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稅務風險管控與策劃:從入門到精通
- 王作君
- 1481字
- 2021-02-04 16:56:16
2.3 業務模式
第3步:業務模式環節。
業務承做的方式方法關聯納稅的方式方法。不同的操作模式關聯不同的稅務模式。業務模式選定環節既是稅務策劃的時機,也是執行稅務操作規范、進行稅務風險控制的時機。所以業務模式的研究與選擇關乎業務納稅操作的規范性和納稅結果的確定性。在選擇業務模式時,需要綜合考慮企業的經營狀況、所具備的條件以及風險性與可實施性。
確定業務模式的本質就是納稅策劃。既然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納稅結果,選擇或設計業務模式自然就是稅務策劃了。比如:股權轉讓是采用貨幣資金的方式,還是采用非貨幣資金的方式?股權轉讓是用一般重組模式還是用特殊重組模式?不同的模式對企業所得稅產生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企業的業務模式有多種,如企業運營模式、資金模式、盈利模式、用人模式、生產模式、銷售模式、合作模式、投資模式,納稅模式等。企業做業務時要合理選用這些模式,甚至可以創造新的業務模式。業務模式不僅與稅收有關,還可能影響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以上可見,企業的業務模式有許多種,但無論多少業務模式,最后都要歸屬于納稅模式,與納稅模式去一一對應。我們把稅法規定的納稅模式總結為13種,放在“總結13種納稅模式”中專門詳述。業務模式歸屬于對應的納稅模式是對稅法的主動應用,從此,就可以擺脫用納稅模式被動套用業務模式的尷尬。
不同的業務方式可能會影響到后續環節,包括風險事項、風險節點、稅務證據乃至稅收風險度發生變化。設定此環節的目的,是選擇稅務風險相對較低、又切實可行的方式方法承辦該業務。
1.風險項
考量企業條件,確定業務方法,是確認業務模式環節的重點風險事項。
綜合考慮企業的現有條件,包括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來確認業務模式。既然業務模式是業務的方式方法,方法總比困難多,要完成一個業務,我們可以想出很多種方法,但哪一種是最優方案呢?這是企業經營自主權的選擇。
如果企業目前的條件支持選用最優的方法則最好,但實際中這種情況并不多,那怎么辦?創造條件,增加變量,以滿足最優模式的選用。而無論是企業在現有條件下的模式,還是需要創造條件實現的最優模式,都是存在風險的。確認好不同業務的風險事項,意義重大。
2.風險點
有了風險事項,就開始布控風險點了。那么如何發現稅務風險點呢?按下面的提示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易混淆區、政策盲區、監管盲區、認識誤區、法間空白區,等等。
3.證據鏈
(1)列舉企業當前所有的條件,并證明業務的合法性與可行性。
(2)列舉稅法納稅模式的條件,并論證納稅模式的適用性。
(3)采集因條件而產生的證據,包括紙質、電子、音像等所有形式。
4.風險案例
以下是一個醫藥企業業務模式的梳理與優化。
(1)模式A:醫藥生產企業將產品批發給經銷商,經銷商再銷售給醫院或零售藥店。這樣問題出現了:經銷商銷售給醫院時,中間會發生大量不能取得發票的費用。在藥品銷售“兩票制”下,這些費用在處理時都是經銷商以醫藥生產企業的名義搜集票據,再交給醫藥生產企業抵減費用的,為醫藥生產企業埋下了巨大的稅務地雷。2019年九部委聯合查的就是這個事,有的醫藥生產企業因此而倒閉,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
(2)模式B:醫藥生產企業成立關聯的法人公司“醫藥銷售公司”,切割這部分風險,保護醫藥生產企業,如果出問題則醫藥生產企業不至于倒閉,畢竟組建一個醫藥生產企業與一個醫藥銷售公司相比,需要更多的社會成本。
(3)模式C:創新互聯網+,組建互聯網醫藥服務平臺,利用互聯網的優勢與國家鼓勵政策,通過網絡服務平臺分包服務。醫藥平臺統一向醫藥生產企業承接業務,開具發票,去化解整個醫藥行業的風險,保護醫藥生產企業。這樣,不僅稅務風險沒了,經營風險也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