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鎖國:一場歷史的誤會

1661年11月,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因為受到圖謀造反的指控,被斬首于北京。有記載說,當消息傳到臺灣時,鄭成功忍不住難過得痛哭流淚。

年輕時的鄭芝龍,曾經是海上最活躍的一號人物。他從事貿易活動,勢力遍及日本、中國、菲律賓等地。他也是天主教徒,并擁有一個教名“尼古拉斯”,雖然更多人習慣稱他為“一官”?!耙还佟边@一稱呼來自“一官黨”。“一官黨”早期是鄭芝龍組織的貿易船隊的名稱,后來勢力逐漸擴大,成為鄭芝龍整個龐大的政商軍集團的總稱。

在那個年代,這塊廣闊的東亞海域之上非常熱鬧。除了中國人和日本人,還有從歐洲遠道而來的商人以及傳教士。當時日本的貿易船,可以從南部的長崎出發,途經中國東南沿海,一路開往今天的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早在那個時候,從東北亞到東南亞,就存在著一個關系緊密的貿易網絡。

可是,當鄭芝龍的生命走向終點的時候,這個世界,尤其是他所熟悉的大海,已經發生巨大的轉變,和他年輕時的形勢已經截然不同了。當時的北京已落入滿洲人的手中,而原本的明朝政權,如今已經名存實亡,只能茍延殘喘。鄭成功還在臺灣勉力支撐著,但是反攻的希望十分渺茫。

清朝政權為了防堵鄭成功,宣布把福建一帶沿海居民往內陸遷居五十里,而且頒布規定,一般人都不能隨便出海。

無獨有偶,同一時間,日本政府對于海上貿易也正實施著嚴格的規定,不但日本人不能任意出海,外國船只,特別是從歐洲來的商船,也不能隨便進入日本。原本自由的海域,頓時變得戒備森嚴。

不過,日本政府對于海洋的管控并不是為了防堵鄭成功——他們甚至跟臺灣的鄭氏家族保持著頻繁的往來。

日本政府所在意的,是另外一件事。

事情要從1600年說起。那一年,日本發生了一場改變歷史的重要戰役。戰場上的一方,是軍事實力雄厚的德川家康;另一方,則是其他勢力聯合的軍隊。

日本原來的政治領袖豐臣秀吉,兩年之前剛剛過世,此時正是權力交替、政局不穩的緊要關頭。德川家康在政府當中,本來就具有相當分量;豐臣秀吉過世之后,他想要奪取政權的野心,在旁人看來更是昭然若揭。不過,這是一個人人競逐權力的年代,沒有人會眼睜睜看著別人獨攬大權。

豐臣秀吉

德川家康

權力斗爭很快演變成了軍事沖突,大大小小的戰役隨之爆發。最后在“關原”(1)這個地方,德川軍與聯軍終于展開了一場總決戰。聯軍的兵力與德川軍不相上下,但論士氣與戰術,則遠遠無法與之抗衡,因而節節敗退,結果德川軍大獲全勝。

經過關原之戰,德川家康理所當然地掌握了日本的大權。之后,他一步步消滅了屬于豐臣秀吉的舊勢力,除去反對力量,最后連日本天皇也只能對他言聽計從。在德川家康的要求下,天皇把他封為“右大臣”與“征夷大將軍”——這是只有執政者才能擁有的頭銜。雖然頂著征夷大將軍之名,但德川家康并沒有四處征討蠻夷。相反,他為日本帶來的是此后兩百多年的承平時代。

德川政權上臺前,日本長期處于諸侯割據、征戰不休的分裂狀態。一直要到16世紀后半葉,才在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等人的前后接力下,完成了統一全國的霸業。只不過,無論是織田信長還是豐臣秀吉,都無法維持一個長久的政權。他們一死,原本的斗爭就重新再起,一直要等到德川家康接手后,這個混亂的局面才終于結束。

德川家康把他的統治機構“幕府”設立于江戶(今天的東京)。從這一刻起,一直到19世紀幕府垮臺之前,日本國內再也沒有出現像關原之戰那樣大規模的戰役,也沒有了政權交替的動蕩。德川家康的后代穩坐在執政者的位子上的這兩百多年,也因此被稱為“德川時代”。

德川時代的日本,一開始對外還是采取開放的態度。當時從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地,來了許多天主教傳教士。他們從16世紀末開始,就已經在日本國內積極傳播基督信仰,成果豐碩。到了17世紀初,日本的天主教徒已經多達數十萬人。

天主教團體勢力越來越大,讓德川幕府感受到了威脅。他們最害怕的,是這群天主教徒會跟反幕府勢力聯合起來奪取政權。于是,從1612年開始,幕府連續頒布法令,禁止人民信仰天主教。

為了壓制天主教發展,幕府采取了十分強硬的手段。比如,他們將耶穌或圣母瑪利亞的畫像發送到各地,要求民眾用腳踩踏,不愿意乖乖遵行的人就會被認定是教徒。要是堅持自己的信仰,不但會受到刑罰,更有可能引來殺頭之罪。許多不愿拋棄信仰的日本教徒因此丟掉了性命,就連外國傳教士也遭到追殺。

可是,信仰的力量非常強大,傳教士們沒有輕易放棄。他們無視幕府的規定,繼續傳教活動。從西班牙來的方濟各會傳教士,態度尤其強硬,結果觸怒了德川幕府。幕府因此宣布:禁止所有西班牙船只進入日本。

但天主教徒與日本政府之間的沖突并未因此停止,反而在這之后,變得越來越激烈。

1637年,在九州島島原一帶的天主徒,和飽受當地領主壓迫的農民聯合起來,發起了一場大規模的反抗活動,參與活動的群眾據估計超過三萬人。事后,幕府認定葡萄牙人涉入這場動亂,因此和西班牙人一樣,他們也被列入了貿易往來的黑名單。換句話說,這場由宗教信仰引起的沖突,最終演變成為商業上的禁令。

關原之戰

耶穌會教士

德川幕府不只禁止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進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任意出海。除此之外,在禁令發布之后,許多長期居住在海外、從事貿易的日本人,也無法回到國內,只能永遠留在異鄉。

對外的航海禁令,和幕府一樣維持了兩百多年。也因此,德川執政的時代幾乎與“鎖國”一詞畫上等號。一般的歷史教科書上這么寫,日本的老師們也這樣告訴他們的學生。

不過,這真的是個“鎖國”的時代嗎?

德川時代的日本人并不這么想,他們甚至不用“鎖國”一詞。這個名詞,是后來由歐洲人發明出來以后,才逐漸傳回日本國內的。

19世紀歐洲強權崛起,四處征伐,自命為世界的主人。他們所到之處,當地人只能乖乖迎接,沒有拒絕的權利。像德川幕府這樣把歐洲人拒于門外的政策,自然是不被允許的。隨著西方的經濟崛起、軍事擴張,他們的世界觀也變得越來越強勢。許多日本人接受了西方世界的想法,認為德川幕府當年必然是盲目無知,昧于世界局勢,才會關上國家的大門,拒絕與世界交流。

可是,“鎖國”是個誤導人的詞。它反映的只是一部分歐洲人——那些無法進入日本的歐洲人——的觀點。如果回到那個時代,德川幕府盡管不像當代的日本一般開放,但也并未完全鎖上國家的大門。在趕走西班牙人與葡萄牙人后,他們仍然保持與外界的來往,依舊注意著時代的動向。

這個時代的日本,與其說是鎖國,還不如說是采取了一種“由中央政府嚴格掌控的交流政策”。

這是什么意思?日本又是和誰在交流呢?


(1) 關原:日本的關東、關西主要就是以“關原”之地為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华县| 永济市| 嘉荫县| 昌乐县| 阜阳市| 墨竹工卡县| 祁阳县| 桃园市| 桓仁| 襄樊市| 明星| 松江区| 咸丰县| 蒙阴县| 正安县| 大关县| 临泽县| 洛南县| 色达县| 宜良县| 元江| 谢通门县| 环江| 平和县| 茂名市| 中牟县| 沁阳市| 康平县| 米脂县| 鄢陵县| 庄浪县| 灌阳县| 安阳县| 临城县| 易门县| 卢湾区| 沁水县| 琼结县| 镇康县| 敦化市| 宁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