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自在童年

  • 豐年之路
  • 曾臻
  • 6433字
  • 2021-01-22 09:59:34

小豐年有記憶的時候,已是“雄雞一唱天下白”“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了。

宋砦是個小村落,人家不過百戶,民風淳樸,人情敦厚。居住著宋、耿、朱三個姓氏,宋氏一姓人口最多。

小豐年在宋氏一族中輩分最低,對有些同齡孩子,他得叫人家老爺(曾祖父),這使小豐年在鄉親父老間盡享殊愛。他悠閑自在,常常嬉戲于村巷或鄰里庭院之中,玩耍于蒿草蓬蔓叢里,奔跑在畛陌畦埂之上……在村子里,他隨興所致,從這一家院里出來,串到那一家屋里,羊圈雞窩都會去看看。隨意走到哪兒都會得到呵護,餓了仰著小腦袋直往人家房梁上吊著的饃籃子上瞅,“豐年想吃饃啰——”,那當老爺、老奶、大爺、姑姑的,都會踮著腳從籃里拿饃給他吃。餓了有人給吃的,渴了有人給喝的,困了,指不定就睡到了誰家。在他稚嫩的情感世界里,整個村子都是他暖融融的家,樹蔭下草垛邊也會讓他倒頭做上一個甜夢。奶奶常站在村道上喊:“豐年——豐年——豐年哩?”他聽見喊聲,就乖乖地回家。有時他會在夢寐中被人抱著送回家里。小豐年悠游在暖融融的鄉情的泛愛之中,他常常唱著奶奶教的兒歌:“月奶奶,黃巴巴,八月十五到俺家,又有月餅又有瓜,隨你吃隨你拿,拿到你家看你大(爹)。”在他清澈的眸子里,到處是明媚的陽光。

門口來了討飯的,奶奶就掰半個窩頭叫小豐年拿著送給討飯的。討飯人多,有時一個飯時就來六七個,奶奶說:“都要給口吃的。”她就把窩頭掰成一牙兒一牙兒讓小豐年送,小豐年就一會兒一趟地跑,他很樂意這樣顛顛地跑來跑去,從不鄙夷地驅趕他們。漸漸養成了習慣,只要看見有要飯的來,他就慌著問奶奶要饃,當他把饃遞到要飯人手里時,對方溫和的目光就會落在他的小臉上,善意就在手與手間一次次傳遞,每朝那伸過來的黑干枯瘦的手中遞過去一塊饃,小豐年心里就會搖曳起一陣愉悅。他知道,一家給上一口,這人轉一個村子也就吃飽了。這種愉悅滋養著他幼小的心靈,愛與被愛都是溫潤幸福的感覺,施惠與人的善行就這樣在他稚嫩的生命里發育著……

有那么一個春節,竟讓小豐年心里糾結難耐。他在鄰居家院里玩耍,看見人家上房屋里的方桌上擱著一個周周正正的點心包兒,黃色的紙包上封著艷紅的禮簽。莫大的誘惑吸引著他,他走進了屋里,來到了桌前,晶亮的眸子穿透草紙,仿佛看到了里面一個個甜津津的灌糖角、眉豆角、薄脆、桃酥……哪一塊咬進嘴里都會從舌尖香甜到心底,嘴里的涎水開始旺盛地分泌起來。然而,沒人打開讓他吃。他就在桌前蹭來蹭去,忍耐著自己的吃欲,直到聽見奶奶喚他回家的聲音,才不得不咽了一口涎水離去了。

他回到家里,仍心心念念惦著那個點心包兒,不一會兒就又跑來了。他扒著門框往里瞧,渴望點心包能燦爛地攤開在桌子上,可那黃紙包壓著刺眼的紅禮簽仍原封不動地擱在那兒,看似一層紙,卻是鐵定的規約,他是不能去動的。純樸的家庭,使他自小就有基本的道德修束。然而,只要誘惑的條件在,條件反射的興奮就不會消失,欲念就會越來越強烈。小豐年不能不一趟一趟地往這兒跑,探頭探腦地看一回又一回,總是空咽一口涎水。這一回,他終于忍無可忍,機靈的小腦瓜開始轉動起來,看看屋里沒人,就走了進去,踮著腳趴到桌前,抬起小手悄悄從紙包下面撕開一個小口,小指頭伸進去,掏出了一個彎彎的點著玫紅的眉豆角,一口填進了嘴里,糖稀從脆皮中溢出,瞬間裹滿了舌頭,長年累月缺乏糖果滋潤的口腔頓時味蕾綻放,滿嘴綿香甘甜……他只敢掏一個就慌忙離去了,但這香甜的誘惑太強烈了,讓人無法克制貪饞的食欲,他就一天幾趟往人家屋里跑,趁著沒人,掏一個,掏一個……一連數天,紙包漸漸癟了下去,直到把那一包點心掏空。

空了的紙殼仍有模有樣地封著紅禮簽擱在桌子上。里面還有渣末呢!他再一次跑來,趴在桌沿上,小手伸過去往里探索,突然手縮了回來,哎呀!這竟是一個飽滿的新點心包兒呀!小豐年心里霎時虛空了,知道事情敗露了,口腔里貪饞的涎水立即蔫巴了。他第一次感到了偷吃別人東西的羞臊,好似犯了很大的罪過,瞅著桌上的點心包兒扭著身子惶惶地往外走去。

里屋傳出哈哈的笑聲,老爺從里面走了出來,老爺并不老,一個中年男子上去抱住了他,“可逮住你個小老鼠啦!”小豐年紅著臉勾下頭咬著指頭。

老爺抱起他轉身走到桌前,打開點心包,捏起一片桃酥放進他的小手里:“吃吧,吃吧!這都是留給你哩。”小豐年仰起小臉望著老爺,心里松活了,他乖巧地將手里的桃酥擩到對方嘴上,說:“老爺吃!”

“你個機靈鬼,反倒讓起我來啦!”老爺笑著使勁地親了親他的小手。羞臊被溫化在珍愛里,讓他稚嫩的心靈泛起微波,引動了一層淺淺的自省意識。

小豐年就在這樣寬泛仁愛的溫馨環境里自由自在地成長著,從父老鄉親身上享受到的這些溫愛與呵護成為他后來人生中不停地報答鄉情鄉恩的濃重情結,也養就了他日后對人的寬容。一個人將成就怎樣的人生,要看在他童年的心田播下了怎樣的種子,這種子會在他生命中生根、發芽,長成一片森林。

后來,宋豐年從爺爺奶奶講的一些往事中,漸漸明白了他所享受到的一切,不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可愛和輩分,更因為爺爺奶奶在鄉鄰間給他鋪墊下了一席情感溫床。爺爺奶奶為人仁厚,體恤他人,總是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與人分享。爺爺好朋友、善賭博,曾一夜之間贏了四石八斗豆子。賭有賭道,“愿賭服輸”,輸不賴賬。輸家給宋慶喜送豆子時,他沒讓挑進自己家門,而是讓輸家把豆子全部放在了糧行里,然后讓全村家家戶戶都去糧行里領豆子。宋慶喜的博弈之勝贏得了一個村子人的喝彩,他在與鄉鄰的分享中收獲著自豪和快樂。1942年中原大饑荒,家中的一只狗老死了,他熬了大鍋的肉湯,里面放上榆葉,一家一碗,挨家送去,在那個剝樹皮挖草根吃觀音土的日子里,這樣一碗榆葉肉湯該是怎樣的珍饌佳肴呀!宋慶喜的豪爽豁達與憫人之心,使他獲得了友情和朋友,在鄉鄰間很有人望。奶奶信佛,心底慈善,鄰村有一個落了滿臉天花死了娘的孩子,父親又娶了新人,生了兒子,要把這個丑孩兒送人,奶奶就收養了這孩兒。雖然家中并不寬裕,還是一直把他撫養成人,直至其成家立業……

爺爺奶奶的仁德,給小豐年釀就了馨暖的生長環境。

無論在姥爺家,還是自己家,小豐年都是長孫,備受寵愛。家中來了客人,爺爺總是把他攬在跟前,抽煙的時候,隨興說道:“來,抽一袋!”小豐年看著爺爺遞過來的老煙桿,噙著煙嘴使勁吸了一口,一股麻剌剌的煙味嗆進嗓子眼,立馬張大嘴巴,一口白煙從嘴里冒了出來。“還敢抽不?”“敢!”他就又吸了一口,這一口并不急于吐出來,任其在嗓子眼里麻剌剌地翻著,臉上一副很淡定的樣子。爺爺瞇眼笑了,客人們也笑了,小豐年望著大人臉上激賞的笑,心里頗為自得。

吃飯的時候,小豐年湊到了桌子前。爺爺說:“敢喝酒不?”“敢!”爺爺就端著小黑碗遞到他嘴邊,他呷了點兒,眉頭一皺不皺。“還敢喝不?”“敢!”“來!再喝一碗!大老爺兒們,不會抽煙喝酒那還中哩?”當他嘴噙著碗沿,爺爺的手遂朝前一送,這一口辣得他小嘴直咧,嗓子眼一陣反射性嗆咳。爺爺笑問:“還敢喝不?”他添了下嘴唇,瞅著爺爺點了點頭。在座的客人夸贊道:“中!中!這小子有種!”“像宋慶喜的孫子!”“從小看大,七歲知老,這孩兒有豪氣!”聽著客人的夸贊,爺爺高興,小豐年更是得意興奮。

一個客人夾了一筷子菜送進他的嘴里,香噴噴的炒雞蛋呀!吃了就趴在桌邊不愿離開了,他的眼睛在黃燦燦的雞蛋盤子上瞄來瞄去。嘴里的雞蛋咽下了,留在唇齒間的咸香仍在撩撥著常年缺乏美味的味蕾,刺激著蛋白質缺乏的胃腸,平素哪里能吃到炒雞蛋呢!然而,酒菜只是就酒的小菜,小小的四碟,經不住幾筷頭。客人見孩兒饞,都不再朝雞蛋盤里動筷子了。宋慶喜發現客人都不朝雞蛋盤里下箸,知道大家是有意省著讓孫子吃。他看了看小豐年,小豐年抿著小嘴也抬眼看著爺爺,他渴望著爺爺能再夾上一大筷頭雞蛋送進自己的嘴里。爺爺看出了小豐年眼里透出的那種難耐的貪饞與克制,他抬起滿是厚繭的老手撫了撫孫子的小腦袋,說:“吃過了,也喝過了,出去玩去吧,大人還要說話哩!”小豐年的欲望一下子像扎破了的皮球似的,蔫蔫地癟了。爺爺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訴他,盤里的雞蛋不能再吃了,這滿桌飄香的飯菜不是自己想吃就能吃,而是該不該自己吃,他失望地耷拉下眼皮,舔了一下嘴唇上的余香乖乖轉身去了。

客人走后,爺爺把小豐年拉進懷里,說:“往后來客吃飯,不叫你,你不要往桌前來,桌上的飯菜是給客人吃哩。朋友來了,好酒好肉要盡著朋友吃,那樣,朋友才能跟你交得長遠。一個人要光顧自己,不顧別人,那誰還跟你交朋友哩?有句話你記好了,‘吃盡人虧真鐵漢,做完己事是英雄’……”奶奶拄著拐杖,顛著小腳也在旁邊嘮叨:“‘人家吃了傳名,自己吃了填坑。’你沒看,那坑里啥都能填,自己那個肚子就跟坑一樣,粗茶淡飯都能填飽。可是來了客人,就不能虧人家,客人吃好了,人家會說你好,做人得有個好名聲,得叫人家瞧得起!”爺爺又接著開導:“常言道,‘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大老爺兒們,一輩子要想著成就大事贏得榮名才中,光知道吃雞蛋能成個啥事……”

羞恥之心生而有之,從此,家里來了客人,小豐年再不往桌邊湊了。小豐年在祖輩訓誡開導下,漸漸懂得了做人之道、交友之道、待人接物的規矩,懂得了做事情“不是想不想,而是該不該”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在他稚嫩的心田里培植下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他明白了光知道吃雞蛋是沒出息的,做個人,一輩子得有個好名聲,有比吃雞蛋重要得多的事需要自己去做,要成就大事,贏得榮名。

爺爺還教育他,男兒要立身、立家、立世,必不得懶惰,必不能怯懦!小豐年三歲多的時候,爺爺就遞給他一只小籃子,“去!到房后挖野菜去!”小豐年接過小籃子走進了荒草野蔓間。

在小豐年清亮的眸子里,滿地覆綠,草叢中開滿藍、白、黃、紫的小花,蜂兒嗡嗡,彩蝶翻飛,草葉上泛起青青的氣息。翻開草葉,濕潤的土里爬著蚯蚓螞蟻蝸牛甲蟲,土的腥甜撲進鼻孔里,讓人感到親昵。他漸漸認識了許多野菜,土根草、燈籠棵、驢尾巴棵、白蒿、雞屎花、麥底菜、迷迷蒿、七七芽、掐不齊、星星草、毛女棵、面條棵、抓地溜……這些野菜人吃,牲口也能吃。他知道麥連甸是毒草,爺爺說,“麥連甸,清早吃晚不見”,這草葉肥厚味苦,人要是清早吃了,后晌命就沒了。房前屋后的喬木灌木盛茂葳蕤,陽光里,繁葉亮亮閃閃,枝條隨風逸蕩,榆錢結了,槐花開了,香椿抽芽發葉了,各有各的香味兒,都是碗里上好的菜。小黃雀、青絲、畫眉、黃鷺各種鳥兒在林柯間跳躍鳴囀,筑巢覓食。爺爺說,黃鷺叫的是“豌豆多豆,豌豆多豆”,布谷叫的是“快快播谷,快快播谷”。他看見青綠的蛇盤在草叢里,伸手去抓,那蛇“嗖”一聲不見了蹤影。爺爺說,這叫草上飛,要是在土窩子里它就飛不起來……

隨著長大的足印,小豐年知道的越來越多,聽人說有種蛇叫美女蛇,捉到美女蛇就成了他最大的心愿。為找到美女蛇,他常常在草窩子里蹚來蹚去,鉆進灌木叢里,搗翻鳥窩,扒開頹敗的土墻,到處去找,他不止一次抓到蛇,但令他失望的是始終沒找見一條像美女的蛇,卻只見一庹多長的草上飛在土地上扭來扭去,沒有草的時候,草上飛真的是飛不起來……

有時蛇會從屋里土坯墻縫里爬出來,爺爺從不讓驚擾,說蛇住在屋里,就沒老鼠了,就任它爬出爬進……

小豐年天性放達自然,心底澄澈,天物歸懷,沒有畏懼,與大自然的一切有著融融的親和力。

也許,是他降生在風雪之夜的緣故,小豐年尤其喜歡大雪紛飛的天氣,看著雪花漫天狂舞,聽著風裹飛雪發出尖厲呼嘯,“嘶——吼——嘶——吼——”狼叫似的撕開蒼天茫野,心中就會蕩起莫名的歡悅,他會挾風追雪在漫天大雪里恣肆奔跑……雪霽的清晨,他隨著爺爺早早起床。爺爺拿著大掃帚呼呼掃雪,掃干凈了家門前的雪,又去掃村路上的雪,一直掃到井沿。他就跟著爺爺在雪窩里忙來忙去。太陽升起來了,照著屋檐上掛下的一根根溜凌,明晃晃亮晶晶的,讓人生出甘冽的感覺。小豐年想要溜凌,爺爺拿起鋤頭鉤著檐邊的溜凌猛一使勁,嘩一聲脆響,椽頭上的溜凌就被敲了下來,隨之落下的還有一截黑朽的木頭,爺爺說:“噫,朽了!看見了吧,這就叫‘露頭椽子先爛’。”他茫然地看了一眼爺爺,不明白他的話,也無須明白,人只有經歷了才會明白。他自顧蹲在那兒把溜凌從黑朽的木頭上掰下來,凍得如胡蘿卜似的小指頭搓弄著結在溜凌上的朽木渣子,他需要一根晶瑩剔透的溜凌,童真的眸子在追求無瑕的完美。

慢慢長大的小豐年喜歡躺在老槐樹下看天,湛藍的天空云譎霞詭,奇幻無窮,他把天看成了地,幻化出山川湖泊,虎躍狼奔,烈馬馳兔、仙狐綿羊……若遇雷雨蕩滌天地,雨過天晴,林木翠碧,天空升起彩虹,赤橙黃綠青藍紫流過眸子,他赤條條蹚進滿地水洼的草叢里,張開細瘦的臂膀朝著橫跨天際的彩虹歡樂地奔躍,啪、啪、啪地水花四濺,稚嫩的身子透著與生俱來的狂放天性。

晴朗的夏夜,他會拉張破席子鋪在院子里,赤條條躺在上面看月亮數星星。月光如水般瀉下來,他的思緒就縹縹緲緲升上了月宮,那里有桂花樹,樹下有玉兔,有仙姿婀娜的嫦娥。沒有月亮的時候,星星格外亮,多得數不過來,超出了他對數字的認知。坐在院子里的奶奶告訴他,那星星密匝匝的銀河上,北岸是織女星,南岸是牛郎星,只有七月七牛郎織女才能走過鵲橋相會,七月七總會下雨;坐在旁邊的爺爺用手里的煙袋鍋朝天上指給他看,那像舀酒的斗一樣排列的七顆星是北斗勺星,那是天帝的車子在天中央運行,主宰著四方。天分四野,二十八星宿都跟地上的事對應著,朝廷里的天官能從星象預見改朝換代的事……每個人頭頂都有一顆星,誰頭頂的星亮,誰就能成就大事。小豐年開始尋找自己頭頂的星,看來看去覺得很難對應,弄不清哪顆星是自己。他覺得所有的星都沒有早晨出現在東方的太白星和傍晚出現在西方的長庚星亮。他不知道太白和長庚是同一顆星,自己瘦小的身子正躺在一個不停運行的球體上。他看著浩瀚夜空,浮想聯翩,對生命的追問開始萌動……

土地的氣息透過高粱篾席黏附在身子上,天地間除了月光,再無其他光亮,他躺在這純粹的清輝里,聽爺爺給他講爺爺的爺爺的故事:

說是自家一位老高祖擁有大片土地,其中有一片果林。老高祖在果林四周筑上高高的圍墻,從果樹發芽、開花,他就守在果園里,生怕孩兒們損害果樹偷摘果實,一直守到果實成熟。他摘下果實拿到集市上去賣,賣了錢就買回各種農具。到了農忙時節,他地里的莊稼要靠雇短工來收種。人們給他干完活兒,他發給報酬之后,就把自己買的農具全部拿出來擺在當院,誰家缺啥農具,盡管挑,讓他們拿了農具趕緊回去收種自己地里的莊稼,莫誤了農時。農具用完后是要悉數歸還的,他之所以要收回農具,是擔心別人不能保管好農具。如果有人把農具使壞了,壞了也就算了,他從不計較。只要年年看好果樹,新農具總會有的。這樣一來,周邊村里的農民都樂意來給他干活,他對來干活的人,無論貴賤,都按輩分喊叔喚爺,稱兄道弟,有情有義。他讓干活的人吃白饃,自己躲在屋里啃窩窩頭,日子過得十分節儉……

還有一位老高祖則是另種做派:他對自家的果林從不設防,沒有籬柵,也不怎么看管。春天,繁花滿林,蜂飛蝶舞,一片燦爛,成群的孩兒在樹下耍鬧。這時,他就走進林子,陶醉其中,春光流蕩里,看稚童追歡,享受風物閑美的自然天趣。果實將熟時,有孩兒攀爬到樹上偷摘果子,他總是在老遠的地方跺著腳,嗓子里“吭吭吭”地大聲發出警示,從不近前斥責,生怕傷了孩兒們的顏面,更怕孩兒們一慌張從樹上摔下來。只要老遠看見果林上空有成群的鳥兒盤旋,鳥兒不敢入林,他就知道準有孩兒在那兒糟踐果樹,老遠就喊上了,“哪個龜孫又在糟踐哩!”孩兒們聽到他的喊叫、謦欬之聲,馬上溜下來跑掉了。他這樣喊來喊去,竟成了習慣,一到果樹成熟季節,他只要一出門往果林那兒走,就又是跺腳,又是大聲咳嗽,抑或大聲喊著,“哪個龜孫在糟踐哩?”有時果林里根本沒人,路旁的鄰人聽見了,就笑罵他,“你這個老頭兒,沒一個小孩兒,你還吆喝啥!”他也笑:“我不是怕摔著他們嘛!”等到果實成熟,他就摘了挨家挨戶地去送,左一兜右一兜,送來送去,暖情融融……

先人的稟性與仁德隨著血脈潛潤進小豐年的心田,大自然的繁麗在他童年的調色板上潑灑下斑斕的色彩,一層一層暈染在他生命的底色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流县| 湟中县| 广东省| 淅川县| 龙南县| 航空| 鹤壁市| 玛沁县| 黄平县| 江达县| 东至县| 吴堡县| 阿鲁科尔沁旗| 颍上县| 潜江市| 香港 | 哈巴河县| 新晃| 南康市| 廉江市| 新源县| 白水县| 巴彦淖尔市| 深州市| 安新县| 汉中市| 泸定县| 新野县| 连江县| 内丘县| 永寿县| 广元市| 慈利县| 蒙城县| 南投县| 太康县| 尼木县| 平昌县| 尤溪县| 喀喇| 黄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