面推行預算績效管理,初步建立了完備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機制和指標體系;完善預決算信息公開制度,自治區本級91家一級預算單位公開了部門預算,27個市、縣(區)公開了總預算和民生預算。

3. 推進政府性債務管理改革

對政府債務實行分類管理和規模控制,將市縣政府性債務管理情況納入效能目標管理考核和日常監測預警范圍。完善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統收制度。啟動實施了全區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核查登記工作,摸清單位經營性資產實際家底。切實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建立健全清理存量資金的激勵約束機制,開展了財政存量資金專項檢查。加大專項轉移支付整合歸并力度。對資金使用目標接近、投入方向類同、管理方式相近的專項轉移支付進行了歸并整合,同時規范專項轉移支付項目設立,嚴格控制新增項目和資金規模。

4. 深化稅收制度改革

農村稅費改革。從2000年開始,首先在中衛、彭陽兩地開展農村稅費改革試點,2002年全面推行。2002年,減輕農民負擔24227萬元,與改革前同比減少64%;2004年,全區農業稅稅率平均降低1.2個百分點,減輕農民負擔2100萬元;2005年,全面免征農業稅及附加,減少農民負擔10500萬元。

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改革。新一輪稅制改革,有力地支持了產業發展,也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和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非稅收入改革。自2000年10月,自治區本級非稅收入推行“收(罰)繳分離”改革以來,區本級非稅收入持續增長,連創新高, 2008年達38.6億元。2009年,在國家實行燃油消費稅改革、節能減排力度加大,取消工商部門“兩費”,在全國范圍內取消100個收費項目以及自治區取消138個收費項目等政策性減收因素的影響下,完成區本級非稅收入33.8億元,平均每年以24%的幅度遞增。

5. 規范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

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是實施公務員法的一項重要內容。寧夏于2006年開始對各部門、單位的津貼項目進行清理,清理中堅持公開透明、有效激勵、統籌兼顧和嚴格監督的原則,將工資改革落到了實處。

(五)財政保障能力不斷提高

2009年,寧夏提出民生財政理念,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推動市縣財政由“保工資、保運轉”向“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轉變。重點加大教育、就業和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科技文化體育、保障性安居工程、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投入,解決好困難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突出困難,每年新增財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解決民生問題。

(六)財政保障重點在公共財政導向下發生重大變化

以公共財政為導向,重點解決財政“越位”和“缺位”問題,在三個方面取得了突破。一是規范了財政資金供給范圍,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保障能力,財政逐步退出對一般競爭性領域的直接投入,增加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二是推行了政府采購、部門預算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做到了對國庫資金的集約化管理,減少了分散在各單位的沉淀資金,提高了財政資金的利用率。三是以“保重點、保改革、保穩定”為中心,在政權建設、科技教育、社會保障、農業、生態保護、高新技術產業化等重點領域加大了財政投入,保證了改革的順利進行和社會的穩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东县| 宁陕县| 桃源县| 花莲县| 白银市| 雅江县| 炎陵县| 临澧县| 樟树市| 青冈县| 东丽区| 甘孜县| 北安市| 青龙| 加查县| 仁怀市| 原阳县| 墨江| 锦屏县| 鹿邑县| 杂多县| 尤溪县| 方城县| 辽阳县| 田东县| 洞头县| 包头市| 远安县| 油尖旺区| 新蔡县| 堆龙德庆县| 林周县| 吴桥县| 苍山县| 乌兰浩特市| 上蔡县| 绥滨县| 兴化市| 闻喜县| 松原市| 伊金霍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