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導學案有效運用芻議
- 真愛教育薈萃
- 馬利
- 1802字
- 2021-04-28 16:33:24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導學案已成為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本文從五個方面闡釋導學案:一是要充分認識導學案的作用;二是導學案的設計必須以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為前提;三是導學案的運用要與網絡信息技術接軌;四是導學案的設計要遵循“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原則;五是要真正發揮導學案“導”的作用。
關鍵詞:導學案;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榆林市第十一中學審時度勢把導學案作為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的重點研究內容之一。經過一年的課堂實踐發現,導學案的確是適合現代素質教育全面推行的教學模式。然而,工作中常聽到同事抱怨:“哎,搞改革了,學生們都不做作業,成神了!”“導學案發下去兩天了,上課用時只有一半學生做了!”“我們的學生倒是做了,可一問三不知。”聽著滿腹怨氣的言談,筆者不禁思考,在網絡信息技術普及的今天,怎樣才能充分發揮導學案的作用呢?
經過一年的試驗、觀察、反思、探究,筆者在此談點淺薄認識,與同仁共勉。
第一,要充分認識導學案的作用。導學案是為貫徹落實國家教委新一輪課改要求而適時提出的課堂教學模式,它改“填鴨式”教學模式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和諧統一的新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通過對教材、學情的深入研究,精心編制能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自主創新的材料。導學案主要包括課題、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和難點、疑難信息點引、學法指導、自我矯正反饋、自我收獲評價、知識結構分析等環節。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學習的方向盤、路線圖和推動器。
第二,導學案的設計必須以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為前提。導學案是以“導學、誘思”為基點,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改實踐證明,現代網絡信息就能完成這一使命,因為它能綜合運用圖、文、聲、像、影等網絡資源,變抽象為具體,變無聲為有聲,變隱形為有形,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的課堂能使學生輕松學習、快樂成長。所以,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應有運用多媒體的意識。
第三,導學案的運用要與網絡信息技術接軌。現代網絡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是教學改革的時代要求和必然趨勢。新課標強調:“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然而,自從誕生了導學案,多媒體在一定程度上就被忽略了。導學案匯報課,偶爾也會運用多媒體,但并不能發揮其真正的課堂輔助效力。為了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機活力,學生就應充分利用網絡信息,預習、查閱、收集資料,利用多媒體進行生動直觀的課堂展示。這就要求學校必須配置教學設備,為學生網絡學習、制作課件提供便利。這樣,導學案的運用便能與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接軌,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第四,導學案的設計要遵循“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原則。目前,導學案的設計“習題化”傾向嚴重。“導”不能僅僅體現在課堂的引導上,這樣做容易流于形式,如學生們預習時做習題,把導學案做完就萬事大吉。殊不知,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絕對不是知識習題化。導學案設計要有知識梯度,在多媒體輔助下滿足不同學生需求:優秀生從中感到挑戰,中等生受到鼓勵,學困生嘗到喜悅。
第五,導學案要真正發揮“導”的作用。面對導學案,現在有些學生仍然無從下手,導致出現前文所述的同行抱怨的現象。要避免這一現象,起初運用這一模式時,教師就要輔導學生,把導學案作為“引子”,讓學生自學教材。其一,指導學生在導學案引導下自學。其二,在完成每次內容時,指導學生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在教材上做標記。其三,指導學生做好自學筆記,存疑,真正讓導學案導學。
當然,要更好地讓導學案在現代網絡信息環境下發揮其特有功能,讓學生成為“可燃的火把”“探求真理的人”“有思想、有個性的生命”,還需要建立規范的學習小組、科學的評價機制,更需教師準確掌握學情,做到收、發、批及時。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為了讓學生在網絡信息時代學會生活,學會創新,學會思考,并且學會如何做人,我們應高揚課改的風帆,走好腳下的每一步,讓導學案放飛夢想。
(此文榮獲“新形勢下教育管理理論與實踐論壇”大賽一等獎、陜西省教育學會第十次優秀教科研論文與學術成果評選三等獎、2010年榆林市“國慶杯”優秀教育教學論文評選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