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禮物
- 樹林小院
- 張洪水
- 2665字
- 2021-04-11 19:56:34
“我爸在老家修院子了,看,柱子都立起來了。造型很有風格哦,謎底以后揭曉。
(幾張凌亂的院子的照片,還有一張明顯是站在院墻上拍的,柱子澆筑好了,能看出大概的弧線。到處都堆滿了材料,舊磚、水泥、沙子、氣泡磚、鋼筋等等)
這些磚頭是從老房子里拆出來的,起碼得有個60年歷史了。藍色的磚,比紅磚薄。我爸說,那時候的墻還不是全部用這樣的磚一塊塊砌起來的,是豎起來交錯砌的,砌出的空隙里填的是黃泥。就這些薄磚黃泥,也支持了幾十年,也是厲害。
(一張舊磚堆的照片,一張托在手上的藍黑色完整藍磚的特寫)
今天我們去祭拜了我爺爺。我很想他。他給我的禮物還在。
我爺爺是木匠,心靈手巧,給我做了好多木頭玩具,我曾經愛不釋手。
其實也不是愛不釋手。我的玩具很多,爸媽給我買過很多,這些木頭玩具我剛拿到總會很欣喜,也很快就失去新鮮感。它們不能變形、不能說話、不能交流、沒有色彩,就是固定的樣子,小時候會覺得不夠有趣。現在,我覺得它們特別珍貴。來看一下。
(一張擺著木頭手槍、木頭刀劍,木頭兔子、木頭豬、木頭雞的照片,擺的花了心思)
最早的玩具是三把武器。木頭劍最先誕生,其次是木頭刀,最后是手槍。可能我小時候有點假小子,也可能爺爺以前給爸做的也是刀劍。我還記得我曾經把刀劍用紅繩都系在腰上,到處炫耀。木頭槍是我要求做的。那時候我好像還沒上學。三把武器都沒有帶去過城里,爸不讓帶,我為此哭過起碼三次。
(三張照片,三把木頭武器的特寫,木頭劍上有一條蛀掉的痕跡)
木頭豬是第四個玩具。但是它沒有刀劍那么有吸引力了。它沒辦法揮舞,而是被我拍了照片給小學同學們看。他們沒有特別羨慕,我有點失望。
(兩張木頭豬的特寫照片,豬的鼻孔有點臟,豬身上的顏色有了層次)
木頭兔子和木頭雞是爺爺一起做給我的。是我上六年級那一年的生日禮物。我從看到照片到摸到手里,過了有一個多月。雖然雞的腳長的很奇怪,但是我很喜歡。其實,當時我也覺得很奇怪,但是我把照片給同學看,他們都覺得有趣,我也覺得有趣了。
(一張木頭兔子的特寫,兩張木頭雞的特寫,其中一張站立的雞的仰拍,很有喜感)
這些木頭玩具我都沒有帶去過城里,武器原來不讓帶,動物我總是忘記帶。也可能是我爸不想讓我帶,偷偷給我留了下來。我離開了院子,也會忘記。
我上次看見爺爺已經是十年前,我上次看見這些木頭也是十年前。木頭只是枯了、蛀了,嘴斷了,爺爺再也看不見了。
我很想他。”
老張看了李玉的字和照片,笑的慈祥。他想著,等他死了,不知道能不能埋在父親旁邊,不知道李玉會不會買酒來喝。
晚上,吃完飯,母親把老張和李敏敏叫到她在姨媽家的臥室里,關上門。她要說話。她說,她活不幾年了,她想父親。老張讓母親不要多想,好好活著。李敏敏流了眼淚。
母親摸索著從口袋里摸出一個手絹,打開,包著一塊系著紅繩的玉。這塊玉老張見母親以前帶過,是個柔和的觀音的造型,并不是質地很好的玉,不值錢。母親說這是父親送給她的,不貴,不過她挺喜歡。她把玉遞到李敏敏手里,讓她收著。李敏敏握著母親粗糙枯瘦的手,點點頭。母親輕松了起來,笑著說,好幾年前她就跟張樹林交代了后事了,銀行密碼都告訴他了,可惜還沒死掉,真是奇怪。老張笑了,笑的內心發緊,緊完又松開了,大家都笑了。
第二天,院子恢復了忙碌。大江指揮著給最后兩個柱子灌漿。村長來看他們,帶來了消息,村里的農產品公司要雇幾個人幫著耕田,問老張既然沒什么事,想不想去。老張欣喜的答應了。有事情做總是充實的。
還有一天假,李敏敏加入了廚房,李玉加入了工人。她們總是很快的切入其中,找到事情做,似乎還發揮著某些小小的作用。
老張覺得小看了李玉。她竟然很快成了模板工,幫著綁扎承重墻的木模,有模有樣的,弄得一身泥灰。跟她說話,大江的臉就算沒喝酒也會活躍起來。
張樹林還是無聊,院子里到處轉,轉到小樹林。大部分樹都發出了新芽,倒是那株李子樹沒什么動靜。云云這個烏鴉嘴。
這一天,張樹林接到一個電話。
年輕總監辭職了,老同事升職,做了部門副總監,物料管理工作換了兩次人,小問題頻出,都沒呆長。新總監老同事讓張樹林回去繼續干,不升職,加薪可以加點。老張有些心動,約好了節后面談,正好送李敏敏和李玉回大城,鯉魚張想晚一天回學校。
第三天上午,老張跟大江打好招呼,讓表哥表嫂顧著點,就開車到了大城。
大城的小區、小屋有一種新鮮感,住了多年,又被老張發現了些以前沒注意的東西,比如小區里的金銀花開的很香,樓面外墻剝落了不少顯得很破,還有原來進出小區大門的道閘換了新廣告。
晚飯老張下廚,一桌菜,又是小家庭的小小團聚。每個人都喝了一聽啤酒,李敏敏和李玉不停的說著各種話題,老張偶爾插一句,想著明天的工作溝通,面試。
老同事沒什么變化,但是坐進了總監獨立辦公室。溝通說話沒什么不順暢,相互之間也沒有客氣、隔閡。老同事說知道老張在蓋房子,但還是希望老張盡快入職,最好在一個月內。老張說要考慮考慮,三天時間。他離開公司時原來辦公室都逛了一圈,同事都在,很熱情,老張約他們等房子蓋好了去吃酒席,說好了到時候會寄請帖來,大家都答應。老張讓他們說話算話。
回去的路上,老張沒坐車,順路去商場逛逛,買幾件衣服。他有些糾結,很糾結。
張樹林在想得失。他如果選擇入職,那鄉間的院子可以繼續修,可以周末去看看,母親幫照顧著就好。自己回到大城的生活方式,熟悉而倦倦,起碼跟李敏敏在一起李敏敏不會孤單,收入還不錯。可以干到退休,還有幾年,多賺點錢。院子修好了可以放著,又不會倒。自己要真是完全脫開大城還真可能不適應,起碼得有個適應期。其實在鄉間生活也不一定多好,要是從現實一些的角度想想,還是會失去不少東西,比如便捷的生活,比較新潮的消遣方式,比如出門在外的一點點話題感等等。
母親會有些失望,但還是尊重老張的想法的,畢竟院子是新的。而且,可以利用這幾年的時間,讓新院子沉淀沉淀,脫去那種新的感覺,加上些小修小調,等退休了正式去住,可能會更有成熟感,甚至有一種久別重逢的溫潤感。這些天建院子以來,張樹林會覺得無聊。上班可以修補這種無聊,讓他省去找事情做的心思,只需要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就好了。
如果還是回家修院子。那李敏敏就比較孤單了,起碼還要孤單幾年,或者等李玉畢業了回大城工作就好了。母親會高興。老張就要轉變思維方式了,把以前適應了工作的精力使用方式,慢慢轉變成適應鄉間生活、自己找事情做、可以被稱為一種小自由的精力釋放模式。老張突然覺得自由些也是一種負擔。這也是一種懶。他要養貓狗,要種菜養花,事情似乎挺多,但不知道能不能提起他的興趣。應該不是問題,比較工作本身也是無聊的,只是無聊而已。
他有八成已經確定了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