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產率、質量與企業出口行為
- 肖揚
- 2848字
- 2021-01-22 20:14:55
第二節 企業出口行為的影響因素
一、質量
Johnson和Myatt(2003)在建立壟斷和多頭競爭框架時發現,當競爭者進入市場時,銷售質量差異化產品的企業通常會改變其產品線。他們的研究為競爭性品牌(fighting brands)和企業產品線的調整提供了解釋。
Eckel和Neary(2010)的研究認為,離核心產品越遠的產品其邊際成本也越高。
Bernard,Redding和Schott(2011)通過擴展Melitz(2003)企業模型來研究貿易自由化對企業產品層面活動的影響。模型假定企業間異質性來源于生產率差異,而產品質量(需求)的異質性則是企業內產品間異質性的來源。企業生產率水平決定企業產品的邊際成本,而質量則決定消費者對企業內不同產品的偏好程度,并指出貿易自由化對企業產品范圍的影響取決于產品自身的屬性(attributes)。(4)隨著雙邊貿易成本的降低,出口企業借此機會出口新產品種類。
Manova和Zhang(2012)將產品質量嵌入到Bernard、Redding和Schott (2011)以及Mayer、Melitz和Ottaviano(2014)企業模型中,研究認為,質量差異是企業生產多產品的原因。在他們的模型中,企業間生產率存在異質性,企業內的產品間的質量也存在異質性。生產高質量的產品其邊際成本較高,但會獲得較高的收入,并指出高生產率企業能生產高質量的產品,其出口范圍也更廣,從而獲得的收入也更高。因此,當企業在增加出口產品時,會優先選擇質量最高的產品。
質量對企業出口參與行為(如Hallak和Sivadasan, 2009;Crozet等,2012;Mark等,2012;Gervais, 2015;Aw和Lee, 2017;湯二子和孫振,2012a;湯二子和孫振,2012b;韓會朝和徐康寧,2014)、出口范圍(Aw和Lee, 2017)以及出口目的地選擇(李方靜,2014;趙春明和張群,2016)的影響,也有眾多研究成果。Manova和Yu(2017)運用2000—2006年中國的數據,研究且深入探討了質量對企業產品層面出口參與的影響。
Gervais等(2015)量化了產品質量和技術效率對解釋美國制造業工廠出口結果變化的貢獻。運用價格和數量信息估計質量,結果發現,除生產率外,質量是企業出口選擇以及外貿出口水平的重要決定因素。同時指出,出口質量與生產率對出口結果的影響并不相同,企業在選擇出口時,質量比生產率明顯更為重要,而忽視了質量因素將會高估生產率對企業出口決策的影響。
Aw和Lee(2017)的理論和經驗表明,需求(質量)和生產率在解釋企業出口參與和出口范圍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企業的出口決策中,質量對產品差異化程度高、但質量改進彈性較低的市場的影響較大;而生產率則對產品差異化程度較低、但質量改進成本彈性較高的市場的影響更大。
二、生產率
異質性企業貿易理論認為,生產率是決定企業出口參與的關鍵因素(Melitz, 2003;Bernard等,2003),Chaney(2008)、Helpman(2008)的研究結果表明,企業是否選擇進入新出口市場,取決于企業生產率與出口目的地市場的生產率臨界,即當企業生產率高于出口目的地的零利潤生產率時,企業則會選擇該地為新的出口目的地,否則相反。Aw和Lee(2014)通過研究質量和生產率對企業出口目的地和FDI目的國選擇的影響時發現,質量、生產率是企業出口目的地選擇的決定因素。Demidova等(2012)運用孟加拉國的數據進行研究,發現生產率會影響企業選擇出口目的地的順序。
Bernard、Beveren和Vandenbussche(2010)利用比利時數據,研究發現企業生產率會影響多產品企業出口二元邊際。制造業企業將出口并非自己生產的產品,即存在套利貿易(Carry-Along Trade)(5),并認為企業生產率會影響多產品企業的出口產品選擇。
Qiu和Zhou(2013)認為,隨著貿易自由化,高生產率的企業將會增加產品范圍,而低生產率的企業將會降低產品范圍。隨著貿易成本的降低,只有具有較高邊際產出的大規模企業才會增加產品范圍,而具有較低邊際產出的小規模企業則會減少產品范圍。
Dhingra(2013)發現貿易自由化對產品范圍的影響具有異質性,即會擴大高生產率企業的產品范圍,而減少低生產率企業的產品范圍。(6)
Iacovone和Javorcik(2010)以及Mayer等(2014)的研究發現,生產率較高的企業出口傾向較高。Arkolakis等(2015)研究表明,在巴西,具有高生產率的企業出口傾向較高。高生產率的出口商出口更多種類的產品,出口的最不暢銷的產品數量小于低生產率的出口商最不暢銷的產品數量。
邱斌等(2012)研究了生產率與企業出口行為的關系,結果表明,出口企業存在著出口傾斜效應和自選擇效應。戴覓和余淼杰(2014)、錢學鋒等(2011)、趙偉等(2011)研究發現,低生產率企業選擇只在國內市場供應產品,而高生產率企業并非必然會選擇出口。
湯二子和孫振(2012a, 2012b)、韓會朝和徐康寧(2014)從理論角度研究了雙重異質性對企業出口行為選擇的影響。李方靜(2014)研究了雙重異質性對中國企業出口目的地選擇的影響,認為高生產率企業更傾向于通過加大研發投入生產出高品質產品,并將其出口到高收入國家。而趙春明和張群(2016)從質量這一單一異質性角度進行研究,并得出企業產品質量的提升引致企業的出口目的地從低收入國家轉向了高收入國家。邱斌、閆志俊(2015)認為生產率對企業出口傾向有著顯著的正面影響。
三、匯率
一些學者研究了匯率沖擊對企業產品范圍的影響。Moxnes和Ulltveit-Moe (2010)以2001年挪威匯率升值為準自然實驗,分析了匯率沖擊對企業出口產品范圍的影響。結果表明,本幣貶值會減少企業的出口產品范圍,降低企業進行產品轉換的可能性。Chatterjee等(2013)利用巴西的數據進行研究,發現當本幣相對于出口目的地國家的貨幣發生貶值時,出口企業會擴大出口到該國的產品范圍。同時指出,企業自身特征對企業出口產品范圍的影響要小于實際匯率的影響。Freund和Pierola(2012)認為,實際匯率貶值會使企業增加出口產品范圍。
王秀媚(2013)認為匯率升值與中國出口呈負相關關系。許家云、佟家棟和毛其淋(2015a)的研究表明,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會降低企業出口價格,減少出口數量以及縮小企業出口產品范圍;但會提高企業的出口集中度,促進企業出口產品之間的優勝劣汰,有助于提升中國企業產品的出口競爭力。陳婷(2015)以及陳婷和向訓勇(2015)等也做了類似的研究。
許家云等(2015)的研究發現,人民幣升值能提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但匯率變動對新進(退出)企業或產品的影響存在異質性。余淼杰和張睿(2017)研究發現,匯率升值通過提高出口企業的競爭壓力來促使企業提升出口產品質量。張明志和季克佳(2018)認為,人民幣升值有利于提高企業出口到目的地產品的質量,而企業垂直專業化水平的提升會加大匯率升值的正向效應。
四、企業規模和出口規模
Adalet(2009)運用新西蘭的企業層面數據研究了企業產品轉換行為,結果發現,在產品層面,企業產品出口規模和出口持續時間決定企業是否減少該產品;在企業層面,企業規模和出口持續時間決定企業是否減少出口產品。
Dhingra(2013)發現在出口企業中存在一個出口份額閾值(threshold),出口市場份額大于閾值的企業會增加產品種類,而出口市場份額小于閾值的企業將會減少產品種類。
De Nardis和Pappalardo(2009)研究發現,在產品層面,企業是否減少該產品取決于產品在企業總產出中的比重和產品生產的持續時間;在企業層面,企業的產品范圍和企業規模與企業是否減少出口產品有關。
五、市場競爭
Yeaple(2013)建立的模型分析了貿易摩擦對企業內資源再分配的影響,結果表明,當市場競爭程度較大時,企業將不再出口非核心產品,進而將資源分配給核心產品,即競爭會降低企業出口范圍。
Mayer、Melitz和Ottaviano(2014)以及Mayer、Melitz和Ottaviano (2016)的研究表明,競爭會引致企業改變其產品組合,出口銷售將偏向其核心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