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失落了嗎:從日本第一到泡沫經濟
- (日)橘川武郎
- 4672字
- 2021-01-14 17:52:21
三種類型的工業化旗手
三種類型的經營者
在日本的工業化進程中,涌現出一大批實業家,他們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1)以巖崎彌太郎為代表的資本家經營者(owner managers);
(2)以中上川彥次郎為代表的專家型經營者(salaried managers);
(3)以澀澤榮一為代表的出資人經營者(investor managers)。
在本節中,我將對這三種類型經營者的活動分別進行深入挖掘。在此基礎上,我們將著眼點放在這三者的關系上。
以巖崎彌太郎為代表的資本家經營者
三菱財閥的創始人巖崎彌太郎經常被人們與澀澤榮一相提并論。“個人主義的巖崎和合本主義的澀澤榮一”,就是其中的代表性觀點。城山三郎在以澀澤榮一為原型的小說《雄氣堂堂》中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事實上,他們二人曾經在海運領域展開過異常激烈的競爭。
原土佐藩的下級武士巖崎彌太郎于1870年開創海運事業。1873年,他將公司改名為三菱商會。明治維新之后,他在與日本郵便汽船會社的競爭中獲勝。1877年,西南戰爭爆發,郵便汽船三菱會社承包了明治政府的軍事運輸任務,在日本各地建立聯運合作社,并與這些合作社分別簽署了合同,由其一家獨攬裝船。
但是,由于1881年的政變,明治政府轉而限制了郵便汽船三菱會社的活動。因此,有政府作為后盾的新的海運公司,即共同運輸會社與郵便汽船三菱會社之間展開了異常激烈的競爭。澀澤榮一就是共同運輸會社的前身——東京風帆船會社的核心發起人之一。
1885年,巖崎彌太郎去世,此后,共同運輸會社和郵便汽船三菱會社相互讓步,并于同年進行合并,成為日本郵船會社(以下簡稱“日本郵船”)。巖崎彌太郎去世后,其弟巖崎彌之助繼承三菱財閥的事業。在彌之助的帶領之下,三菱財閥真正開始了由海洋向陸地拓展的多領域發展,為三菱財閥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
巖崎彌太郎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并控制著公司的經營權,是資本家經營者的代表性人物。在工業化初期,日本出現了許多像巖崎彌太郎那樣既是創業者又是資本家經營者的實業家。比如,創立安田財閥(被稱為“金融財閥”)的安田善次郎、創立淺野財閥(被稱為“產業財閥”)的淺野總一郎、創立古河財閥(同屬“產業財閥”)的古河市兵衛等。
出生于富山縣的安田善次郎來到江戶,于1866年開設安田商店,從事匯兌業務。1880年,在幕末維新的混亂局面下,安田善次郎利用為江戶幕府和明治政府雙方“打工”而積蓄下來的資金成立了日本安田銀行。此后,他將全國各地的銀行控制在自己手中。1912年,他設立了保善社(后更名為“安田保善社”),作為統括整個安田財閥的控股公司。
同樣出生于富山縣的淺野總一郎,在經歷多次失敗后,于1884年在深川的國營水泥工廠競拍轉讓中勝出,并成功地將該工廠的經營引入正軌。隨后,他又將業務拓展到與水泥行業關系密切的煤炭業和海運業。
淺野總一郎還積極參與京濱工業帶的填海造地,在填好的土地上建設了日本鋼管和淺野造船所等關聯企業的工廠。1918年,他成立控股公司,名為“淺野同族株式會社”。但是,淺野財閥在籌集資金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離不開澀澤榮一和同鄉安田善次郎在金融領域的支持。
1877年,出生于京都的古河市兵衛收購了足尾銅山,1885年又收購了院內礦山和阿仁礦山等。他的業務主要以礦業為中心,并在其他領域不斷拓展。古河市兵衛采取了專心于礦山事業的基本方針,除了從事電解精煉銅及銅線制造等關聯重要業務之外,他對發展其他業務持消極態度。
但是,在古河市兵衛去世后,古河財閥積極拓展各項業務,于1911年成立古河合名會社(4),力圖成為綜合性財閥。古河財閥在金融方面也離不開澀澤榮一的支持,與淺野財閥有著相同的弱點。不過,1921年,因在大連的大豆投機交易失敗,古河商事的破產使得古河財閥為向綜合性財閥發展而付出的努力變成徒勞。
以中上川彥次郎為代表的專家型經營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的日本,相比非財閥企業,財閥企業中出現了更多專家型經營者。他們是被聘用的經營者。專家型經營者充分利用其在高等教育機構和任職單位所掌握的專業知識,一步步晉升成最高經營者。與基于所有權而成為最高經營者的資本家經營者不同,專家型經營者屬于另外一種類型的實業家。
在財閥企業中涌現出許多專家型經營者,這是因為:“日本的財閥對所有權起著雙重遏制作用,一是體現在家族成員與總公司的關系上,二是體現在總公司與直系子公司的關系上?!?a href="../Text/Chapter004_0002.html#ch5" id="ch5-back">(5)
在家族成員與總公司的關系方面,家族成員的所有權都被置于共同所有制之下,這是日本當時的現實情況。共同所有制“不承認家產的分割,不容許家族內各家庭自由處理本來屬于私有的家產”,起到了制約所有權的作用。
財閥總公司是其直系子公司的大股東。到1930年為止,在日本所有大企業,包括非財閥企業的董事會中,專家型經營者所占的比重有明顯增加。這充分說明,以財閥企業為中心,專家型經營者開始大量涌現。(6)
中上川彥次郎作為專家型經營者在財閥企業中發揮了帶頭作用。1891年,他擔任三井銀行理事。1892年,他又擔任副理事長。當時,三井銀行由于其與政商兩界的復雜關系產生了大量壞賬,正陷于嚴重的經營危機中。中上川積極處理不良貸款,通過投融資等培育各工業企業,對芝浦制作所、王子制紙、鐘淵紡織、北海道炭礦汽船、富岡制絲所等提供資金支持,大量任用專家型經營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全身心致力于三井銀行的經營重建。
但是,由于中上川所推行的工業化路線在短期內造成三井銀行的業績下滑,因此,三井銀行內部對他改革的批評聲越來越大。在這樣的背景下,1901年,年僅47歲的中上川去世了,他最終也沒能親眼看到自己改革的成果。
中上川是畢業于慶應義塾的專家型經營者,他也將許多校友召集到三井家族的事業發展中。被他召集來的人主要有:朝吹英二(從三菱轉來三井,后成為王子制紙會長)、藤山雷太(后成為王子制紙專務董事、大日本制糖社長)、武藤山治(后成為鐘淵紡織社長)、和田豐治(后成為富士瓦斯紡績社長)、池田成彬(先后擔任三井銀行常務董事、三井聯合常務,后成為日本銀行總裁、大藏大臣)、日比翁助(后成為三越會長)、藤原銀次郎(后成為王子制紙社長)、小林一三(后成為阪急電鐵會長、東京電燈社長、商工大臣),等等。他們后來都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日本代表性的專家型經營者。
雖然三菱也會重用專家型經營者,但主要是因為身為資本家經營者的巖崎彌太郎和巖崎彌之助采取了積極任用專家型經營者的舉措。
進入三菱的有:畢業于慶應義塾的莊田平五郎(后成為三菱合資總公司負責人)、吉川泰二郎(后成為日本郵船社長)、豐川良平(后成為三菱合資公司銀行部長)、朝吹英二、山本達雄(后成為日本銀行總裁)等;畢業于東京大學的近藤廉平(后成為日本郵船社長)、末延道成(后成為東京海上會長)、加藤高明(后成為內閣總理大臣)、磯野計(后成為明治屋創始人)等。
以澀澤榮一為代表的出資人經營者
澀澤榮一既不是像巖崎彌太郎那樣的資本家經營者,也不是像中上川彥次郎那樣的專家型經營者。島田昌和曾對澀澤榮一的企業家活動進行過詳細研究,他提出了值得大家關注的觀點。他認為,澀澤榮一屬于“出資人經營者”(7)。
澀澤榮一于1873年擔任第一國立銀行總監一職,1875年成為該行行長。以此為起點,從19世紀90年代至20世紀,他歷任東京瓦斯、東京制鋼、京都織物、東京人造肥料、東京石川島造船會社、帝國酒店、王子制紙、盤城炭礦、廣島水力電氣、札幌麥酒等股份公司的會長。并且,他還積極參與了大阪紡織、日本鐵道、東京海上、日本郵船等大型企業的創立,作為這些企業的董事發揮著重要作用。
澀澤榮一作為民營企業家活躍于日本實業界的經濟思想基礎是“合本主義”。所謂“合本主義”,是指為了達到謀求公共利益這一使命和目的,尋找最適合的人才與資本,將事業向前推進的思想理念。
根據島田昌和的觀點,澀澤的企業家活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同時成立了數家近代化企業;
(2)讓那些必須長期支持的、與基礎設施相關的產業以及近代化不可或缺的產業走上正軌。
(1)的重要意義表現在,澀澤榮一通過成立股份公司確定股票價格,然后出售部分股票來保證資金,再將資金用來成立下一家企業。(2)的重要意義表現在,通過出資,澀澤充分利用了橫跨各個領域的企業家人脈。
島田昌和還認為,澀澤榮一成立公司后在股東大會上發揮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作為大股東發揮作用;
(2)作為獨立董事發揮作用;
(3)除了在股東大會中發揮作用之外,還積極支持企業通過合并來增強實力。
島田得出的結論是:“人們希望澀澤榮一能居中協調、調解和斡旋解決問題,滿足各方訴求。”(8)
說到與澀澤榮一脾氣相近的出資人經營者,就不能不提活躍在大阪實業界舞臺的人——五代友厚。人們常說,“東有澀澤榮一,西有五代友厚”。
資本家經營者與出資人經營者的理念不同,即表現在個人主義與合本主義上。前者將公司視為自己的所有物,與此相反,后者認為公司歸股東所有。
專家型經營者與出資人經營者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終究不是依靠出資,而是依靠專業知識成為經營者。專家型經營者在公司內部不斷晉升,取得所在公司的股票后變成出資人。這樣的情形也非常常見。但是,他們能夠晉升,終究還是依靠專業知識,變成出資人只不過是晉升的結果。與此相反,后者則是依靠出資成為經營者。出資人經營者既與資本家經營者不同,也與專家型經營者不同,屬于第三種類型的實業家。
合本主義與人才培養
撰寫過澀澤榮一評傳的見城悌治認為,澀澤榮一將合本主義與引進的股份公司制度相結合,“在股份公司形成過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合本主義”(9)。澀澤榮一的合本主義通常被人們理解為把著眼點放在錢上,目的是動員社會資金。
但是,后發國家要想完成工業化,步入經濟發展的正軌,在動員資金的同時,確保人才才是決定性因素。實際上,澀澤榮一的合本主義,其目的在“生錢”的同時也在“育人”。關于這一點,在橘川武郎、島田昌和、田中一弘編寫的《澀澤榮一與育人》(有斐閣,2013年)一書中有詳細的論述。讀者如果想對此作進一步的了解,可以參考該書。
表1-1展現了澀澤榮一將個人捐款用于不同領域的情況。從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從金額,還是從數量來看,“教育、學術”是占其捐款比重最高的領域。澀澤榮一認為,人才的培養對于近代日本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他在育人方面也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財力。
表1-1 澀澤榮一一生針對不同領域的捐款

資料來源:公益財團法人澀澤榮一紀念財團。
注:表內金額已折算成2006年貨幣價值。
三種類型經營者的關系
如上所述,在日本工業化過程中,涌現出了資本家經營者、專家型經營者、出資人經營者這三種類型的實業家。那么,這三者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
伴隨著事業規模的擴大以及向各個領域的拓展,資本家經營者僅靠自己的力量已經難以做好經營管理工作,必須有專家型經營者的幫助。三菱財閥的巖崎彌太郎和巖崎彌之助積極起用專家型經營者就是其中的典型事例。
無法籌集到充足資金的一些資本家經營者,早期就成立股份公司,或向銀行融資。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得不依靠“成立股份公司的幕后推手”,即像澀澤榮一這樣的出資人經營者。而且,澀澤榮一作為第一銀行的總裁,可以通過銀行融資給資本家經營者以強大的資金支持。淺野總一郎和古河市兵衛在澀澤榮一的幫助下取得成功,這正是其中典型事例。
澀澤榮一作為出資人經營者,在培養實業家上傾注了全力,成立了諸如東京高等商業學校(現在的一橋大學)等多所高等教育機構,并支持和鼓勵更多的教育機構發展。從明治時代后期開始,東京高等商業學校的畢業生入職三井物產等大公司不久,就作為專家型經營者活躍在日本實業界的舞臺上。在這里,出資人經營者支持專家型經營者的“補給庫”機制發揮了重大作用。
總之,資本家經營者、專家型經營者、出資人經營者這三者在互為補充、各有職能分工的同時,對促進日本的工業化發揮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