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難以克服的粗放

事實上,在咨詢工作中,每次面對新客戶,我們幾乎無一例外地拋出這樣一個問題:“過去三年,你們的人均銷售收入和人均利潤怎么樣?”遺憾的是,很多時候我們得到的反饋不盡如人意。說實話,大部分客戶基本上不太關注這些指標,或者說沒有做過相關的統計分析;有些客戶零散地關注過這些數據,但是從來沒有對它們給予重視。我們為此發起了一個關于人效的調研,包括我們客戶在內的400多家企業參與了此次調研,結果如圖1-2所示:58%的企業根本不關注人效;21%的企業定期開展人效分析,但是未將其作為企業經營目標或者考核指標;可喜的是,21%的企業定期開展人效分析,并將其作為企業經營目標進行考核。

圖1-2 人效關注度調研

為什么衡量經營質量的“人效”指標沒有得到企業的關注?隨著研究和思考的深入,答案終于慢慢浮現,歸根到底,這都是我們過去難以克服的粗放式發展所致,這不是企業基因的問題,而是發展模式的問題。自改革開放以來,整個中國經濟沐浴改革春風,很多中國企業享受著制度紅利和人口紅利,依靠政策、關系、眼光乃至賭性迅速發展壯大。過去中國經濟的發展比較強調規模指標,號召“大干快上”,GDP快速增長,我們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也迅速提升。這種追求規模擴張的發展模式深深地烙在中國企業身上,表現為企業追求規模,迅速擴張,忽視發展質量,忽略內部管理。這是歷史展現在我們面前的真相,似乎很殘忍,卻無比真實。

只追求銷售額

在追求速度與規模的發展階段,銷售額當之無愧成為企業家首要關注的目標,以至于在我們的腦海中天然地形成“有了銷售額就有了一切”的概念。所有企業都將銷售額作為最重要的年度經營指標之一,但是我們很少見到將人效作為經營指標的企業。

不可否認的是,凡是順利活下來的企業,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人效基本還是在波動中提升,甚至表現亮眼。然而,有多少企業是通過有意識地提升經營效率而獲得成功的呢?實際上,肯定有很多企業已經因為經營效率低而死去了,盡管我們無法得知究竟有多少這樣的企業。同時,經驗告訴我們,很多企業人效數據表現出眾,是因為搭上了外部環境利好的順風車,基本處于“靠天收”的自然生長狀態,長遠看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只有有意識地關注人效,采取實際行動才能讓企業的經營效率擺脫“靠天收”的狀態,真正獲得持續生存和發展的能力。

歷史也告訴我們只有主動采取措施提高效率才能發展得更快。水稻種植自古興起于北方,種植技術最早是直接進行撒播,收成主要依靠“天時”,換句話說是“靠天收”。東漢時期《四民月令》中開始出現“別稻”,標志著水稻育秧移栽技術的出現。農民首先在秋田中培育幼苗,再將之移栽至稻田中,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當其他作物還在農田內尚未成熟時,水稻的種子已經在秋田內發芽了;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升秧苗的存活率,從而提升水稻的產量。可以說,早期的水稻種植技術基本等同于讓水稻自然生長,產量無法突破且不穩定,而“別稻”技術大大提高了水稻產量,滿足了不斷增長的人口的用糧需要,解決了人地矛盾。水稻種植技術的演變過程正如當前的企業人效管理,超過半數的企業人效管理也正處于自然生長狀態,“只看銷售額”勢必導向人效管理“靠天收”的狀態。水稻種植技術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只怕我們在這條“只看銷售額”的道路上還要走很久。

模糊的經營數據

我們在開展管理咨詢項目時遇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而且這個現象非常普遍。當我們談及企業的銷售額和利潤點時,企業家們總能脫口而出,一點不含糊。然而,當我們問及諸如“你目前所處的行業整體增長數據如何”等問題時,很多企業家便無法像談及銷售額那樣侃侃而談了。再進一步問,“你是否了解你的行業老大,你是否了解其經營狀況”“你的公司歷年人均銷售額是多少,人均利潤幾何,三費占比如何,與標桿的差距在哪里”……熱絡的場面總在這個時候開始略顯尷尬。

這種大致的、模糊的數據管理是中國企業粗放式經營的普遍特征。很多企業沒有仔細地統計和分析行業數據、競爭對手數據,或者即使有統計也不關注,甚至連自己企業的數據也掌握得不全面。我們不禁想問企業家們:你們真的了解自己的企業嗎?(不得不說,這種情況反倒成就了我們咨詢行業。)說實話,我們并不會因為這種情況給我們創造了市場機會而竊喜,相反,我們的團隊總會因此五味雜陳。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傾向于教我們從“道”的層面、策略的層面入手去處理事務,這可能也是企業家不那么精細地關注數據的文化根因。實際上,數據管理不應該被忽視,西方的方法論總是基于數據分析進行問題的歸因,這是我們應該借鑒的。老祖宗的哲學教會我們管理的基本邏輯,而數據的分析和應用可以幫助我們精細化經營,有了大量數據分析的支撐,企業的人效管理水平必然會有所提升,經營質量的提升也能有跡可循。

粗放的管理方法

可喜的是,我們通過調研也發現,一部分企業似乎意識到了人效的重要性,在日常經營中將人效作為重要的經營指標。我們所服務的一個客戶就是這樣的情況。在該客戶的一次年中經營分析會上,有這樣一段令我們印象深刻的“討論”:

“人均利潤是公司級的指標,我們每個月都有關注,經營計劃部定期跟蹤匯報,實際上都做了哪些工作?”總經理尤總以責問的語氣問道。

“我們每個月的經營會議上都會回顧這個指標,看看每個月的變化,我們還帶領各個部門把這個指標給分解下去了,人力資源部主要負責控制人員編制,生產部主要負責降低生產成本,研發部負責工藝的改善,大家各自有一個不同的指標,比如單位人工成本、人均效益等。”經營計劃部張總介紹道。

“工作部署了,人員也安排了,工作量也增加了,那結果呢?”尤總若有所思地看向張總。

“我們年前的工作部署還是很周密的,但是這里面有很多矛盾點,新業務開展了還考不考慮人均利潤?生產部的產能有限,是加人還是加設備?不加人的話,工作量太大,員工抱怨情緒又太重,怎么辦?直接加人的話,人力資源部也不同意。而且這兩年我們的業務范圍越來越廣,流程越來越復雜,組織越來越大,人也越來越多,越來越不好管,現有的管理人員不太合適,對外吸引不到優秀的人來,內部又沒有人能頂得上來。我想,這不是經營計劃部可以單一控制的,需要公司整體再來策劃。”張總滿臉郁悶地回答道。

尤總的責備、張總的委屈,全部在董事長李總意味深長的收尾中結束:“今年我們的人均利潤指標表現不太好,我想這是一個綜合性的結果,是我的責任,也是大家的責任。當然,我理解,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可能需要我們共同探討。”

筆者在現場目睹整個討論過程,但沒有給予任何建議。單從結果來看,企業在關注人效,也采取了一些動作,遺憾的是,結果不盡如人意。問題出在哪里?首先,人效管理的方法論從來不是點狀分布,而是一個系統;其次,粗放式管理在作祟,這是過去中國經濟發展重速度、輕質量的“后遺癥”。

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會對過去的路徑產生依賴,因此粗放式管理自然會有較大的慣性,導致企業很難在一朝一夕之間改變過去的管理方法。即使有好的指導思想,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也容易大打折扣。歸根結底,是企業的粗放式管理慣性造成了人效管理鮮有成效。筆者時常在想,想法與現實之間只怕也是“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雄县| 宣威市| 大新县| 田阳县| 梁山县| 屏边| 荔浦县| 北宁市| 瑞丽市| 卢湾区| 慈利县| 江达县| 德惠市| 马鞍山市| 临夏市| 明水县| 洛宁县| 通海县| 邢台市| 莱芜市| 马关县| 普洱| 奉贤区| 永修县| 漳平市| 棋牌| 兴城市| 司法| 开鲁县| 原平市| 辽宁省| 兰溪市| 泌阳县| 莒南县| 呼伦贝尔市| 清流县| 鹿泉市| 富源县| 自贡市| 嫩江县| 莆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