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改革開放全景錄·寧夏卷
- 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黨史研究室
- 1140字
- 2021-12-22 19:04:07
三、經驗啟示
改革開放40年來,寧夏財稅通過資金投入和制定實施相應的財稅政策,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有力地支持了各項重大改革措施的出臺和重要方針政策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全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是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著力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通過改革,為企業經營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并引導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提高經濟效益,夯實經濟發展與財稅體制改革的根基;強化征收管理,堵塞收入漏洞,努力增加財政收入;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壓縮行政經費開支,使財政資金逐步退出一般競爭性領域,保證自治區重點建設支出,支持農業生產支出、科教文衛支出等事關地區發展大局和發展重點的開支與保證公共服務;拓寬理財領域,合理調度資金流向,使之運用到國家政策急需支持的項目和自治區急需發展的產業上來,緩解預算緊張的狀況。
二是堅持財稅體制改革與其他改革、發展協調配套,著力提高改革的綜合效應。寧夏財稅在積極推進自身改革的同時,主動搞好與其他各項體制改革的配套,形成合力,提高了改革的總和效應。財稅體制改革也是隨著國有企業改革、價格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政府職能轉變等穩步推進,保證了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通過公共財政的合理收支安排,區別輕重緩急,做好事項的排序,實現了統籌兼顧、可持續發展,為全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三是堅持在改革中不斷提高財政的宏觀調控水平,著力實現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依靠運用財政政策和經濟手段,如稅收、投資、國債、補貼等,通過改變物質利益關系來引導被調節者的行為,實現宏觀調控目標。根據國家宏觀調控和財政政策的取向,寧夏積極探索實施財政政策的最優方式,增強財政政策宏觀調控能力,創造寬松的財稅環境,優化經濟結構,增強區內經濟主體造血機能,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發生根本轉變,形成經濟自主增長和自我發展的機制,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四是堅持實現財政的法治化、民主化和制度化,著力鞏固改革的成果。寧夏按照法治建設的總體要求,建設公共財政,并根據發展的需要,及時對各項財政法規進行清理,保障了改革的順利進行。廣泛借鑒國內外財稅法治理論和實踐的有益成果與立法經驗,加快財政稅收法律的制定和改進工作,形成了一批具有規范性、約束性和前瞻性的條例和規定。這些條例和規定,與其他法律相協調,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發揮了財政稅收職能,保證了各項改革的順利實施。
五是堅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和積極爭取中央、兄弟省市的支持與幫助,著力形成資金合力,助推寧夏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近年來,各級財政部門注重研究和建立民生財政體制機制,科學理財和保障民生的能力大大提升。積極爭取中央對寧夏的財政支持,保證重點工程建設的資金需要,同時爭取周邊省區和對口援建省區的支持,保證經濟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