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商業銀行跨區域發展的經濟效應評估及監管政策研究
- 歐陽青東 陳雨花
- 2480字
- 2021-01-22 20:12:14
序
金融在現代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起著無可替代的基石作用。但要認識到金融“上則富國,下則富家”的本質規律是什么、是如何起作用的并加以運用,卻并非易事,即使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Robinson(1952)依然認為金融發展不過是“企業發展引導金融機構追隨”的結果,甚至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Lucas(1988)也認為,金融學家對金融體系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的作用過于敏感。一旦出現金融危機,“懷疑論”就會卷土重來。
眾所周知,金融業是被監管很嚴格的特殊行業。受金融自由化理論思潮的影響,很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大舉金融改革旗幟。到20世紀90年代末,歐美主要發達經濟體已基本不再對商業銀行經營地域范圍和設立分支機構進行嚴格的市場準入管制。在過去的40余年中,我國政府和金融監管部門也一直在持續推動金融監管體制改革,不僅將數量眾多的城市信用合作社和農村信用合作社成功轉制為更加適應市場化發展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也穩步推動了利率市場化改革和匯率市場化改革等,并建立起了現代存款保險制度。建立更加開放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市場條件、探求適合經濟金融發展規律的最優金融監管體制,是我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主旨所在。
1994年,我國開始了對金融業實施“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監管模式,而且對中小商業銀行經營地域范圍和設立分支機構進行嚴格管制。從2006年開始逐漸放松中小商業銀行市場準入管制后,在2009年一度取消了中小商業銀行跨區域設立分支機構的數量管制和撥付營運資本等市場準入管制,但在2011年又逐漸收緊監管政策,對中小商業銀行特別是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跨省設立分支機構形成了事實上的管制并延續至今,從而對中小商業銀行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
毋庸置疑,改革開放后的金融發展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中共中央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高屋建瓴地剖析了“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的辯證關系。當前,我國已建立起門類健全、大中小共存的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英國《銀行家》雜志發布的“2019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顯示,中資銀行不僅繼續包攬按一級資本排序的前4名,而且已有136家進入前1000強榜單,我國已是當之無愧的金融大國。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導的金融體系,依然存在難以滿足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融資需求的突出矛盾,特別是為我國數量龐大、貢獻巨大的中小企業提供最主要融資的中小商業銀行的發展依然不盡如人意。
鑒于中小商業銀行發展對我國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本書在“次貸危機”后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因素增強、我國宏觀經濟增長持續下滑和經濟發展模式轉型提質的背景下,審視我國中小商業銀行跨區域發展的監管制度的變遷、評估中小商業銀行跨區域發展的若干經濟效應,希望為監管制度的優化做一些有益的基礎性探索。
本書共分八章,其中陳雨花老師負責撰寫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和第八章的部分內容。本書的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論述商業銀行跨區域發展的理論基礎。學術界對于金融在現代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的研究,開始于對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金融功能等的探索。本書首先沿著時間脈絡回顧、歸納總結了有代表性的金融發展理論,包括金融發展觀和金融結構論,金融抑制論和金融約束論、金融功能觀和金融排斥論等。針對我國商業銀行占主導地位的金融業體系結構性特征,從理論層面分析了商業銀行的資本積累、資源配置和技術創新機制,分析了商業銀行發展與經濟增長的有機聯系,并闡述了商業銀行跨區域發展的-效率效應、風險管理效應及市場競爭效應,并提出本書的理論分析的框架。
第二,從規模劃型標準及商業銀行的性質出發,界定了本書中小商業銀行這一研究對象的范疇,梳理了我國商業銀行跨區域發展的監管制度及其變遷過程,分析中小商業銀行跨區域發展的測度方法。本書在借鑒并對已有研究方法修正的基礎上,主要采用跨區域經營寬度和深度指標,衡量中小商業銀行跨區域發展的程度。
第三,分析了中小商業銀行跨區域發展監管制度演變對我國銀行業市場競爭的影響。從市場結構、價格競爭的非結構化測度方法,構建了全新的面板數據集,評估中小商業銀行跨區域發展對市場競爭的影響,發現跨區域設立分支機構管制的放松,加劇了我國商業銀行的競爭。
第四,在回顧中小商業銀行跨區域發展的風險理論文獻之后,對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進行了定量評估,并建立計量經濟模型評估了跨區域發展對中小商業銀行微觀穩健性的影響。發現跨省經營的中小商業銀行的風險比省內跨市經營的中小商業銀行的風險更低,集中于地級市范圍內的中小商業銀行相對來說風險更高。這意味著跨區域經營寬度有助于銀行分散風險,但跨區域經營深度對風險的影響剛好相反,這與理論預期和已有研究的結論是相吻合的。
第五,在前述研究基礎之上,本書采用隨機前沿分析方法(SFA)估計商業銀行的規模、范圍和X-效率,并輔以財務指標法定量評估跨區域發展對中小商業銀行效率的影響。發現跨區域發展有助于提升中小商業銀行的規模-效率,但對范圍效率和X-效率的影響并不顯著。
第六,本書還研究了中小商業銀行跨區域的監管政策,主要分析了歐美國家銀行經營地域范圍管制制度演變的過程和規模,剖析了“次貸危機”后銀行業監管的國際發展趨勢,以期為我國相應監管制度的優化提供有益的經驗借鑒。我國的金融業發展,不僅需要通過開放,引進外資金融機構,也需要推動我國金融機構的國際化。首要應放松市場準入管制制度,適時取消中小商業銀行跨省設立分支機構的管制,為金融業的開放發展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盡管我們努力研究并撰寫本書,也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結論,但仍不免存在缺陷或不足,這也是我們下一階段需要繼續深入研究的方向。我們力求嚴謹,在書稿撰寫過程中引用了諸多已有研究成果,并在書后附了所引用的參考文獻,在此對這些文獻作者做出的理論和經驗貢獻致以謝意。在本書的研究和撰寫過程中,一度忽視了與家人、同事和友人的聯系及交流,對他們的理解和關心表示感謝。最后,本書能夠如期付梓,中國經濟出版社的彭欣老師做了大量耐心細致的工作,在此亦表示衷心感謝!
是為序。
2019年于蓮湖之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