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司馬光與石昌言談女子
- 司馬光傳
- 祖詠
- 3258字
- 2020-09-13 09:00:37
這幾天,司馬光沒事,整天就是上衙門處理公事后回家,每天詢問兒子司馬康和女兒司馬萌的學習情況。還經常給自己的哥哥司馬旦和姐姐司馬青寫信,告訴他們自己和家人的情況。哥哥和姐姐也經常給他來信告訴他們和自己兒女的情況。
這一天,司馬光正在家里休息,忽然有人來稟報說好友石昌言來訪。司馬光一聽后急忙來到到自己家門口迎接。見到石昌言帶著一個仆人正在家門口站著,時值春季,春日暖照,可能石昌言穿的多了,有點熱,正在用一把折扇使勁的扇扇子,大概是非常高興,正在東張西望地環顧四周,不斷地打量著司馬光的宅子。司馬光在院子里老遠看見他就喊道:“石兄,久等了,為弟接你來了。”石昌言聽到司馬光的聲音,轉頭看著他大聲說道:“司馬賢弟,客氣了,久違了。”司馬光一到門口就急忙拉著石昌言的手,急忙把石昌言往屋里迎接。不斷的問:“石兄為什么來到我這里?你從哪里來?最近怎么樣?”石昌言說道:“我已經從中牟縣知縣調到秘書省當秘書丞,將長期在京城任職,我們兄弟可以經常見面了。”司馬光聽后高興地大笑道:“恭喜石兄升官,到京城任職,石兄到京城,我們好友相聚實,乃人生一大喜事,以后我們將要經常見面了,太好了。”石昌言說道:“升官不談,到京城任職乃是喜事,賢弟也升官了,在京城任職,以后你我就要在在京城里來往了,想想我們當年在京城同赴瓊林宴,沒想到今天在京城里又相遇了。”司馬光說道:“好事,好事,還有更好的事。”石昌言說道:“那是,那是。”兩位好友一邊走一邊走到客廳。司馬光命人看茶,請石昌言坐下,兩人聊起了近來的情況。石昌言介紹了自己在同州做推官和在中牟縣做知縣的經歷,總體而言還算順利。司馬光介紹了自己在大理寺的近況。這時候,司馬光六歲的小女兒聽說父親的好友過來,在屏風后面露出小腦袋偷看石昌言。石昌言見到了覺得這個小孩非常可愛,就問司馬光:“這個小孩是貴千金吧?”司馬光扭頭一看說道:“正是我的小女兒,名叫司馬萌。”說著站起身來走到司馬萌的跟前將她拉到石昌言的跟前,叫到:“快向石伯伯施禮。”司馬萌向石昌言施禮后站到一邊。石昌言問道:“你今日為何沒上學?我聽你爹爹說,你在家上學。”司馬萌說道:“今日放假休息一天。”石昌言說道:“我聽你的爹爹說道,你很愛學習啊,想當才女啊!”司馬萌說道:“我覺得讀書很有意思,也喜歡才女,但不知能不能做才女。”石昌言說道:“能做到,只要努力就能做到。”石昌言向司馬光說道;“司馬兄,不知你對古代名媛才女如何看待。”司馬光說道:“天地分陰陽,人分男女,男女雖然有別,但是都缺一不可。自古名人女子當中有各式各樣的人物,立德者有黃帝之皇后嫘祖,周朝始祖姜嫄。嫘祖佐黃帝,教女子采桑養蠶,織絲結為布,采麻織布,縫布為衣,世人才不用樹葉獸皮遮體,有衣服可穿。人類才有了尊嚴和體面。姜嫄教兒子棄采桑養蠶,種植谷物,后來棄做了夏朝農官,管理指導全國農事,為天下提供充足的五谷糧食。此二女之德非常人可比,就連一般的帝王將相都難比,可與三皇五帝媲美。”石昌言道:“嫘祖和姜嫄自不必說,立功者多如入牛毛如呂母起兵,立言者如班昭,謝道韞。各朝太后,皇后之中也有出眾的。比如西漢竇太后倡導黃老之治,修生養息,才有漢朝之繁盛。東漢班昭整理兄長班固撰寫之漢書,漢書曲筆,然記載了西漢的二百多年的歷史,樹各朝正史之典范,為后世稱頌。”司馬光說道:“班昭后東晉士族高門謝氏侄女謝道韞,智答叔父所言之題。謝安問子侄道:‘空中下雪如何描寫’,其中一侄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安沒有吭聲。謝道韞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大加贊賞。后謝道韞嫁給王羲之之子王凝之,相夫教子,替夫報仇,傳一段佳話。為后世有志向之女子效仿。”石昌言說道:“唐朝長孫皇后勸唐太宗重用魏征。魏征喜歡直諫,很不給唐太宗面子,一日唐太宗回到后宮怒氣沖沖地向皇后說道:‘有一日我一定找個機會把魏征這個倔老頭給殺掉,他太無禮了。’長孫皇后急忙問為什么,唐太宗說,他直言相諫,一點也不給面子。長孫皇后聽后急忙換上朝服,給唐太宗施大禮道:‘以鏡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直言納諫乃是為了皇帝清明,為了大唐子民。皇帝千萬不可生氣。’唐太宗聽后恍然大悟,急忙扶起皇后。以后對魏征的直言都俱納之,開貞觀之治之盛事,終成一代明君,長孫皇后相夫納諫也成為一代佳話,成為不少名女子的模仿對象。”
司馬光說道:“自《后漢書》開列女傳之體例,以后各朝各代都有列女入選。這些女子大都才華橫溢,知書達禮,相夫教子。基本上每個正人君子后面都有女子的背影。要不是他們的母親,要不是他們的妻子,他們雖然沒有站在朝堂上或者是詩會上,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他們的佳話還是傳到朝堂上,詩會上或者是民間的街頭閭里,對后世的女子有很大的影響,也為百姓家的主婦,媳婦和姑娘們樹立了榜樣,增加了信心。”
石昌言說道:“我朝杜太后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中英雄。太祖剛登基,家里都喜歡的不得了,只有杜太后憂心忡忡。她對太祖說道:‘五代朝廷更立,也像你一樣一旦兵變,就黃袍加身,但是一到老主新喪,幼主登基,大將就會有造反的,你不想想辦法嗎?否則我趙家也不得善終。’太祖急忙問道該怎么辦。杜太后說道:‘不如你立個誓約,你百年之后,讓你的弟弟登基做皇帝,你弟弟正值壯年,那個朝臣不服?又有那個大將敢造反?再后來,讓你弟弟傳給你的兒子,不就行了’。太祖聽后立刻寫下遺囑,立下誓言放入金匱中,此即為金匱之盟。若不是太宗繼承太祖,恐朝中大臣不服,哪有我大宋今日之太平盛世。”
司馬光說道:“杜太后考慮得十分周到,但是太宗再傳給侄子已經是不可能,我朝呂端丞相說的是,國家方才穩當,只能傳子不能傳給侄子。只可嘆太祖死的太早,兒子德昭和德芳還不成熟,不能接位,只好還是由太宗即位,太宗輔佐太祖多年,陳橋兵變就是他的主意,太祖的武功和文治都有太宗的功勞,所以他繼承皇位沒人說什么。”石昌言說道:“那是當然,太祖登基為皇帝,太宗為晉王,開封府尹,坐鎮京師,使得太祖無后顧之憂,方才有了大宋江山之一統,太宗如蕭何,太祖如漢高祖,二人聯合方才有了今日。”
石昌言說道:“這都是杜太后的好主意,杜太后是人中龍鳳,女中豪杰。”司馬光說道:“即使是百姓家的女子,也是和男子一樣干活,不僅相夫教子,而且還要紡織做家務,實在是不得了啊!”石昌言說道:“這些女子自幼就學干農活,紡織和女紅,干農活和做學問一樣都要好好學習,我喜歡鍛煉身體,覺得體力活動之后,精神百倍,我并不覺得累,只要不是年老體弱,干農活也不辛苦。”
司馬光說道:“還有一些江湖女俠也令人敬佩,唐朝有公孫大娘和紅線女。”石昌言說道:“唐朝女子和本朝不同,大都十分大氣,我朝和唐朝風氣不同,重文治,唐朝不僅重文而且重武,所以唐朝女子也受此風氣影響,大都十分大方和豁達。我朝女子雖然不及唐朝大氣,但也十分知書達禮,令人喜歡。”司馬光說道:“唐朝大臣出將入相,我朝將是將,文臣是文臣,唐朝和漢朝很像,也是文武兼備。但是在現今軍事戰法都有變化,讓文臣去打仗不是每個都很擅長,只有專研軍事的文臣方可帶兵,但是不多,只有范丞相和韓丞相帶兵守備西北,防備西夏。而且我朝制度完備,武將來從事文職也是不太現實,他們是處理不好的。”石昌言說道:“我朝武將也算輕松,也是名將輩出,如高家將,楊家將和狄青大將。現在不是開國時期要統一天下,所以武將都不太上戰場,只有西夏和遼國是我們的勁敵,但是我朝已經是根深葉茂的大樹,已是繁花似錦的富庶之國,量西夏和遼國也無可奈何。”司馬光說道:“即使是我國,女子上戰場也是可以理解的,沒有人大驚小怪,很多女子也是可以當大將的。”石昌言說道:“楊家將的女眷們個個都是巾幗英雄,沒有什么可驚奇的。而且將門之后的女子大都是女將,個個巾幗不讓須眉。我們文官不也教自己家的女孩讀書嗎?大將們豈不教自家的女孩子帶兵打仗的本領嗎?”司馬光說道:“那是當然的。”
二人談到了中午,司馬光留石昌言吃飯,二人吃過飯之后,司馬光又招夫人張氏向石昌言施禮問候,石昌言非常高興。過了一會,石昌言就辭別了司馬光回到自己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