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稅務風險管控與策劃:從入門到精通
- 王作君
- 1247字
- 2021-02-04 16:56:16
2.4 簽訂合同
第4步:簽訂合同環節。
簽訂合同前,對重要、關鍵、敏感的稅務問題應充分考慮。合同簽訂時,用專屬條款明確業務各方的稅收權利和義務。合同簽訂后,在業務承做的過程中,及時制作和采集本合同約定的各種稅務證據。涉及合同變更與修改的,要充分考慮到稅收的影響,盡力避免因稅收爭議引起合同糾紛。
簽訂合同時,將稅收的條款捆綁在合同中。因為稅務風險管理是全面的,而全面的稅務風險管理不僅在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各個環節、各個流程上進行管理,還應該將風險管理延伸到企業的外部。
由于我們是和其他企業做交易,如果交易相對方的稅務操作不規范,風險必然會傳導到本企業,所以要從簽合同的環節就對風險進行外延式管理,或者進行風險切割。
交易的雙方或多方都遵守了合同,其實是對稅務風險的共抓共管、群防群治,只有這樣,才能將風險管理理念與方法在整個產業鏈上傳導,真正實現全面的稅務風險管控。
設定此環節的目的是通過合同的方式,在條款中明確雙方在稅收上的權利和義務。
1.風險項
本環節的風險事項為:提升稅務管理級次,合同綁定稅收事項。
具體包括但不限于:發票式樣,開票時間,稅率的約定,付款方式與時間,違約責任,運輸約定,服務或維修費用,保證金,等等。
關于這些條款的稅收作用,會在“鎖定13大合同條款”中專門論述。這些事項一定要在合同中約定清楚,否則雙方遇到涉稅問題時就會有爭議,都知道稅收很重要,誰也不肯做出讓步。如果合同不明,協商不當,可能會釀成稅務危機。
2.風險點
根據不同的風險事項,布控不同的風險點。
除此之外,我認為以下兩個點是應該進行關注的:①考察合作方的納稅信用,這個很重要,但大部分企業尚未意識到此風險點的重要性;②約定稅收條款時征求稅務顧問的意見,這個也很重要。但大部分企業審查合同時有律師的意見,對稅務師的意見尚未考慮。當然,也可能他們認為律師也懂稅務。
3.證據鏈
組織證據鏈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①業務合同與補充合同;②擔保合同;③法律公證文書;④稅務師的合同涉稅審查意見;⑤雙方履行合同的記錄、手續,等等。別怕麻煩,多些總比少些好,但前提是正向證據,而不是反向證據。證據組織完后還要進行逐一審核。切記:證據太多,就可能會有沖突。
4.風險案例
以下案例是因合同導致稅務風險后,出現的嚴重后果。
企業在簽訂合同時沒有考慮到稅率的變化,在“營改增”的過渡期間,買方堅持認為合同總價不能變,開具11%的稅率(工程施工稅率),而對方堅持開具9%的稅率(這樣可以少繳稅),大家爭執不清。還有的雙方企業對開什么稅率都認可,但審計卻介入干預,引發雙方矛盾。
過渡期間的稅收政策是很明確的,但雙方企業對稅法的變動考慮不足,沒有將這些變化體現在合同中。在執行時,雙方企業各按自己的理解進行稅務處理,違反稅法規定,都留下風險隱患。
其實,如果我們在合同中簽訂不含稅價,一切問題就可迎刃而解。無論稅率如何變,價款不變,稅率變化影響的僅是資金流而已,與稅額、成本沒有什么關系。但現在企業通行的做法是按含稅價簽訂合同,稅率變了,合同總價不變,當然影響稅收、也影響成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