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九年級下冊

《唐雎不辱使命》

【作者簡介】

劉向(原名劉更生,約公元前77—前6年),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屬江蘇徐州),西漢著名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很明顯,雖為皇族之后,劉向的人生履歷更多的還是在政治之外。比如其代表作有《諫營昌陵疏》《戰國策敘錄》《列女傳》等,其學問淵博,曾奉詔整理五經秘書、諸子詩賦近20年,對古籍的整理保存做出了巨大貢獻,其為人平易樸實,不重威儀,廉潔樂道,潛心學術,晝誦《書》《傳》,夜觀星象,常常通宵達旦。這是一個好學的孩子。

不過,他在政治上的遺產不太多。不是他不努力,而是努力無效。

作為“貴N代”,劉向開始是因為祖上的榮光做了輦郎,宣帝時被選為儒俊材,曾應詔獻賦頌數十篇,官至散騎、諫大夫、給事中。但是,千萬別以為他就這么心滿意足地當著官,就是做一個花瓶,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果不其然,元帝時,因屢次上書言事,彈劾宦官弘恭、石顯及外戚許、史,兩度下獄,被貶為庶人,閑居十余年。成帝即位后被起用,拜中郎,領護三輔都水,遷光祿大夫,官至中壘校尉。劉向多次上書,建議削弱外戚權力,甚受成帝嘉許,但終不見用。劉向喜言五行災異之說,并據以論證現實政治。如果不是當年向皇帝保證煉金成功,卻弄出一套假黃金來,他在政治上還真沒有污點。

陽朔二年(公元前23年)任中壘校尉,此后16年的歲月,就在這個官職上度過了。也正是因為有那16年,才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文章。

向一個有顏值、有地位、有良知,還比我們勤奮的劉向致敬!

【原文】

秦王(1)使人謂安陵君(2)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3),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4)。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5),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6)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7)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8);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9);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10)。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11),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12),長跪而謝之(13)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14)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思維式古文解讀】

小國多壯士——《唐雎不辱使命》

這是初中課本上比較有“男人味”的一篇文章。小國多壯士,在很大程度上講是沒辦法。起碼從《史記》上的那幾個著名的刺客來看,就是這樣。如果不是出于這種特殊情況,有誰喜歡虐殺、喜歡自殘、喜歡在最好的年紀把生命還給上天?

戰國的壯士中,我比較喜歡的是唐雎。

為何?因為唐雎的不辱使命有典型意義。

戰國和春秋最大的不同在于,武力是談判最大的籌碼,那么有人就問了,春秋的時候,武力不也是籌碼嗎?這樣說不太對,在春秋的時候,籌碼有兩個,一個是武力,另一個是道德。很多時候武力解決不了的問題,道德都能解決。而到戰國的時候,很多道德解決不了的問題,武力就能解決,甚至武力解決的時候從來不考慮道德,因為很多武力根本就沒有正眼看過道德。這是春秋到戰國的一個重大轉變。春秋時期的人還是有信仰的,因為他們相信世間除了暴力之外,還有一個制衡的因素,那就是道德。

我舉個例子——公元前579年的邲之戰。

大家知道,邲之戰是晉楚爭霸的重要一戰。這一年的楚王正是說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一金句的楚莊王,他的手下有聞名列國的孫叔敖,他是當時楚國的令尹,相當于宰相。在他們正確的指揮下,常勝將軍般的晉國被打敗了。晉國士兵逃跑得非常狼狽,形象不雅,有些兵車直接掉到坑里,楚國軍隊隨后就圍了上來。

要我想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出意外,楚國士兵一定齊心合力往坑里扔石頭砸死晉國士兵,或者將他們亂箭穿心。但是,楚國人讓我們這些精明人失望了,他們說:“你們把車上的橫木拿開,戰車就可以上來了。”在楚國人的幫助下,晉國的戰車終于從坑里出來了,然后晉國人繼續跑,楚國人繼續追。可是,忙中出錯,沒跑多遠,晉國人發現車速太慢,還沒找到原因,楚國人就在后面說:“你們別飄揚軍旗了,那會增加阻力,卷起來就好了。”晉國人一聽,有道理,就照做了,效果很棒。雙方更加激烈地繼續追逐。這時,楚國人還不忘挖苦晉國人:你們真蠢!晉國人一邊抵抗,一邊反唇相譏:哪有你們逃跑有經驗?

好多人讀出了情人間打情罵俏的味道,這是打仗嗎?沒錯,這就是春秋的戰爭,因為按照當時通行的軍禮,打仗就該“溫良恭儉讓”。如果按照我們今天的思維,這樣溫馨、人性閃爍的場面將不復存在。后來這樣的故事又出現在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里面,也出現在有一年美國總統的演講中,他提起“二戰”時的一個圣誕夜,幾名美軍士兵和幾名德軍士兵在一個德國家庭度過平安夜的故事。如果還有例子,那就是“一戰”期間的圣誕夜,各損失了上百萬軍隊的英國和德國的士兵在圣誕節那一天休戰一天,他們踢了一場足球賽。

這些事好像很多人是不理解的,他們總是認為:世間除了暴力,哪有什么制衡。這是典型的常識匱乏,就像“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一樣,都是謬論。

說回本章的故事。到了戰國時期,形勢變化了,大環境不一樣了,隊伍也不好帶了,關鍵是國君壓根兒就沒來,任務都在唐雎身上。

我們都知道《唐雎不辱使命》當中的秦王,那可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第一位皇帝,也是許多歷史故事中的男一號,誰呢?——秦始皇。他不相信道德,十年的統一戰爭,實際上就是兩個字構成的——“暴力”。所以唐雎碰上的是一個不講道理、不講道德的人。那么他就要面臨一種考驗:到底誰比誰更流氓。要知道唐雎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有謀略、有智慧的人,一個斯文的人,但是今天他可能要喬裝打扮,要變臉了。

因為對付流氓,斯文已經沒有了意義。

這件事情的起因非常簡單,秦王給安陵國畫了一個大餅——“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這個“其”字是“一定”的意思。這話說得粗魯些,就是你給我方圓50里的安陵國,給我幾年時間,我還你方圓500里的安陵國,你務必答應,不要再猶豫了。從表面上看,這利息、這回報,安陵國占了秦國的大便宜,然而,為什么安陵國不要呢?很簡單,這是秦王玩的一個龐氏騙局,誰都看得出來。在今天,一種理財產品的利息一旦超過10%,那基本上就是騙局了。但秦王給予的回報遠遠超過10%,達到了1000%,也就是10倍。誰都知道,天上掉餡餅的概率很小。而且,那么高,餡餅掉下來都能砸死人,高空拋物嘛。

唐雎和安陵國的國君心里都明白著呢,這么大的一個騙局擺在那兒,只要答應了,結局就是安陵國為人所有。他們明白,這是秦國的一個溫柔的強拆計劃,就是我給你壯大的名義,把你稀釋在我強大的秦國當中,而且兵不血刃,這種計謀其實政治家都懂。但是,懂歸懂,要靠實力說話,因為在暴力面前,唯一能說話的是實力;在真正的仁慈面前,能說話的是道德。現在唐雎君臣就面對著答應還是不答應的選擇。

唐雎一上場,這種選擇就像當頭炮一樣發射過來了。

當時的秦王,后來的秦始皇不太喜歡煩瑣,而喜歡直奔主題。唐雎知道秦王給他出的雖然是選擇題,可只有一個選項。那么面臨著只有一個選項,而且是人家綁定好的選項的情況,唐雎該何去何從呢?這就是不辱使命的非常恢宏的背景。

應該說,歷史最幽默的地方就在于,非常時刻有非常之人,非常之事有非常之英雄。這時如果再講仁義道德,唐雎就不是唐雎了;這時如果能為道德仁義所屈服,嬴政也就不是嬴政了,所以兩個人當場展開了一場論戰,他們根本不需要說學逗唱——這種中國相聲的基本功,而是直接論戰,用舌頭玩起了沙盤推演。

先出招的是秦王,他說:“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他首先告訴唐雎一個事實,比你們強百倍千倍、經常秀肌肉的韓國(15)和魏國,不也是乖乖地被我消滅了嗎?連點基本反抗都沒有。你們這個只是魏國附屬國的安陵國又能怎樣?相當于在沙盤推演當中大軍開拔,殺戮征伐,所向披靡呀!氣勢上那是相當壓人,人擋殺人,佛擋殺佛嘛。我覺得一般人一聽基本就要跪了。唐雎呢?沒有。他說,您只知道天子之怒,但是您不知道還有比天子之怒更有內涵的玩法——壯士之怒。然后他從容地列舉了幾個自己的偶像:第一個是專諸,第二個是聶政,第三個是要離,這老三位,在古代,那是壯士里面的三件套。

“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

這三位刺客中,專諸是為了報知己之恩。伍子胥和當時吳國公子姬光,也就是歷史上吳王夫差的爸爸聯手,結交了漁夫專諸,那可是下了血本的,但是專諸認為這就是知己之恩,他殺死了公子姬光的對手吳王姬僚,自己也是一身窟窿,死在案發現場,他死時,彗星吻別月亮。

聶政,那是另一個版本的士為知己者死,情形與專諸差不多,不過刺殺對象的級別是韓國的宰相,他死時,白色的虹穿過太陽。可謂壯烈淋漓!

要離,他絕對是個變態。看看他的履歷,在他那個年代,公子慶忌是天下勇武第一人,他排在第二。他用了苦肉計,要求當時的國君吳王闔閭,即吳王夫差的父親做一件事——殺死他的老婆、孩子,而且要求殺的時候一定要殘忍點。他說:“你殺我的家人,作為交換條件,我殺你的仇人。”這詭異的交易,簡直是空前絕后了。

而后,他到了極其欣賞自己的慶忌——前任吳王姬僚的公子身邊。慶忌為報父仇,日夜操練,是闔閭的噩夢。但是慶忌知道了要離的“慘劇”,對要離這條毒蛇深信不疑,結果,在一個晚上,身負“血海深仇”的要離趁慶忌不備,背后插了他一刀,更讓要離掉價的是,慶忌死前,明令手下,反正自己也要死了,不要殺要離了,他不就是圖個壯士之名嗎?要離死時,有蒼鷹飛到殿上搏斗。雖然唐雎沒有解釋原因,但我覺得這是上天善意提醒慶忌注意小人。很可惜,結局并不美好。

但是,這都不是我要說的重點,我們的重點在于其中的規律性: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老子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這種話擺出來,我想秦始皇也是膽戰的。為何呢?因為唐雎不僅是說,還有一個配合動作,現場拔劍而起,雖然他非常溫柔地提醒過秦始皇這就是壯士之怒,而他們三個馬上就要變成四個,第四個不是別人,正是自己。如果說有什么天象,可能來不及準備了,但是善后的事情他想好了: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秦王明白,今天是遇上光腳的硬漢了。我讀過一篇文章,說每個人都有臉,人臉可以制造200萬個表情包,當時嬴政的臉部制造了其中的多少個?不得而知。

唐雎此行的最大意義是什么?

結局大家已經知道了:“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翻譯過來也非常解氣,那就是秦王真的跪了,嚇得變了臉色、直身而跪不說,還向唐雎道了歉,通過自我批評的方式表揚了唐雎:“我知道了,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50里的地方幸存下來,就是因為有先生您在啊!”

秦王很配合的這次演出結束了,正義獲得了勝利,而且道德也發揮了約束作用,畢竟秦王要想出爾反爾的話,唐雎只要離開了秦王身邊,那就會變成肉醬。說到底,此時的秦王還知道正義,知道道德,還要點兒臉,不敢拿著道德信義去喂狗。這讓很多人突然松了一口氣,感到一陣快意。

恕我直言,聰明的讀者不會這樣,因為他還在思辨:這場勝利真的讓人如此輕松嗎?

這些疑問就是我讀初中時的疑問——教材為什么要選擇這篇文章真是一個謎。這是一場正義的勝利,勝利來得很悲愴,而更悲愴的還在后面。這場斗爭唐雎實現了勝利,然而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也是壯士之行在歷史上最后一次回光返照。因為在真正的大一統社會形成之后,這種壯士的氣質和環境就不存在了。春秋戰國時常見的場景消失了,自然也沒有真正的壯士再能進入朝堂,站在君主旁邊,三言兩語就可以贏得一次勝利。春秋以來,直至戰國尾聲,歷史上最開放、最恢宏的那個時期,終將告別歷史,個人英雄主義終究要為集體主義所替代,安陵國的命運自然也躲不過滅亡這一關,在秦國的版圖里,除了一個名義上的衛國存在,真實的情形是大一統,天下看起來像是所有人的,其實只屬于一個人所有。

所以《唐雎不辱使命》代表著一個俠義時代的謝幕,也代表著道德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喪失了約束的力量。畢竟此時的秦王,還不是秦始皇,此時攜帶武器的唐雎還有近距離與秦王談話的資格。可是,秦國在大一統的狂熱下,終將走上一條完全告別春秋戰國的道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鸣县| 南汇区| 双流县| 南平市| 义乌市| 象山县| 台湾省| 南投市| 威信县| 宁德市| 长宁区| 台中县| 甘洛县| 阜阳市| 吉木萨尔县| 家居| 宜宾县| 武定县| 新竹市| 清徐县| 孝感市| 扎囊县| 涿州市| 偃师市| 长寿区| 罗甸县| 云龙县| 永仁县| 泸西县| 娄底市| 华坪县| 海南省| 辽宁省| 黑龙江省| 仙桃市| 平湖市| 贵南县| 水富县| 天门市| 抚顺市| 惠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