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稅務風險管控與策劃:從入門到精通
- 王作君
- 2119字
- 2021-02-04 16:56:13
1.2 管理的理念
以前我們做稅務管理工作時受傳統思維的影響,認為就是計算稅款、繳納稅款,將納稅的職責全部交給了財務。這在“征、管、查”的征收管理模式下是可以的,但是在以風控為導向的稅收征管時代,可就有問題了。稅務工作必須與時俱進,從計算繳納的技術型工作提升為控制風險的管理型工作。
風險管理型稅務工作的特點是:將稅務工作由財務部門拓展到企業的所有部門(環節),實現全員的稅務風險控制。這是稅務風險管理的時代要求,是企業不得不選的“命題作文”。
稅法的稅制要素捆綁了企業的經營要素,而企業的經營要素包括人、財、物、供、產、銷。這些要素分布在企業的各個部門(環節),它們都與稅收有關,都應該得到重視,在稅收上有所作為。
業務部門在前端,財務部門在后端,前端業務做完了,后端財務改不了,風險隱患就留下了。即使是財務管理延伸,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財務部門和其他部門都是平級單位,管理延伸會導致其他部門有想法,反而不利于稅務風險管理。
為此,我們強調:在稅收上應該實施以風險為導向的企業治理,全員參與,各負其責。企業治理要求制訂《稅務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以企業的名義來推動稅務風險治理。
1.風險導向
適應國家稅務總局稅收征管模式的改革,企業要以風險為導向來進行納稅風險的管理。否則,稅務風險無法管控,企業必將陷入風險爆發、危機四伏的尷尬境地。
風險為導向的稅務風險管理要求將企業的風險管理前置,從財務環節前置到業務發起環節。在整個業務流程中,多點布防,十面埋伏,各部門(環節)齊抓共管,稅務風險管理才會取得實效。
現在,稅務機關的核查、檢查、稽查或者風險評估都是以風險為導向的。如果沒有風險預警,稅務機關就很少到企業去。但是如果風險預警了,那么風險或被推送到主管稅務機關,或被推送到風險評估部門,或被推送到稅務稽查部門。
稅務機關既然已經轉變到用風險導向來監管稅收了,納稅人不得不順應形勢,用稅務風險管理來應對稅務風險。
2.風險評估
“金稅三期”就是一個龐大的稅務風險評估系統,利用大數據指標分析、對比來發現異常,從而確定風險、推送風險、核查風險。
相應的,納稅人也應該有提前發現風險的意識,利用社會上的納稅評估軟件或者第三方的稅務服務,事先發現風險、改變風險、修正風險、消除風險,提前于“金稅三期”發現企業自身的風險,做好風險的應對措施。
3.風控升級
“金稅三期”基于大數據對比發現風險,是事后的,而企業利用風險評估技術發現風險,也是事后的。事后發現風險對稅務機關有著特別的意義,但對納稅人而言,絕不是什么好事。盡管納稅人事后發現風險,可以部分地修正風險,但并不是所有的風險都能在事后找到解決方案。
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提前控制風險,而不是事后去發現風險。風險控制必須換擋升級,將稅務管理由風險發現型向風險控制型轉變。
4.內控制度
企業有各種各樣的內部控制制度,如質量管理制度、安全生產制度、財務制度等。稅務的風險管理制度也應該盡快建立起來,不再由財務制度代替稅務制度。稅務制度應該從財務制度中獨立出來,形成一個獨立于財務制度的制度,稅務制度應該覆蓋企業經營的全部。
這種稅務制度的好處是,可以把稅收管理由財務管理提升到企業管理的層面,實現企業全面的稅務風險管理。
5.全面管理
企業全面稅務風險管理就是全員、全要素、全流程的稅務風險管理。它要求企業的各個層面、各個部門、各個環節以及所有人員——包括企業業務的相對方、稅務機關的共同參與。
以上所有的參與者,既是稅收風險的控制者,也是被控制的風險因素。通過單一企業的風險管理影響到整個產業鏈條的風險管理,實現企業經營生態無風險,才是真正的全面稅務風險管理。
6.風險切割
稅務風險管理的目的:第一,研究稅務風險的防范;第二,研究稅務風險的規避;第三,研究稅務風險的切割。防范稅務風險的發生很重要,規避稅務風險也很重要,切割稅務風險同樣重要。從風險的特性上講,風險是必定有的,只是風險大和風險小、風險多和風險少、性質輕和性質重的區別。風險既然必定有,那么必然會爆發。
風險爆發后已經變成危機。要消除風險的影響,應該控制風險的擴展,使它不衍化成新的風險,于是就需要風險切割。利用風險切割技術,將風險的影響限定于固定范圍,然后大化小、重化輕、有化無,不使其“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企業納稅風險切割是指將風險的影響限定在固定的范圍內,減少企業的損失,減輕不良的影響。
稅務執法風險切割是指將風險的影響限定在固定的范圍內,減輕對組織的影響,減輕對執法個人的影響。
學會風險切割之法,會讓我們解放思想,放下包袱,積極作為,不因風險而束縛頭腦,不因風險而縮手縮腳。
7.執法風險
稅務機關的不作為、亂作為都會形成執法風險。執法風險的形成,除了素質覺悟、技術能力外,因害怕風險而自己嚇唬自己、卻嚇唬出風險的事例也不少。
比如:社保費歸稅務機關代收,有些稅務人員就要對以前的欠費進行追繳。但以前的不歸稅務局管,國家又沒有授權追繳。好在國務院及時明確“對歷史形成的社保費征繳參差不齊問題,嚴禁自行集中清繳”。可見,法無授權不可為。如不可為而為之,就會釀成風險。
稅務上本無風險而自造風險,破壞干擾他人的事不少。這些亂象的起因是對風險的無知,由于無知又自以為是,反而成為麻煩的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