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4章 宋仁宗上好賢百姓下好禮

  • 司馬光傳
  • 祖詠
  • 4288字
  • 2020-09-13 09:00:37

仁宗崇道,經常大宴道友,請符齋醮。為大臣們所議論。范仲淹認為皇帝沉溺于道術,長期會荒于政事。于是向皇帝進言中華祖禮道統,稱之為國學。范丞相奏曰:中國古代的社會與民間主要思想就是敬天地祭祖宗,這是中國民間的最大傳統,是中國的祖禮道統,即國學。這個最大傳統來源于夏商周三代,任何學術思想和諸子百家,民間信仰都是遵循或認可這個最大傳統。天是最高信仰,在《尚書》中就有“天”的記載,可以看出,當時的“天”還是人格神,指皇天或昊天,皇天就是專指民間所傳說的“天”,直到今天,我朝祖宗家法和民間仍將他作為自己的精神主宰。“地”是指中國的大地和中國的建立者。據《史記》所載夏啟是中國第一個正式朝代的建立者。祖宗是指上起君主下至百姓的各自祖先。遵循天道就是遵循天命,遵循天命就是遵循皇天。古代朝廷和我朝就是按照天命的原則將社會的各方面如個人、家庭、政權,轉化為清晰明了的社會倫理制度,目的是使得人民深刻體會理解到這些倫理制度,以求長治久安。敬天地祭祖宗就是夏商周三代所創立的中華國家和民間的最大傳統,被古代的朝廷和我朝吸收和采納,并將得到以后各時期的繼承,也是古代的朝廷按照“天命論”原則轉化的制度和統治手段。“天命論”的社會倫理制度外的部分就是自然法則,自然法則產生自然,自行運行。在古代,古人發現陰陽五行并創立五行學說,即是古代自然法則宏觀理論的基本總結,我朝的這個最大傳統可以被稱為敬祖信仰,即敬天祭祖信仰。中國的道家思想也是我朝的主要說教,在民間也打手歡迎。原始的道家,主張道為最高信仰,但他們說的這個“道”就是天的法則,或者說是指規律,后來天道信仰也演化成人格神的信仰,三清和玉皇是代表天的人格神。民間將傳統的皇天和道教的玉皇合二為一,玉皇也被稱為“天”。于是道教的玉皇也成為民間的信仰之一。儒家也遵守敬天祭祖的傳統,但五經均不是儒家的創始人寫的,《尚書》、《詩經》、《周易》、《周禮》是古代的史官、國人、君主和賢相修撰或著作的。《春秋》也是孔子根據魯國歷史資料記載編訂的。四書中只有《論語》、《孟子》為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的錄述。對于四書五經所記載的三代的信仰和倫理,儒家只是遵守認可,也不敢違反。其它中國的古代學說也是贊同遵守敬天祭祖這一主要社會思想的。皇帝信道也無不可,但國學即敬祖信仰為天下根本,不可動搖,其他各教也不能忽略。萬望皇帝牢記國學,諸教平等,不可偏聽偏信,國可長治久安,民可安居樂業,臣范仲淹謹奏。“仁宗聽后,說:“范丞相學識淵博,忠心為國,奏言有理有據,絕地天通,至理明言。朕已知曉,并已領會奧妙。丞相不必擔心,我當牢記國學根本,善待三教,等同視之,勤于政事,以求國泰民安。”

范仲淹道:“臣替天下百姓臣子謝皇帝,皇帝英明。”仁宗遂善待太祖之后,將其封在兩浙路,一時為大臣和世人稱道。

宋仁宗年間逢大比之年,京城舉子云集。一位河南府伊川縣張家莊名叫張棟,字良木。來到京城。找到一家客棧安頓好了之后,開始溫習詩書。但怎么也看不進去。就決定到街市上去看一看。走到開封府大相國寺去上了一會香,許愿要是能考上進士,就給寺院捐銀。又走到玉勾欄,去吃了些酒。走到玉獅子大街,看見一家古書殿。走了進去,看見走到一家書紙店,看中一本古版尚書,翻了翻,非常的喜歡。就打算買下,但這時又個穿金掛銀的富家子弟,達官貴人摸樣的人走過來,一把將書奪下,強行購買。說到:“這本書是我先看到的,我要買。你不能買。”張棟非常生氣,就奪過這本書,將這個人推往一邊。這位達官貴人命隨從去報官。將張棟用鐵鏈鎖住,押往衙門。衙役告訴張棟說:“這位達官貴人是開封府尹的兒子。”讓張棟不要跟府尹的兒子爭執了。張棟心中惱恨,不再言語。過了一晚,衙役們將張棟放出衙門。張棟垂頭喪氣的回到旅館。自己溫習經書。過了幾日會試開始,張棟進入貢院。考試題目為作詩一首。張棟便將自己在書店的遭遇寫了出來。認為世態炎涼,貪官橫行,奸臣當道。自己象秋天的菊花一樣,雖然美麗但宋朝國風象秋風颯颯,但自己仍然要如菊花一樣有所作。便以《和黃巢菊花》為題作詩一首。詩曰:“颯颯西風滿院白,蕊寒香冷無蝶來。今年你已為青帝,菊花桃花都不開。”

考試結束后,考官們開始閱卷。主考看到了張棟的詩,認為是反詩。決定上報真宗。真宗看到了張棟的詩,也是一驚。但是他看出了張棟的倔強和傲氣和怒,不知傲氣和怒氣何來。便遍查張棟的底細,才知道府尹的兒子欺辱過張棟。主考說:“張棟此詩有反意,是首反詩,欲稱王稱帝,不能及第為進士。”仁宗認為,此詩霸氣十足,傲骨錚錚,瀟灑飄逸,文采金華。當錄取為進士。于是張棟就被錄取為進士及第甲等。第二日,科舉前三甲到金鑾殿殿試。仁宗以圣人為題,請前三甲作詩一首,以便考核。第一位進士說到:“天生仲尼萬古無長夜,千古圣人君王謝,君王社稷如泰山,泰山秀材叢叢疊。”第二位進士作詩:“江山多姿多秀才,圣人孔子如東岳,木秀于林風不摧,萬古長生無超越。”張棟作詩:“宋國遺胄名仲尼,魯地圣人孔夫子,周游君王山水地,社稷棟梁天下名。”仁宗言道:“前兩位曲筆,后一位直白,列張棟偉進士甲等第一名,狀元。第二位作詩者為榜眼,第一位作詩者為探花。”張棟的故事流傳整個開封府。河南府也知道消息,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歡聲雀躍。

宰相范仲淹上書正名五代。范仲淹說:“五代梁唐晉漢周。梁為朱溫所建,后周為柴榮所建。唐晉漢為沙陀所建。梁周皆為中夏朝廷。沙陀乃境外胡族。不能成為中夏正統。五德之運不在外族人朝廷所流轉。唐人自信。皆源于唐人祖先未受外族人統治。五胡亂華時代,中原遍布塢堡,漢人皆依附世家大族而生活。外族人無法控制中原,只搶劫財物,占領領土。到了北魏時期,外族人雖然占領了北方,但是無法控制漢族人民。政權無法支撐,只好乞求漢人,自動歸化,實際上就是投降中國。世家大族于是也就轉而支持北魏。北魏變成中國朝廷。中國于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唐人自認為祖先未受外族人統治,而且戰勝了外族人。沙陀等族雖然占領中國,但是只是軍事占領,搶劫財物,并未進行統制。中夏之人自行治理。到后來郭威擊殺沙陀,沙陀敗落,歸化中國,中國擊敗沙陀。仁宗道:那該如何處理呢,沙陀朝廷如何稱呼?范仲淹道:不如將漢人朝廷稱為朝,外族朝廷成為代,朝為中國本土朝廷,沙陀人為外族政權,非中國正統,名號為中國名號,其自認中國,沙陀人乃是后期加入中國,當是歸化中國,不是沙陀人統治中國。稱沙陀人朝廷為代是因為中國此時期無有朝,無其他名號,借用而已。稱梁唐晉漢周為五代,是因為唐晉漢為代,不能稱朝,故名五代也。仁宗道:甚善。朕即刻令人起草詔書,通令全國。按此稱謂正名五代。

仁宗大中祥符年間,遼宋和棋,仁宗無事,翻閱唐太宗貞觀氏族志。慨嘆曰:崔盧王謝山東大姓,列為第三等,實在是世道不古。找范仲淹答問。問曰:山東崔氏何許人也,何以有唐一朝有二十多位宰相?”范仲淹道:“隋朝大儒王通在著有《文中子中說》一書,其中有問崔盧婚姻之事,其弟子秦王府十八學士杜淹有注曰:‘崔氏帝嚳姜嫄之后也。居崔邑。’崔氏始祖乃周文王之后,周莊王之子。分博陵、清河、武城等郡,自漢魏兩晉南北朝以來,執宰中國,位高權重。門中多才子,精通五經,家學淵源。有唐一朝,全靠山東大族支撐。唐朝衰弱,貴族沒落。崔氏于是化為百姓,沒入民間。”仁宗道:“崔氏最杰出之人物為何人?”范仲淹道:當屬唐朝宰相崔玄煒,乃屬博陵郡安平人士。唐朝時為宰相,發動五王政變,推翻武氏政權,光復唐朝。被中宗冊封為博陵郡王。年少時中明經進士,不靠祖先門蔭,為官清正,為時議好評。次之當屬北魏宰相白馬公崔浩,輔佐魏太武帝拓拔燾混一中原,修國史秉筆直書,慘遭滅族。然心系中華,勸阻拓拔氏侵略南朝,為人正直,乃千古功臣也。再次之乃屬黃鶴樓詩人崔顥,題黃鶴樓一首,千古絕唱,李太白到樓前已然無字可寫。崔顥長于文學,乃不朽之功業也。此三人為崔氏三杰,非常人可以攀比。仁宗道:“我朝崔氏有無名家?”范仲淹道:“我朝太祖時代,有將軍為崔氏之后。然不通經文,乃是武將。”仁宗道:“崔氏雖然沒入民間,也是非同一般人家。崔氏乃周文王之后,我當去社稷祭奠周文王,以念崔氏族人于中國社稷之忠誠。范仲淹道:“甚善,皇帝真英明天子也。”

淮南路潁州府這幾年風調雨順,百姓齊贊真宗英明,感謝朝廷。大家紛紛到廟觀上香向神道表達謝意。潁州靠淮河南四十里路有個村子名叫張老莊。莊子里有家陰陽風水先生。道術遠近聞名,方圓百里皆知道張先生的大名。張老莊有家劉姓人家,家中有個無賴,名叫劉三郎,刺頭,什么事都不信邪,愛挑刺。劉三郎對張先生十分不服氣,經常挑張先生的毛病。又一次,劉三郎又來找事,張先生決定要治他一治。劉三郎對張先生說:“先生不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嗎。你光給外地人看好地,我們本村的人難道都沒有什么好命,也沒有什么風水好地嗎。”張先生說:“你看,有好地,但沒好命,沒那個福氣享受。”劉三郎說:“我看不一定。我知道風水一定是有山有水。靠近我們村的南塘哪里有水,地高三寸,一定是塊風水寶地。”張先生說:“是好地,我們村沒有人能夠享受。”劉三郎說:“我看不一定。”張先生說:“好吧,你不信,可于明日午時去南塘處,離塘三丈三,挖地試試,必有一塊石頭,若是你就埋上,日后你家老人故去可葬于此地,不要再好奇深究。否則將無命享受。”劉三郎聽過后,就回去了,將信將疑。第二日午時,劉三郎一個人午時準時到了地方。離塘三丈三開始挖地,挖了幾尺深,果然有塊石頭。劉三郎想起了張先生的話,心說,他是不是嚇唬我的,應該沒有什么。我看看到底石頭下面有什么。他于是揭開石頭,發現石頭下面是個小泥泡,仔細一看還有一條泥鰍在里面。當石頭打開后,小泥泡的水很快就開始干了。泥鰍也死了。劉三郎趕快將石頭蓋上,將土埋上。回去向張先生說了情況。張先生說:“此地出大富大貴之人。若埋上這塊地,其后必人財兩旺。但是你將石頭打開,泄了氣,泥鰍死了,水沒了。此地風水已壞。你家就是埋上,也無法人財兩旺。叫你別看石頭下面,你非要看,這下你信不信。”劉三郎跪倒地下,磕頭如搗蒜,從此折服,不再找茬。

張先生智取劉三郎的故事傳遍潁州府,潁州知府聽到此事,于是將此事報告朝廷。宋仁宗也聽說了此事。他十分想見到張先生,請他做官,問問大宋皇陵的風水。知府將皇帝的意思告訴張先生。張先生表示自己無意做官,也無意功名。說自己對皇陵也有了解,聽人說過;“此陵發二門,長門平談,三門兇險。有一兇就有一敗。百年之后,三門必然慘敗。不如包容二門太祖之后,三門兇險可有緩解,或有人相助。”仁宗聽后,說到:“此人乃神人也。吾嘆服。”遂命人御賜匾額:道術高明。賜予黃金百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瓯市| 彭阳县| 正安县| 承德县| 鸡西市| 闻喜县| 墨竹工卡县| 宝鸡市| 景德镇市| 高密市| 乐亭县| 安多县| 扶余县| 宁南县| 富宁县| 广灵县| 浮梁县| 南澳县| 浦县| 渝北区| 惠水县| 宁强县| 巴林右旗| 平果县| 南江县| 高州市| 北宁市| 嘉黎县| 咸丰县| 新绛县| 微山县| 通江县| 枣强县| 柘城县| 前郭尔| 赫章县| 教育| 逊克县| 科技| 肇庆市| 汶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