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一切,精明消費
一如瓊·基爾伯恩博士在開創性的紀錄片《溫柔的殺害》中所說,“第一步就是要醒悟過來”,作為一個概念時裝的愛好者、前時尚雜志專欄作家和健身房常客,我絕不建議我們放棄所有昂貴的自我表達方式,往后都住在泥棚里裹著麻袋度日。相反,真正有用的訣竅是訓練無意識自動掃描我們身處的環境,找出資本主義的意圖,質疑它在我們生活中的價值。
在這方面,我最喜歡用分析視覺廣告的方式來鍛煉我的頭腦,哪怕只是出于好玩。我們會在我的課堂上玩些游戲,譬如找出廣告上的法律免責聲明(“模特戴有假發片”“使用時須配合低卡路里飲食”“該場景并非游戲實景”),或是質疑資本主義傳播的信息中所蘊含的刻板印象。
最奏效的廣告信息會著意挖掘性別(見本書“X染色體”一章)、種族、性取向這類強大的虛構概念,在所謂的“理想”和“正常”上做文章。因為這些概念委實無孔不入,足以滿足我們想要證實自身偏見的固有傾向。如果我們試著改變自己的內在敘事,每當有女性被說愚蠢、男性被說無能、異性戀被視為理所當然,或是美的標準狹隘得可怕時,我們都能醒悟過來,也就能避免在不知不覺間吸收這些有害言論。
第二步是改變我們的環境。我一度認為此舉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相比身家數十億英鎊的企業巨頭,我們實在可以說是無能為力。但別忘了這些企業巨頭實際上依賴于我們的持續支持和投資。正因如此,他們才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來預測和支配主流趨勢。盡管社交媒體缺點無數,但在這方面卻給了我們一些力量。以前我們有社會名流,現在我們有“大V”。他們雖不屬于傳統或主流媒體,但已在網上擁有相當多的擁躉,足以將他們捧成品味領袖。
要不是泰斯·霍麗迪[22]在網上積累了一大批崇拜她的粉絲,你覺得以瘦為美的時尚界會主動接納一個26碼的模特嗎?我可以從專業的角度跟你打包票,沒門兒。在我短暫而遙遠的模特生涯中(早在社交媒體出現和互聯網普及之前),選角(模特試鏡)意味著要裹著類似保鮮膜一樣的東西站在一堆千篇一律的骷髏架子中間,被一個坐在桌子后面的男人漫不經心地隨意評估,最終十有八九會被草草刷掉。廣告策劃方對他們要找的人有明確的需求,他們會從多家公司派來的數百名候選人中進行篩選,直至找到理想中的她。
而現在,接到通告的往往都是在社交媒體上粉絲最多的模特。從經濟的角度來看,由一個已然擁有大量受眾的人來展示產品自然事半功倍。因此,決定在網上關注誰很重要。選擇在網上與某人互動,實際上就是在給對方“投票”。你是在通過代理服務器告訴互聯網及其背后的企業機構:“我希望看到更多類似信息。”正如泰斯·霍麗迪和她的同道中人共同改變了時尚與審美的格局一樣,只要我們做出明智的選擇,消費資本主義的方方面面幾乎都可以迎來改變。
不過,消費者的力量并不能免除企業的責任。目前,禁止虛假廣告的法律條款巨細無遺,但企業總有法子不遺余力地說服我們,他們的香水、運動飲料或吸塵器可以讓我們更受歡迎、更成功、更快樂,可見要繞過這些法條不是什么難事。有史為鑒,大企業如果不受束縛,就會盡可能地逃避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故而,法律需要審查。順帶一提,我在上次選舉中之所以投票支持我所選擇的政黨,幾乎完全是因為看中了他們在競選宣言中承諾要禁播面向兒童的快餐廣告,僅此而已。
不論一家公司向你傳達的信息多么親切、多么友善,他們真正考慮的只有他們自己的底線。你可以利用各行各業提供的東西表達自我,但別淪為他們的棋子,別讓他們犧牲掉你的幸福換取資本收益。
質疑一切,精明消費,利用社交媒體改變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