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百子爸”的故事

“百子”,是他的乳名。對小伙伴來說,他已是成年人了,又比我們長一輩,大家就自然地稱他為“百子爸”。說起他的故事,能裝籮筐呢。

1 豬倌兒

老天爺沒有給百子爸一雙慧眼,他是個天生的地地道道的盲人。眼睛看上去只有兩個黑洞。我覺得用“有眼無珠”來形容再恰當(dāng)不過了。他一輩子沒有找過老婆,更不用說有什么兒女了。可他的智商并不比別人低,本事不比別人小,長處不比正常人少。是個有想法,懂技巧,有豐富內(nèi)涵的人。你可千萬別小瞧他噢!

那時,生產(chǎn)隊喂了三四十頭豬,百子爸便成了名副其實的“豬倌兒”。一年四季,除了寒冷的冬季,其他時間,都是百子爸率伙伴們在野外放豬。現(xiàn)在的年輕人沒聽說過放豬是怎么回事,其實放豬與放牛羊是一樣的。每天早上百子爸在“高頭門”(這村子是依山從高到低梯級坐落的村莊,最高層稱“高頭門”)喊一聲“豬——吆——來——”,這時,家家戶戶便把自家的豬依次趕出來,連同隊里的幾十頭,聚成一大群。百子爸滿臉堆笑地攜著小伙伴們,帶著一天的希望,把豬群趕到野外的山坡上,或溝道有草的地方。

小伙伴們把雨氈、蓑笠鋪在草地上,圍上百子爸一圈,聽他講古今兒,漫花兒。《他講》《毛野人》《鍋兒漏》時,常常嚇得我們這些小家伙只往一塊擠,真像毛野人把自己抓去似的。“花兒”漫到苦情處,眼淚便簌簌地從“黑洞”里流出來,惹得伙伴都抹淚兒……我現(xiàn)在所知道的好多古今,隨口唱的“花兒”,都是小時候放豬時跟他學(xué)的。

2 二胡迷

他二胡拉的可好聽了,是方圓十里八鄉(xiāng)出了名的二胡專家。你唱什么腔,他就能拉什么調(diào)。他拉二胡可就罷了,更為可貴的是,他還是遠近聞名制作二胡的“高手”。小伙伴們每人拿一把二胡,顯得神氣十足,都出自他手。他對老戲秦腔可熟了,既能把故事情節(jié)講出來,又能把調(diào)子唱出來。講的時候入情入理,耐人尋味;唱的時候引人入勝,頓挫抑揚,實在讓很多人佩服不已。

十冬臘月農(nóng)閑了,人們就開始學(xué)戲,準備到正月里熱鬧一番。誰都可以少,唯獨百子爸不能少。少了他,這臺戲可就難唱了。只要調(diào)起板,他三天三夜不吃飯不睡覺,都不感到餓和困。就是因為有他,我們這個小小的村子,每年都能唱起大戲。正月里紅紅火火,熱鬧非凡。

他常邊拉邊唱,拉得可投入了,唱得可動聽了,無論是唱“花兒”《繡荷包》《正月里來是新年》《抓壯丁》,還是唱秦腔《三世仇》《血淚仇》《蘇武牧羊》,都常常是苦腔伴著苦調(diào),苦調(diào)伴著淚水。淚水落在破舊的衣衫上,融化在人們的心坎里,浸濕在腳下的泥土里……

拉二胡對百子爸來說是每天必做之事,已經(jīng)成了他的職業(yè)。就像一日三餐必不可少一樣,在他就好像有“二胡癮”,每天不過把癮就會心煩意亂,百無聊賴,寂寞難耐。只有每天拉上幾次,吼上幾聲,才感到舒服,感到暢快,才能把他心頭的苦悶釋放出來。

由于百子爸的帶動,全村的小字輩們,掀起了學(xué)二胡的熱潮。每遇下雨天或夏天干活結(jié)束的晚飯后,二胡聲便會從家家戶戶的院子里飄出來。或者三四人一堆,五個一攢地聚在一起,邊乘涼邊拉二胡。盡情地唱出家鄉(xiāng)的花兒,唱出豐收的喜悅,唱出農(nóng)家美好的生活,唱出少男少女的愛情,唱出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吼著帶有濃厚地方色彩的秦腔,這種場合,這種氛圍,實在使人感到太愜意了,太過癮了。正如田大爺高興地描述的那樣:我走到上莊呢,聽到胡胡子(指二胡)響著呢,走到下莊呢,聽到胡胡子響著呢。我回家一聽,我的兒子也拉了個“當(dāng)兒——啷的當(dāng)”。

3 小爐匠

你能猜到百子爸還有一個漂亮的綽號嗎?人們親切地稱他“小爐匠”。這可絕無貶義,意思是他是一個“能人兒”。誰家鎖子壞了,鑰匙丟了,可非得去找百子爸。只有他才能把你這燃眉之急給解決了。那時盡管一把鎖子只花二三毛錢,可家家窮得叮當(dāng)響,吃了上頓斷下頓,連稱鹽倒油的錢都沒有,哪里能湊得買鎖子的錢呢?還不如找他。

記得有一次,我家木柵大門鑰匙丟了,下工回家進不了門,母親讓我叫百子爸。我就在大門外父親藥房里,順手偷了父親用來招待貴客用的一支“大前門”香煙,興沖沖地跑到百子爸那里去。我先把煙點著,再遞到他手里。他深深地、長長地吸了一口,吸到肚子里轉(zhuǎn)了一圈,然后從鼻孔里慢悠悠地噴出霧氣來。這支煙對他來說可是雪中送炭。因為我知道,百子爸對抽煙的奢望甚至超過了吃飯。聽說我請他修鎖子配鑰匙什么的,可是他求之不得的事了。因為這是他的拿手好戲,可以混一支煙,甚至可以混一頓飽肚子。

他坐在窖垴里最黑暗處,便“叮叮……咣咣”地響了起來。這對于有眼睛的人來說,不可想象。三姐便打趣地說:“老爸,你坐到外面亮處,里面黑的咋看著呢?”百子爸也很有趣地答道:“唉!我坐在亮處和坐在黑處有啥區(qū)別呢?”頓時,惹得大伙笑了半天。說話間,他“三錘二轉(zhuǎn)一叮咣”,鎖子開了,再點些煤油潤滑一下。半截粗鐵絲就變成了一把現(xiàn)成鑰匙。你說他的手藝好不好。

百子爸的手藝何止這些。他還有一個拿手好戲,便是穿針縫衣服。小伙伴們的衣服劃破或弄壞、或紐扣掉了,怕回家挨大人揍,他就說:“拿來,我給你繚(方言,縫補的意思),小菜一碟,有什么怕的。”小伙伴們都圍著看,他到底有什么絕招,怎么個繚法。他穿針的技術(shù)可能在世界上也獨一無二了。沒見過的人,誰都無法想象。他一手拿著針,一手拿著線,然后把針與線同時放到嘴里,用舌尖三攪兩轉(zhuǎn),眨眼間線已穿上針了。有眼睛的人,我們曾經(jīng)和他進行穿針比賽,而莫能及也。他繚衣裳,就像一位慈祥的母親,一針一線,一心一意,一會兒就好了。為伙伴們繚補襪子、縋鞋、釘鞋掌,織毛襪子、做鐮刀架子是經(jīng)常的事了。只要是常人能做的,百子爸都可以做;常人做不到的,他也能做。

記得有一次,我二兄從煤礦回來,送了我一雙雨鞋,這簡直把我高興壞了。迫不及待地等著天氣趕快下雨,讓我穿上這嶄新的雨鞋在伙伴面前夸耀一番。終于盼到了下雨的這天,早上出去時是一雙又黑又亮的新鞋,可晚上回來時,鞋已經(jīng)被劃了一道長長的口子。我哭著想著,今天肯定不敢回家,要是被父母知道,非挨揍不可。這事情讓百子爸知道了,他勸我不要哭,他有辦法把鞋弄好,我便提著劃破的鞋跟著他一同到“羊房兒里”(晚上給隊里看羊的小房子)。不多大的功夫,他把鞋就粘好了,使我避過了一次挨打。

百子爸,他一雙鞋不知穿幾年。姐妹為他做一雙鞋,他舍不得穿。遇到下雨,怕把鞋弄破弄臟,他便脫了提在手里,寧可讓腳忍受疼痛,也要把鞋保護好。一件衣服穿得不知最初是啥布料啥顏色,補丁摞補丁,毛線串毛線。十冬臘月,滴水成冰,還穿的單衣;到炎熱夏天了,還穿的棉衣。這是為什么?都是因為太窮,按季節(jié)換不了衣服。當(dāng)時就流傳著“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說法。

泥里來水里去,練就了百子爸一雙像熊掌般的腳片子。腳掌上的皮柔韌有加,石頭墊不爛、刺扎不破,更不用說針扎了。到了數(shù)九寒天,百子爸便穿上自制的“雪襪”,顯得很神氣,很自豪。(雪襪,就是牛死后,把膝蓋上的皮子剝下來,對折,邊上打上眼,用繩子像系鞋帶一樣串起來,然后里面填上麥草,就可穿。)再配一雙自己親手織的“毛襪子”,穿在腳上既緊成又暖和,還防滑,走在雪地里“咯噔——咯噔”的。腳燒乎乎的,心里熱乎乎的,這可是夠氣派的了。

你要是看一下他的工具箱,真可稱得上一個“雜貨鋪子”。各種工具應(yīng)有盡有,你用到什么東西都能在他的工具箱里找到。就連補衣服用的針頭線腦都一應(yīng)俱全。

4 自制收音機

說他有技術(shù),可能還有不為人知,也不為人相信的事,因為你沒有親眼見過,但這卻是真的。

20世紀70年代,“三轉(zhuǎn)一響”是多少人渴望得到的奢侈品(“三轉(zhuǎn)”是自行車、縫紉機、手表,“一響”是收音機)。如果誰有臺手提收音機,邊走邊聽新聞、聽歌曲,就不知比別人洋氣了多少;手上如果戴塊手表,見人就顯闊氣,簡直就使人羨慕得瞅上半天;誰騎輛自行車從路上飛馳而過,就會讓人心馳神往,在睡夢中都想得到;誰家有臺縫紉機,全村的婦女們跑去看稀罕,個個熱眼,但只能“望機興嘆”。然而,就在這樣常人連想都不敢想的情況下,百子爸卻做出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自制了一臺收音機。這還了得,這事不但在全大隊傳播開來,而且連全公社都傳為佳話。有人說:“瞎子太日能了,竟能造出收音機,再過幾年怕還能造飛機呢!”這在亮眼人是無法想象的事。這消息不脛而走,迅速傳遍了十里八鄉(xiāng)。這事正好印證了古人流傳下來的一句話:“跛子不跛上天呢,瞎子不瞎成仙呢。”

5 多面手

可惜啊,他的命比黃連還苦呢!

百子爸因家里窮,沒啥煨炕,也沒有鋪蓋,隊長為照顧他能有個熱炕取暖,便專門讓他為隊里看羊。但是屬無償服務(wù),不計工分。他白天領(lǐng)著我們幾個小伙兒放豬,到晚上叫我們做伴,給隊里看羊。冬天“羊房兒”的炕可熱了,有時燒的煉肉呢!因為羊糞不限量地煨,煨炕可是他的拿手活。生產(chǎn)隊用羊毛為放羊娃搟的“雨氈”,白天披在身上防凍、護雨,晚上連鋪帶蓋,相比家里像鬼背子一樣的冷炕,我們跟著百子爸還在享福著呢!

每天晚飯后,“百子爸”便喊我們幾個去為他做伴。聽古今、聽花兒、聽樣板戲,打牌、學(xué)二胡。聽著或悠閑、或急切、或高昂、或低沉的旋律,聽著聽著便進入了夢鄉(xiāng)……有時肚子餓得招不住了,就趁著月色悄悄地溜進周圍人家洋芋地里,有負責(zé)放哨的,有負責(zé)揣洋芋的,有負責(zé)往回拿的。然后百子爸把洋芋丟進炕洞的羊糞灰里頭,埋住。不一會兒,就熟了。既軟又馓,他掏出來,香氣襲人呢。大伙你爭我搶。拿到手三吹兩拌,連皮都舍不得剝,狼吞虎咽地下肚了。百子爸拿著火棍還在炕洞里攪著找著,說:“你們一人一個,我還沒吃呢。沒有就算了。再不敢這樣做了,抓住要臊皮的。你們以后要活人呢。”百子爸如是勸著我們。其實,麻利快嘴的滿子早就多吃了一個。百子爸雖然空著肚子,但沒有任何怨氣。

他做的“撂撇子”,是遠拋石頭瓦塊最好的工具。因個別饞嘴愛吃莊稼的牲畜,人一下子趕不到跟前,便用“撂撇子”夾上石頭、胡基拋過去砸到身上,它就會立刻離開莊稼地,使莊稼免受損失。

“股鞭子”,也稱“擰麻鞭”,更是“百子爸”的拿手好戲。放羊放豬必需的用具就是每人拿的鞭子。小伙伴們天天比賽的,就是看誰的鞭子好,誰的鞭把光亮,誰的鞭子甩起來響亮。能空谷回響,余音繞梁,誰就比別人榮耀,也感到自豪。他樂意服務(wù),以此為趣,不怕麻煩。晴朗的天氣,每個人手里便拿著一個長長的鞭子,表現(xiàn)出神氣十足的樣子。鞭子可是每個人最要好的伴侶,只要出門手里總是離不開。如果晚上走路,便使出渾身的力氣,“嘎……嘎……”甩兩下鞭子,心理恐懼、膽寒的氣氛頓時會煙消云散。然后騰騰地繼續(xù)走路了。百子爸擰的鞭子又勻又緊,鞭鞘子結(jié)實肯響,鞭款兒(指系鞭柄的一端)柔軟大小合適。鞭把兒都是百子爸帶我們一起到大山里,用鐮刀割的面梨子、雄子條、柳杷子等結(jié)實木頭。先放到火上薰軟,用石頭壓直后,把皮剝掉,用刀子刮光,在小頭鉆上一小眼,拴上鞭子,就可使用。我常常為自己有一個漂亮的鞭子而愛不釋手。即使在家里吃飯時都拿著,唯恐讓別人偷去。父親看著我對鞭子執(zhí)著喜愛的樣子,常常給人說:“看著這娃是打牛后半截的料子,成天拿個鞭子。

我們這些小伙伴經(jīng)常出門就領(lǐng)著百子爸。他將一只手輕輕地搭到我的肩膀上,去什么地方干什么事情都很容易。

我們這些小伙伴漸漸長大了,一個個離開了他。他可就沒人引路了。走路時,只好手里拿著個長棍,摸著走。后來他干脆連棍也不用,輕車熟路,從水泉溝到家里可是坑坑坎坎,曲曲折折,坡陡路滑,有近二三里路,擔(dān)上水像有眼睛人一樣順當(dāng)。

百子爸在“羊房兒”里度過了十幾年,為生產(chǎn)隊做了很多工作。所以上面給的救濟糧、救濟款、救濟衣服什么的每次都少不了他的,對他挺照顧的,他也以此作為報答。百子爸從來沒有見過世界是啥樣子,啥顏色的。弟兄、姊妹九個,連同老人、嫂子、侄兒共13口子人,頓頓喝清湯,吃苦苦菜,煮洋芋,沒有過上一天好日子,沒有吃過一頓好飯,沒有穿過一件像樣的衣服。但他的腦子靈得一般人達不到,的確有些天才的成分。上到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朝代更替,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你問到什么,他能給你對答如流,可以說沒有難住他的問題。

百子爸能掐會算,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對天干、地支、五行、八卦都能說個道道行行。隊里人修莊打院看地方都要去問一回。安門盤灶,婚喪嫁娶,他都能把日子說得頭頭是道,清清楚楚。大小事情,他都喜歡往好處說,不坑不蒙不拐不騙。什么事情總能說個上光下平,因為他的心總是向善向好的。處理過的事情都是來者滿意,并給來者鼓勵和信心。當(dāng)有人失意或沮喪的時候,他總是耐心地開導(dǎo):“好日子在后頭呢,鼓足勇氣吧!”

6 母子相依

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zé)任制初期,公社改鄉(xiāng),大隊改村,生產(chǎn)隊改組。土地、牲畜、物資都按人頭分到戶。圈棚倉庫等打價出售。所有的生產(chǎn)資料一律承包到戶了。就連漫山遍野的楊柳樹全部分給了個人。

當(dāng)時屬于改革開放初期,聯(lián)產(chǎn)承包初始階段,相應(yīng)的政策措施沒跟上,法律制度不健全。一時間,樹被砍了,路變窄了,荒山被開墾了,草皮被揭了,沙塵暴來了,冰雹來了,山洪來了。連續(xù)干旱,滴雨不下。綠綠蔥蔥的山野變成了光禿禿的不毛之地。生態(tài)遭到嚴重破壞,人與自然嚴重失衡。自然界對人類的懲罰,使我們嘗盡了苦頭。假冒偽劣商品充斥了市場。人們只顧“各掃自家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這種情況下,百子爸的日子可就更難過了。

他父親是家里的頂梁柱,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給生產(chǎn)隊吆馬車搞副業(yè)時不幸傷亡。之后弟兄們又相繼分家,姊妹出嫁。最有本事,能靠得住的四弟,算是有了一份固定工作,有了靠頭。可是,好景不長,年紀輕輕,又因車禍身亡。養(yǎng)活百子爸唯一的希望破滅了。只剩年邁的老母親還能動彈,母子倆相依為命。

眼下老母已年過八旬,又是個病身子,三寸小腳行動不便,還要天天為兩人挖鍋挖灶、洗衣服、喂牲口,地里的活也少不了……晴天還過得去,百子爸拄著拐杖擔(dān)水、喂羊,母親做飯。可是到了雨天,只好接“天雨水”,待淀清后做飯。房子破舊,無法維修。外面雨停了,里面還在嘀嗒。“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最難熬的莫過于冬天了,炕冰得像“鬼背子”,既沒有煤炭,又沒有柴草,連牛羊糞也沒有。鋪蓋又單薄,常常囫圇身子蜷縮在冷炕上。

“長夜難眠到天明。”要不是國家每次給他有特殊照顧,早就沒有他們娘兒倆了。百子爸今年已六旬有四了,他娘倆受的苦、受的罪,只有自己最清楚。苦命的百子爸,老天爺哪怕給他一只眼,或一條縫兒,能分辨來路兒,也不止于落得如此可憐的地步。是啊!殘疾人要想生存下來,要比常人付出不知多少倍的艱辛……

7 大改觀

時過境遷。黨的富民政策,徹底改變了“百子爸”的命運。日子不知比前幾年好了多少倍。政府給建了三間一磚到底、松木椽檁的紅磚瓦房,白墻藍脊挑檐。還有圈棚,廚房,庫房,藍鐵大門,紅磚院墻等都是國家給修建的,自己沒掏一分錢。從“高頭門”半山腰搬到了平地公路邊,路不但寬了,平了,而且變成了水泥路。漂亮的農(nóng)家四合院真讓人羨慕。百子爸娘兒倆參加了醫(yī)保,頭疼腦熱能及時治療,大病治療還能報銷。“低保”政策對百子爸娘倆來說是雪中送炭,每月他們能按時領(lǐng)到。百子爸還有殘疾補貼。老人也有高齡補貼。

他穿上了西裝,皮鞋,從頭頂?shù)侥_底都煥然一新。他感覺已經(jīng)過上城里人的生活了。百子爸的堂孫子昌盛兒打趣地說:“百子爺現(xiàn)在只缺一副眼鏡,要是有一副墨鏡戴上,就連縣長不差上下了。”他回答得更是有趣:人常說:“瞎子戴眼鏡呢——不看。現(xiàn)在給我戴上黑墨眼鏡,只能增添我的風(fēng)度,不能增添我的亮度,還是免了吧!”

他昔日制造的收音機早已被歷史收藏了。取而代之的是VCD、席夢思、沙發(fā)、彩電,這些現(xiàn)代化家具、電器,與整潔一新的房子,潔白的墻壁,玻璃鋁塑窗子,防盜門,顯得如此協(xié)調(diào)一致。更令百子爸欣慰的是,政府還投資新蓋了廁所,日常用上了沼氣,做飯只要把按鈕一擰,藍花花的火“呼……呼……”地噴到鍋底上,不大一會兒,熱噴噴的飯菜就放到了百子爸的面前。

院子當(dāng)中還放著政府給的“太陽灶”。只要有太陽,十幾分鐘一壺冷冰冰的涼水就燒開了,“吱……吱……”地冒著熱氣。房上的熱水器,早就解決了他的洗澡問題。你進入他家,百子爸便會高興地摸到杯子泡上最實惠的“地椒茶”,端來招待你,與你拉家常。他滿臉的笑容“嗝……嗝……”地笑個不停,滔滔不絕的話語全是從心底掏出來的。

昔日他擔(dān)水用的兩個鐵桶,也變換了崗位,成了飲羊的專用工具。還有那個磨得紅艷艷的榆木扁擔(dān)也光榮退休了。自從用上自來水后,百子爸可再用不著冒千難萬險,千辛萬苦地到幾里地以外的水泉溝的干井邊刮稠泥水了。

想起那個揪心的時光,百子爸的話匣子打開了:那時候,少吃無穿已習(xí)慣了,但沒水的日子,實在叫人欲哭無淚啊!全隊20多戶400多口人,每天都要拿著一根長長的吊水繩,擔(dān)著兩個空桶往水泉溝的干井上跑。只見桶子七上八下,常常碰得“哐……哐……”直響,每次只能刮一桶底的稠泥漿子。吊上十幾次,才能把一個桶添滿。每天晚上半夜到第二天中午都有人等著刮水。到后半夜雞一叫,趕忙又起來挑著桶子往井上跑。偷偷地,就像做賊一樣,腳步輕輕地小步快跑,唯恐遲了,落于別人后面,連害怕都不知道。刮不到水的人,只能跑到四五里甚至十幾里路之外去挑水。早上雞叫就起來挑水,一回水擔(dān)到家,太陽已半竿子高了。擔(dān)水上長路對有眼睛的人來說,只是多費了幾個小時的時間。但對我這個殘疾人太難了。我只好成天守在干井邊,等著刮水。本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然而,坐在山里的人,連樹根草根都挖完了。光禿禿的,既沒吃的糧,又沒喝的水,實在是悲哀。

現(xiàn)在,百子爸邊擰開水龍頭,舔著甘甜的自來水,邊回憶起當(dāng)年吃水難的情景后,又發(fā)自內(nèi)心地說道:“吃水不忘挖井人。歷朝歷代,沒有聽過,更沒經(jīng)過像今天這樣好的社會。我現(xiàn)在好像做夢著呢。哪里還有把稅免了再補貼的呢!啥時還有國家給百姓蓋房的呢?共產(chǎn)黨對老百姓太好了,想方設(shè)法給老百姓好處呢。……我只能用我的二胡伴奏,用我的嗓子歌唱,歌唱這美好的社會!歌唱偉大的共產(chǎn)黨!”

雖然他眼前一片漆黑,但他心里卻是一片廣闊的藍天。他比原來笑得更燦爛了,花兒漫得更迷人了,二胡拉得更得力了,活得更自信了……

刊登于2012年校刊《春草》第1/2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邑县| 南涧| 旅游| 二手房| 高碑店市| 阿克陶县| 义马市| 新沂市| 福海县| 砚山县| 桓台县| 西贡区| 三门峡市| 蚌埠市| 南丹县| 阿瓦提县| 开封县| 大兴区| 桦川县| 大方县| 新乐市| 封丘县| 科尔| 鄂托克旗| 长寿区| 邢台县| 武功县| 罗平县| 枝江市| 辉县市| 五常市| 中卫市| 治多县| 托克逊县| 陆丰市| 盐亭县| 佛坪县| 汾西县| 江口县| 壶关县| 桑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