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逃離自我設置的障礙
- 自勝力:輕松提升自控力、意志力與行動力,有效管理你的時間和生活
- 陳曉紅
- 3307字
- 2021-02-22 14:35:15
自我設置障礙簡稱自我設障,在心理學上可歸結為心理障礙,是自我否定、低估自己能力的表現。自我設障又稱自我設限、自我妨礙、自我阻撓等。表現在心理和行為兩方面上:心理上普遍存在于情緒消極,主觀判斷力不足的人身上;行為上主要存在于膽怯、沒有自信、不敢勇敢展現自己的人身上。
自我設障不但會影響到學習、工作、社交,還會對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傷害。
我們在校期間,都會接觸到一些性格內向的同學,或者我們自己本身就是這種類型的人。之所以稱之為內向是因為不敢表現自己、不敢表達出內心的想法,總是在想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若是說出來錯了怎么辦?會不會很丟臉?會不會被人嘲笑?還未開口說出來就已經否定了。這是害怕面對失敗、不敢承受被否定的心理表現,是最基本的自己給自己設置障礙的做法。
由于羞于表現自己,內心想要表達的欲望不能表達出來,過多情緒積累會使心理出現偏差,認為別人可以,自己不可以,久而久之消極的情緒會被帶到學習、工作、社交當中。有了自我設障心理,做事極容易畏首畏尾,易錯失大好機會。
學習成績或是工作業績不理想,人的情緒波動厲害,煩躁之氣更能讓人變得孤僻,從而形成自我封閉。這時已經根本不會理智面對失敗,也不去找自身因由,將這一切歸結到外在因素:比如因為天氣太熱身體受不了、生了病學習成績才會下降、最近壓力大才導致工作業績下滑、因為別人的想法比較古怪,所以我與他們合不來,等等。
這些都是潛意識里自己給自己安排的借口,無論如何都不會承認是心理狀況。
自我設障的定義有很多種,歸結到外界是一種,歸結到自身又是一種,因而自我設障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心理障礙。有些人做錯事情會想方設法為自己解脫,認為是因為某某因素才使自己不小心敗了下來;而有些人失敗了便會將錯誤統統歸結到自己身上來,無論是不是自己的錯,他都會懲罰自己,認為若是自己沒有怎么樣的話現在就不會遇到這種情況了。其實自我設障最大的表現在于情緒消極,人很容易因為情緒不高而感到悶悶不樂、提不起精神,自怨自艾,把自己弄得很凄慘。
當然,有學者認為:自我設障是指個體針對失敗威脅而事先為自己設置障礙的一種防御行為,簡單來說就是自我防衛。為了阻擋或降低失敗所采取的優先選擇,這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會幫助你回避表現不佳或者行為錯失造成的失敗。
誠然這一研究成果只針對個體而言,大部分人在自我設置障礙之后都會出現一拖再拖,猶豫不決的現象。
很多人為自己設置障礙,顧慮多,負面情緒也就越多,因此導致猶豫不決。如同大學生找工作時,總會考慮良多,給自己設定多個心理界限,以便往后失敗時有個推脫的借口。好比一同學,在得知某企業招聘信息時覺得自己許多方面都適合,卻因為緊張害怕,而為自己找了個口才不佳的理由。心里又不想放棄這個大好機會,便糾結著該不該去面試。在同學們的極力勸說之下才去參加了面試,被成功錄用后為表感謝請同學們吃飯,這時的她又變得自信滿滿,為何如此?
因為這位同學在面試之初產生了維護自尊的心理,萬一失敗就失了面子,不如不去。成功之后,信心膨脹,自信也就回來了。這是最常見的心理性自我設障。因為害怕批評,不敢直視失敗,采用自我否定的態度,暗示自己失敗了也不會感到太過丟臉;若是成功了更是倍兒有面子。
自我設障會使人情緒焦慮,從而造成心理壓力,久而久之還會出現習慣性行為,只要碰上困難就習慣性地自我設障,無形中會造成自我價值感削弱,同時可能陷入失敗的境地。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來摒棄這種行為?
人之所以容易給自己設置障礙,大多是因對自己不夠了解。認為即將面臨的事情自己做不來,腦子里想到的是退縮。為自己找個推脫的借口,成功則幸然,不成功也有預先自設的臺階可以下。這是不自信的一種表現,不自信最大的根源在于自我認識度過低,心里對自己能力的認知非常模糊。不清楚自我水平的高低,遇事易腦子混亂,下意識自我否定。
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何做到自知?唯有自我認識,在困難、考驗等面前找到方法,冷靜對待才行。假以時日就能認清自己的能力,挖掘出潛藏的優勢,一旦優勢呈現便會衷心地感嘆“原來我也會”。這感嘆會讓人身心愉悅,信心倍增,在遇到問題時腦子中第一個想法就是我會、我行、我能。往后遇到困難時就不會輕易產生退卻念頭。自我設障的行為也會在倍增的信心中消失,那時不管是工作、生活還是社交都會非常順暢。
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力,人們通常對自己經歷過的事比較有信心,對那些沒有經歷過的事容易擔心,潛意識中給自己設置障礙,歸根究底,不自信的原因是因自己不如別人優秀,對比一旦形成就容易擊潰人的心理防線,要改變這種狀態,就應該做到比他人優秀。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為何要學?學的目的在于何處?學是完善自我的一條路徑,很多自身不知道或一知半解的東西在經過學習之后會豁然開朗,自信隨之而來。好比畢業生初入職場,工作的過程就是要不斷學習,學習一些自己不知道、不明白的東西,以此來完善不夠完美的自己,提高自信心。自信心提高,自身修養升華,人的優越感會有所提升,做事不會畏首畏尾,也就不再輕易自我設障,那么,拳腳并用施展才華的時間就已經到了。
有呼吸,有脈搏,有心跳證明你是一個活人,活人有什么?有思想,有頭腦。關鍵是還有一張能說話的嘴。不打算好好利用么?閑置著它并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好處,若是不想使用得太過頻繁,偶爾用一用也可以。
都說一個人的成敗一半來自于自己,一半來自于他人對自己的肯定。如若別人沒能肯定你,你定會為此耿耿于懷,心里埋怨那人怎么可以這樣子,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所有一切都感覺很滿意,他怎么就不能肯定?
被否定的事發生在任何人身上都會令人感到無比郁悶,關鍵是找到原因,找出自己不被肯定的原因,而不是埋怨。應該冷靜分析、正確判斷是自身原因還是別人有所誤解。不能因為別人的否認而給自己設障,把自我認為良好的情緒都磨滅掉,這樣得不償失。
公司有一做策劃的同事,策劃案被主管駁回了好多次,第一次被駁回時他認為自己一點都沒錯,已經做得很完美了,被主管挑了些毛病心里不爽。本來只需稍微改動一下就行的策劃案,因為他的煩躁情緒而失去了正確的判斷力,把整個策劃案改得面目全非,主管因此又說了他幾句讓他重新修改,為此他更加消極,心里頭好點子不敢寫出來,擔心改完之后又會不行,自我設障愈發明顯,后面完全失去了頭緒。
后來主管心平氣和地找他談話,講出自己內心對他的看法,認為他缺少主動溝通。在談話之后同事內心的狂躁才逐漸減弱。其后重新將自己的好點子融入策劃案中,與主管多次溝通后終做出令雙方都滿意的作品,得到了高度肯定,內心潛藏的障礙也逐步淡化,不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人際關系也改善很多。
困難不可怕,怕的是向困難低頭,這道理誰都懂,但不是誰都能夠做到不向它低頭。而那些能夠做到的人定力都很好,不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不會依樣畫葫蘆,照著別人走過的路走一遍;更不會去搶了別人的陽光大道。他們聰明之處就在于懂得給自己開辟另一條成功的道路,不去妨礙別人,崇尚“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觀念。
我做什么你也做什么,討不討人厭啊?別人我不敢保證,是我肯定會想要一腳就把那人踹開,被踹的感覺肯定是不爽的,既是如此何不按照自己的思路走?走別人的路是要讓別人無路可走么?不要有這樣的想法,很多時候想要把別人逼進絕境反而會不小心把自己搭進去。
如今網絡時興“屌絲”一詞,何謂“屌絲”?很大一部分人會對號入座,認為自己就是屌絲,他們擁有這般心理無非是利用“屌絲”一詞來設置心理障礙,以此來降低對成功的期望,緩解巨大的壓力。這些人通常聽從網絡大眾言語將“屌絲”所含有的特征歸結到自己身上,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就是“屌絲”,沒錢、沒本事、沒房子、沒車子,什么都沒有。
這是自我消極的狀態,更是自我設障中典型的逃避困難行為。為自己設定“屌絲”這個障礙,所做一切不求上進的事情都會相繼歸結到這一身份上,理所當然的認定“我是‘屌絲’,所以我沒能力”,借此達到心理平衡。殊不知這種消極的態度,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使情緒變得更加消極。這時應當認真審視自己,正視自己,不要受他人言論影響,保持原有的自我認知,才能克服消極情緒。堅信自己是最好的,且日后能夠做到更好,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心態,摒棄自我設置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