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接力:社交時代的個體生存法則
- 劉Sir
- 1756字
- 2021-01-14 10:00:51
1.4 你的個人價值取決于你“高價值優質客戶的數量”
西班牙有一句諺語:“告訴我你和誰閑逛,我來說出你是誰!”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通過你所交往的人,我就能判斷出你的身份、地位及個人價值等信息。
美國經濟學家喬治·吉爾德曾提出了“梅特卡夫定律”,本來是應用于網絡的價值和網絡技術發展的,它的內容是:網絡的價值等于網絡節點數的平方,即網絡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網絡上的用戶數量越多,那么整個網絡和該網絡內的每臺計算機的價值就越大。
實際上,梅特卡夫定律不光是應用在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網絡上,同樣可以應用在我們的社會網絡上。比如,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具有這樣的特性,你交往的人越多,你的圈子就越大,這個圈子帶給你的價值也越大。這就是不斷連接所帶來的個人價值的真實效應。
不過梅特卡夫定律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就是它要在理想狀態下才成立。它成立的前提條件是:這個網絡必須是雙向溝通的點對點的通信網絡。放在我們的社會網絡上來說,這個前提同樣要滿足。拿電子郵件來說,你給對方發了一封郵件,求助建議,對方回復了,這才是雙向的互動。而有的網絡就是單向溝通,比如你在網上購物,跟賣家沒什么交流,買完拉倒,這對于賣家來說就沒有收到什么有效的互動價值,只不過是增加了幾個新用戶而已,并不會呈現平方層級的增加。所以我們說梅特卡夫定律是受限制的,是有適用場合的。
在梅特卡夫定律中,網絡的價值不僅與用戶人數相關,還與用戶之間交互作用的強度有關。用戶之間的交互性強,用戶獲得的效用就越大,也更愿意把錢從口袋里掏出來,這樣對網絡價值的貢獻才會增強。對于這種交互強度的效用,我更愿意用“連接效率”來表達。
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在一些大型網絡上,每個人之間有著無數種可能的連接,但大多數連接根本就沒發揮效用。而且,網絡上各種節點連接的黏性也是不一樣的,那么這些節點的網絡價值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的核心價值在哪里呢?結合梅特卡夫的網絡價值定律,我們就會發現,其實一個人的核心價值就在于能否更加有效地去連接各種資源。展開來說,這包括三個維度:
第一,看你連接的資源是不是足夠多,也就是連接資源的數量;
第二,看你連接的資源是否足夠優質,也就是連接資源的質量;
第三,看你連接資源的方式是不是足夠高效,也就是連接資源的效率。
如果你所連接的資源符合上面三個維度,那么這些資源就屬于你的“高價值優質客戶群”,它的數量將直接決定你的個人核心價值。
我的一位朋友經營著一家培訓機構,做得風生水起,經常跟一些行業大咖有合作。在外人看來,他是個很內向的人,不太善于跟人打交道,而培訓機構一般都是要四處去拉客戶的,他這樣一個人,是怎么把公司經營得那么好的呢?
其實大家看到的都是一些表象,似乎一個企業要做好,領導就必須每天喝酒應酬、混圈子、認識大佬。其實不是這樣的。
一些很優秀的人,每天看上去好像都是風風光光地站在聚光燈下,但實際上這只是他們向外展示的10%而已,剩下的90%的精力他們會用在自己的團隊建設、公司管理以及自我精進上。當你自身的能力或水平達不到高質量優質客戶的需求時,就算跟人家關系再好,你對人家來說也不是太有價值的人,即使雙方有過一兩次合作,也很難持續。相反,當你具備了相應的能量和氣場,可以用得上所謂資源的時候,那些與你連接的才是真正的資源,你也才能通過這些資源更好地提升個人的價值,慢慢成為他人主動連接的資源。
那么,我們如何去連接那些“高價值優質客戶”呢?
第一,我們要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豐富的積累,最好已具備了一定的權威性,甚至打造出了自己的個人品牌。這樣,我們在與人主動連接時才能快速被對方記住和傳播,并有可能創造出更多的被動性連接,從而產生更多的合作,獲得最大化的被動收入。簡單來說就是,你的優勢感越明確,對接優質資源的效率就越高。
第二,我們要把握好連接的頻次與活躍度。一個人越去連接,就越能被連接,其連接的價值也就越高,這也是為什么說“好關系是麻煩出來的”。我們前面也講過,當能力表現無法衡量時,就必須借助社會網絡的驅動來獲得成功。這其實與我前面說的只花10%的精力向外展示并不矛盾。雖然相對于90%來說,這10%是很少,但并不表示不需要,只不過要做到投入產出最大化。即我們要找到最好、最合適的資源去進行連接,這樣才能更精準地連接資源,讓連接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