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司馬光在大理寺處理公務,這幾天也沒什么案子。大理寺的人都在整理文檔,將辦好的案子都整理成卷宗,分類放好。司馬光也幫忙整理卷宗。忽然一天,聽見公人稟報大理寺正卿王懷人大人召集大家開會。于是大理寺的大小官員都集中到王大人的公事房中。王大人和牛大人早就在屋里等著大家。見大家都聚齊了。王大人說道:“接朝廷旨意,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西夏國主元昊侵略我朝,被龐籍大人率領的十萬大軍擊敗,失地全部被收復,而且經過此一敗,西夏國主元昊已經崩潰了,他認為我朝大宋從未打敗過他,想一下子侵占我朝的土地,但他自己怎么也想不到,這么容易被擊敗了。他已經放棄帝位,稱西夏國主,向我大宋稱臣。我大宋皇帝陛下已經封西夏國主元昊為西夏王。西夏這個釘子終于被拔掉了。被我大宋給徹底擊垮了,西北安全了。而且,在這次大捷當中,出現了一位大宋的英雄,他就是已經被升為總管的狄青將軍。他頭戴銅面具,手拿鋼鞭,守住交通要道,為本次大捷立下汗馬功勞,威震西北,令西夏膽寒。龐籍大人也被召回京師任樞密副使,并兼任參知政事。朝廷令朝中大臣都必須知道此事,此乃國家大喜,可向自己家人親戚友好轉告。朝廷也已經發布榜文在各州府縣,國人都知道此事了。大家要效仿狄大人和龐籍大人,做好公事,為朝廷和天下黎民百姓辦事。”大理寺的大小官員聽后都交頭接耳起來,高興的不知所措。他們議論狄青大人是長什么樣的,他的銅面具是不是挺嚇人?不然西夏軍隊怎么會心生恐懼?龐籍大人是如何調兵的?如何能將西夏豺犬趕回老家的?大家又聊了半個時辰。有的說是不是天神下凡幫助大宋,有的說是不是元昊倒行逆施引起天怒。還有的說是太祖太宗顯靈了,庇佑大宋擊敗西夏。王大人見大家說的有些玄乎,就告訴大家立刻回到自己的屋里去辦公,不要胡言亂語,知道此事,好好做事就行。大家意猶未盡地回到自己的屋里,也沒有心情再處理公務。都在回味這個舉國大捷,心里激動,心情蕩漾,如履云端,不知所以。
晚上,司馬光回到家里后向妻子張氏說了這件舉國大喜事和西北大捷。妻子正在畫畫,將筆一丟,頓時跳了起來,高興的大叫起來。司馬光又將司馬康和司馬萌叫了進來。素日里司馬光夫婦沒有忘記告訴他們西夏和遼國與宋朝的故事。他們只聽說與遼國有澶淵之盟,小小的年紀就知道大宋和遼國下了個和棋,也知道西夏好水川打敗了宋朝,心中很是懊惱。這次聽說大宋擊敗西夏,元昊稱臣。司馬萌更調皮一些,跟父親說道:“爹爹也給我做一個銅面具,我也學狄大將軍去打仗。”司馬光說道:“給你做個銅面具可以,女孩子哪有去打仗的,你是學字讀書的孩子,不是武將家的孩子。沖鋒陷陣是士兵和將軍的事,你只為他們加油就行了。過幾天我就請人給你們倆一人做一個銅面具。”司馬萌和司馬康高興的跳了起來。司馬光一家人吃過晚飯,讓司馬康和司馬萌去溫習功課。自己兩口子在屋里閑談。
司馬光說道:“西夏臣服,遼國和盟,這兩個勁敵都被大宋給處置好了。大宋朝慢火燉肉,只要火不撤,只要守住疆土,做好自己的事情,早晚會把這兩鍋肉給燉爛。這下西北安定了,而且是長期的安定,西夏到底國小力弱,看似兇狠,其實據細作來報,他們的國內已經非常蕭條,長年用兵,人口死傷無數,我大宋雖然有敗仗,到底人多,而且我們的戰術是保存實力,傷亡的人不多。西夏國內也怨聲載道,國家日漸凋敝,元昊最后一賭失敗了,銳氣也沒有了,所以臣服。西夏要想恢復元氣要很多年,而且經過此一教訓可能再也不敢與我大宋為敵了。
妻子張氏說道:“多虧龐籍大人和狄青大人等西北將士的浴血奮戰才取得了這次決定性的勝利,大宋用范丞相和韓琦大人的守土之計,只守不功,修寨子,堡壘,就想一把把大鎖鎖住了邊疆的大門,敵人是無法跟我們對抗的,雖然韓琦大人主動出擊了一次,引來大敗,實際上是忘記了自己制定的正確的戰略。現在西夏又主動出擊,我大宋又輕松將他們趕回去,他們始終無法占領我們的土地,修好寨子,守住國土,好比是守住院子,屋里有火,有柴,有糧,有油,而且長年都源源不斷,外來的進攻好比是盜賊到來,家里人吃飽了喝足了拿著棍子在院子里守著,他們一翻院子,就給他一棒,我借天險,他處險境,長期打仗,他們遍體鱗傷自會覺得痛的,病的。”
司馬光說道:“夫人說的極是,我守國土如在我屋中,只要他們攻不下寨子,寨子就是我們的大門,就是打不開房子的大門,他怎么會進得了屋里,怎么會侵占我們的國土。雖然窮兇極惡,但是實在愚蠢。”即使他們攻下寨子進得了我們的院子,還有其他的城池,他們孤軍深入,沒有百姓的支援,我大宋展開反攻,便可一舉收回國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其遠道而來,糧食耗盡自然會退走。而且我們的寨子都有重兵把守,軍士自己種糧,后勤有力,他們怎會攻下?”
妻子說道:“既然守土方略是正確的,已經使得西夏屈服,西夏和遼國都已經講和,那下一步大宋還應該怎么辦呢?”司馬光說道:“大宋還不能睡大覺,一是當節省開支,節流,倡導節儉,對西夏開仗已經花費了不少銀子,應當好好的處理一下。再次要重視農業,買賣地主的土地,交給無地農民,讓他們生產出更多的糧食。這樣國家好有儲備,留在饑荒和打仗的時候用。”司馬光想了一會又接著說道:“還要重視商業,不僅國內的商人有合法的文書,而且還要讓他們賺的更多,讓他們更活躍,這樣就方便了百姓,活躍了百姓的生計,使得百姓也跟著受惠,百姓手中的紡織物,手工制作的物件都可以通過商人來交換,獲得好處,商人也是非常愿意的。而且對于外國也要重視,唐朝武功赫赫,是因為戰勝吐厥,占據了通往西方的交通,通西方之有無,知曉西域之虛實,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所以唐人強盛。現在我朝已經不能和唐朝一樣了,通往西域的路線被西夏占據了,要通過西夏往西域去,西夏肯定不愿意的。只有通過海路,通日本、高麗,通南洋和天方。與之貿易交換物件,從中獲利,日本、高麗唐朝時遣唐,文化相通好交往一些,與他們貿易可以順利一些。再通南洋去我南方之大患。安南等國國內不安,對我大宋情緒波動。如若通南洋一是可以做生意,得實惠,二是可以探聽安南虛實,安南若對我大宋友好,則我兩廣地區就安定,不然兩廣就騷動不安。通天方得其有,而送給其我有,其必然愿意,天方通西域,其必然知道西域虛實,也會限制西夏。其離我遠,不給我爭取土爭民,我們對其沒有威脅,他們對我們也沒有威脅。這樣我們就會得到一些我們沒有的珍奇寶貝,說不定可以對付西夏和遼國。而且或許通過天方我們可以到達西域,聯絡他們一起對付西夏,讓他更老實一些。”
司馬光接著說道:“我們重商業,開海外貿易賺得錢,可以慢慢積累下來,像當年太祖那樣單獨放在一個錢庫里,等到時機成熟,就向遼國談判,買回幽云十六州。這樣我朝的心腹事就完成了,國土一統。國家的尊嚴和名望得到提升。這樣我們在和西夏及遼國的三國博弈中就取得了最后的勝利。我們就可以使得西夏和遼國最后服氣我們大宋,像漢唐一樣在東方稱雄。所不同的是我們是海洋強國,我們和遼國和西夏相比我們有很長的海岸可以通往海外。而西夏和遼國則都是內陸或者是航海能力太差,他們根本無法和我們相比,隨后都會稱我們是上邦大國,不會像現在一樣老是覺得我們是個老黃牛,任勞任怨地給他們銀子,或者是軟弱的國家。只要我們立足海上守住國土,就可以牽制遼國和西夏。到時候遼國和西夏受我大宋影響,也會慢慢變得溫柔起來,三國并立,永遠成為好鄰居好朋友。”
妻子張氏笑著說道:“要是像你講的那樣,我大宋豈不是和漢唐一樣強盛無比。”司馬光說道:“要按生計來說,我大宋比漢唐還要好,但周邊發生了變化,我們的方法與漢唐不同,不能再窮兵黷武了,要用智慧,用國力而不是武力。”說完夫妻兩個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