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稅務風險管控與策劃:從入門到精通
- 王作君
- 1515字
- 2021-02-04 16:56:16
2.1 業務發起
第1步:業務發起環節。
本類業務由哪個或哪幾個部門發起?發起本類業務的內部或外部依據是什么?是國家要求,集團要求,上級要求,管理層決定,行業標準,還是合作方合同?這些需要附有支持性的依據。
業務發起的依據是國家相關的業務法規,是進行稅收業務操作和認定稅收結果的基礎證據,決定著業務的合法性。業務發起環節不涉稅,但作為稅收證據鏈的發起端,標志著該業務是企業真實的需求,是符合相關法律或公司內部制度規定的。
設定此環節的目的是為納稅的合法性、合規性提供基礎的、前期的依據,該環節要求從稅收上規范企業業務的提請與授權行為,并將招投標事宜分解到本環節,夯實業務發起的合法性。
1.風險項
業務發起環節將風險事項確定為:通過業務提請與授權,考察商業目的是否合理。
做一個業務,首先要發起這個業務。發起這個業務的前提,就是業務要合法,在發起業務階段,合法不是先合稅法,而是先合稅法外的其他法律法規。
特別注意:業務發起不是以稅法為依據,而是根據國家其他的法律法規來發起業務。其他法律法規沒問題,再考慮稅法規定、評估稅法對該業務的影響。如果稅法對該業務的影響很大,就需要進行稅務策劃,按策劃后的方案重新發起這個業務。
業務在發起時出現問題,到納稅時就可能無法規范。如企業經營范圍內沒有該經營項目,業務發起時沒有考慮到工商行政法規,到稅務局開不了發票。稅務局說變更經營范圍才可以開發票,于是又跑到工商局,工商局本來不管這個事,稅務局一提醒,工商局馬上有反應:“你非法經營了。”
2.風險點
業務發起這個環節的稅務風險點,主要是發起的業務是否具有合理的商業目的,也就是對業務的真實性與合理性進行考察。它包括:①該業務是否是生產經營的真實需求;②該業務是否符合企業的生產經營常規;③該業務的金額是否具有合理性,等等。
說到風險點,我們不得不說,稅務風險就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稅務本身并無風險,說風險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風險。國家稅務總局用風險監控稅務,各稅務機關用風險管理稅務,社會輿論也用風險說稅務,企業不用風險規范納稅事務,怎么可以?
為了防控風險,我們做的業務必須“根正苗紅”,從業務一發起就規范,不給稅務風險這只“蒼蠅”留有“下蛆”的間隙。
無論哪個環節都會有很多的稅務風險點,從業務管理的需要找出關鍵的幾個點也就可以了,沒有必要事無巨細、窮盡所有。
3.證據鏈
本環節鎖定了風險事項,關注了風險點,還需要組織證據來證明合法性與合規性。
本環節的稅務證據鏈條列舉如下:①業務需求申請單;②業務批準單或授權文件;③招標文書與手續。當然,業務發起還要考慮上級的管理規定、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以及行業規定等。
本環節的證據鏈是整個業務流程證據鏈的一環,用這些證據證明,企業發起這個業務是合法的,理由是充分的,商業目的是純正的,風險是得到充分關注的。
4.風險度
通過設置的風險事項、布控的風險點和組織的證據鏈來“三維定風險”,通過“四象分要急”的方法評估本環節的風險,以極度、高度、中度和低度區分,為“風險分類好管理”提供目標方向。
5.風險案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子商務法》)于2019年1月1日起實施。該法第十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第十一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并依法享受稅收優惠。”
想開發電子商務平臺和做電子商務就是業務發起。考慮到按《電子商務法》的要求進行工商登記和稅務登記就是風險事項。而電商經營從2019年1月1日起要納稅了就是風險點。找到《電子商務法》第十條、十一條以及市場監督總局《關于做好電子商務經營者登記工作的意見》并保存就是證據鏈。如果做電商卻不知道這些,風險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