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稅務風險管控與策劃:從入門到精通
- 王作君
- 1217字
- 2021-02-04 16:56:13
1.4 負稅的理念
在負稅的理念中,我們要向納稅人灌輸以下三種原則:第一,實際稅負的原則;第二,稅負合理的原則;第三,合理稅負的原則。
企業只要生產經營就會產生稅收,實際負擔的稅收在比較時采用稅負率比稅額更有意義。稅負率有單一稅種的,也有綜合的,有時還考慮政府規費的社會貢獻率。而要切實理解實際負稅的原則,我們還要知道納稅人和負稅人的區別,才能有更深刻的體會。
1.納稅人與負稅人
納稅人就是實際納稅的人,負稅人就是實際承擔稅款的人。這兩個“人”的概念是不一樣的,實際稅收負擔者可能是同一人,也可能不是同一人。納稅人可能不是負稅人,如果它能夠轉嫁全部稅收的話。負稅人也可能不是納稅人,如果它沒有納稅義務發生的話。但納稅人本身可能既是納稅人又是負稅人,畢竟稅收雖然有抵扣鏈條,雖然有策劃轉嫁,但實際上并不能將稅負全部轉移給他人。
比如:房地產企業的增值稅可以通過抵扣鏈條向下轉移,房地產企業的土地增值稅也可以通過價格向買房人轉移。但是納稅人想達到轉移全部稅負的目的,而不成為負稅人,是根本不可能的。
理論上講,不成為納稅人很容易,就是不辦企業,不要高收入;不成為負稅人也很容易,就是不購買產品或服務。但現實中這是不可能的。
2.從合理稅負到稅負合理
稅負合理是企業在現實狀態下應該承擔的稅收。每個企業的稅負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行業。稅收的產生與業務模式有關,企業不同,生產經營條件不同,業務模式自然不同,稅收結果也就不同。同行業有個平均稅負率,可以拿來做參考。
但是它僅做參考,而不能機械套用。有的企業是按行業平均稅負來交稅的,有的稅務機關要求企業不能低于行業平均稅負率,這是錯誤的理解,必將造成錯誤的后果。
如果說稅負合理是目標,那么合理稅負就是過程。實現稅負合理,企業要用到風險控制的方法、稅收策劃的方法、危機公關的方法,這些方法的落實就是合理稅負。它是個動態的管理過程,通過合理稅負的管理過程達到稅負合理的預期效果。
3.稅負的環節
稅負的環節既可能是在本企業,也可能是在外企業。比如:消費稅在生產企業繳納,就是在本企業;契稅由不動產承受人繳納,就是在外企業。在本企業繳納,納稅環節后移,就是遞延納稅,如企業折舊年限影響到企業所得稅的繳納期間。在外企業繳納,納稅環節外移,就是稅負轉嫁,如通過關聯方交易將稅款移至關聯企業。
研究稅負的環節在策劃中有著特別的意義。通過納稅環節的后移實現遞延納稅,或者通過納稅環節外移實現稅負轉嫁,都是稅務策劃常用的方法。
4.負負得正
稅負、稅收負擔、納稅人、負稅人……大家都想刻意回避。在稅務策劃的實踐中,這種想法有助于稅務策劃的實現。其實換個角度,主動成為這些“人”,有時具有特別的現實意義。一個人如果不想成為負稅人,那么他的生活水準一定是不高的;一個人如果不想成為納稅人,那么他的社會價值也一定是不大的。
我們在輔導納稅人做好稅務策劃、降低稅負的同時,也應該合理引導納稅人積極承擔納稅義務,獲得社會認同,從而提升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