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價值
- 伸唐
- 此號乃小號
- 2507字
- 2021-03-05 19:54:44
不就是陪吃嗎。
李伸陪吃。
吃過飯,李隆基問:“可問過糧價?”
“孫兒這回太倉促,未關注了,粗看過,有的地方比較好,如益州,有的地方仍然比較差,特別是一些山區。”
唐朝那么大,總有一些地區遇到了天災人禍,現在交通又落后,信息遲滯,怎么可能如李林甫所說的,貴者一斗粟只有十余文?
但總體上還好吧。
非要較真,那就是李伸硬扛李林甫了。
但不是唐朝沒問題了,等級問題幾乎無人關注,或關注了,一個個感到頭痛不去過問。
“武功”,契丹現在危害不大了,吐蕃卻一直未得到解決。
文治,問題更是一大堆。
李伸搞不懂李隆基哪來的底氣,準備徹底休息。
“你性格太過憊懶。”
“大父,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孔夫子說的。”
“滾吧。”
“孫兒真滾了,”李伸嘻嘻一笑,躬身退下了。
“圣上,二郎真有意思。”楊玉環笑道。
“他不是有意思,是有自知之明,有意裝瘋賣傻。”
“有這個心,比沒有這個心好。”
李隆基點點頭,算是同意了楊玉環的說法。
李伸又回到美味居。
“伸兒,那種傘如何?”
“還行。”
“好售乎?”
“應當好售吧。”
“如此,絲綢亦可以做傘。”
“能做。”
后來的“洋傘”就是鋼架薄布雨傘,輕便,便宜,迅速取代了各類的油傘。
現在造鋼架傘骨是不可能的,那就比較三種材料的優缺點。
早先的油布傘比較笨拙,但真的耐用,如果保管小心妥當,一把傘能用好幾十年。
然后就是趙別初所說的絲綢,也開始用了,所謂的黃羅傘蓋,那種傘多是用絲綢做成的,帝王將相出行遮陽用的。
想做雨傘,不是刷桐油,而是浸泡。
但絲綢太貴,如果想染上精美的圖案,價格更貴,放在傘上,還未必有竹紙做的紙傘美觀。
竹紙傘能兼兩者之長,同樣的輕便,美觀,造價低廉。雖不如早先的油布傘耐用,放在城里雨天出行也足夠了。
并且不但能做雨傘,還能做各種扇子,折扇,小團扇,大團扇,也能做屏風。
“仿之也容易。”
“也要兩三年辰光了。”
這是長安地區的,放在外地,這個時間會更長。
某個外地,才是李伸的用意所在。
“伸兒……”
“有什么想說的?”
“吉溫貶到北方了。”吉溫貶到北方,等于李伸那幾百緡錢白花下去了。
“我知道,幽州的良鄉,你有沒有想過,幽州屬于哪個人的地盤?”
“安祿山。”
“那就是了,李林甫將吉溫貶到良鄉,讓安祿山照顧,先行保住平安,時機到來,還會起用。”
自己那封信,出忽李林甫預料,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但放在此案里,吉溫表現還是很出色的。李林甫手下不缺乏蕭炅這樣的人物,吉溫之流才是李林甫最需要的。
趙別初嘆口氣,都這樣了,圣上還繼續重用李林甫,讓趙別初無話可說了。
終是不同的。
如果加上李伸未來的第四封信,李隆基就是繼續重用李林甫,他心里面對李林甫多少會有些懷疑,懷疑了,就有辦法對付了,又會拖上一兩年時間,這才是李伸需要的。
也沒有結束,接下來李林甫如何對付李適之,李伸也想不出來。
李伸又去隔壁看了看,正好有一家人在辦宴席,雖不是燒尾宴,也是幾桌大宴,有不少人,這種大宴必然會請來妓子助興。
請妓子也方便,出了西北坊門,隔壁平康坊有的是小姐姐。
十幾個小姐姐正在院中表演,有兩個小姑娘長相很是出色。
“終到了青春萌動的年齡,”李伸自嘲了一下,回到后院,提著他從外地買來的一些禮物回庶人府了。
先是分發禮物,然后李伸將二娘娘、五娘娘叫來。
他先說了美味居和趙家的情況。
美味居雖打著趙家的名義,實際十王院才是占大頭的。
趙家那邊也有不少產業,這些產業規模不算大,除了不久的油紙傘外,幾乎全為美味居服務的。
就是這樣,無論李伸,還是趙家,說話做事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省怕出了差錯。
每次看到李隆基,李伸也不得不偽裝。
有的李伸就沒有說了,但說了大約的形勢。
不論美味居,還是趙家,這些錢掙來不是用來花銷的,幾乎全讓李伸拿出來,各方打點,不然憑什么庶人府一步步放寬了。
趙家的成員比較簡單,外祖父是一個人,舅舅也是一個人,有二姨和二姨夫,只是平時給了一些禮物,都沒有讓他們來管事情。
再看看姜家和王家有多少人了?
人多嘴雜,人多手雜,一個不小心,庶人府幾家人就可能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王氏冷聲說道:“日子還未好起來呢。”
姜氏嘴巴張了張,終是缺理,未說出來。
“我們幾家人相倚為命,應當團結和睦,不是不幫,趙家我說話還能聽,其他家,我說話,他們能聽么?”
兩人走后,趙氏說:“兒,你話說的太重。”
“娘娘,不是重,是輕。盧先生授課不負責,我不去聽,圣上也知道了。盧先生是見不到圣上的,廖奴兒和李貴兒不會說,高力士不清楚,那么是誰對圣上說的。”
九月說道:“難怪換了授課先生。”
李伸又說了姜家的一些事。
“他家人多,不全是壞人,但連強買強賣、巧取豪奪的事都發生了,必然有幾個不良貪婪之輩。不理他們,極個別人心中不滿,萬一來一個誣告,相信某個相公是巴不得的。”
一封信,時局又僵持下來。
不然,什么可能都會發生。
李伸也不怪,幾個婦人先是呆在深宮,后是關到了庶人府,能有多少見識。
但京城有的是消息靈通的人。
韋堅冒險又進了太子府。
“殿下,圣上留二世子吃了一頓飯。”
“咦,圣上醒悟過來了?”李亨詫異地說。
李亨知道“三庶人”是冤枉的,可他是受益者,肯定不會想著替他二哥平反。
“沒有。”韋堅答道,李伸他們還住在庶人府,除了一個莫名其妙的觀農采風使外,也未授其他官職爵職。據說,連門都是朝著北開的。
“為何留我那侄子吃飯?”
“殿下,你那侄子似乎很不簡單……”
“是不簡單。”
原來幾家多慘哪,現在呢,不但庶人府供給正常了,李伸舅家正大光明地開著美味居,李伸時不時帶著身邊的小婢女和幾兄弟外出,他自己還撈了一個觀農采風使的身份,全國各地到處溜達。
自己父親能留李伸吃飯,說明心里面沒有怒氣了。
一個青年人,在里外無援,沒有任何幫手的情況下,做到這點,想想也不容易。
“元旦時,我刻意去了庶人府,然此子對我十分冷淡,我能奈何?”
“最好能拉攏。”
是李伸信上的話,盡量地聯手,拉攏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否則對付不了李林甫。雖然李伸是庶人子,也不能小視。比如那種新紙或活字,反正趙家也未指望用來謀利,當初不交給朝廷,而是交給韋堅呢?
況且現在李伸能時不時地見到圣上,就更有了利用的價值。
李亨抱怨道:“都如此了,你們還不能拿下李林甫?”
“圣上被迷惑了,我們也沒辦法啊。”
李亨也無語,他想了一會說:“想拉攏此子,我也有一策,只是需要韋家做出一些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