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轉移視線,把目光聚焦到自己身上
- 心尖上的黑天鵝:治愈內隱的心傷
- 周周
- 3063字
- 2020-12-10 09:48:29
不知道你們會不會出于各種原因羨慕身邊的人,我從小就會。小時候的我又黑又瘦,非常羨慕身邊皮膚白凈的女生;學習成績一般,就會羨慕那些成績優秀的人;很早就因為近視開始戴眼鏡,也會羨慕那些視力正常的人;我的父親很少陪伴我,我又會羨慕那些經常和父親在一起玩耍打鬧的小朋友……
我總是在羨慕別人,還一直把這種羨慕誤以為是對別人的嘉許和肯定。直到長大后才恍然發現,我竟然記不起兒時的自己是什么模樣,也沒有保留童年時期的任何照片,為此,我感到了巨大的失落和悲傷。原來,我花了那么多時間去羨慕別人,最終卻迷失了自己。
1.被比較過的孩子,都會習慣性淘汰自己
習慣性羨慕或者嫉妒別人的人,童年都有被父母比較的經歷。父母會經常對你說類似“你怎么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安靜”這樣的話,久而久之,你會從這樣的評判中得出“我不如別人”的結論——別人渾身都是優點,我渾身都是缺點。帶著這個結論,你的眼睛會變得越來越“銳利”,對于任何出現在你視野里的人,你都會馬上看到他的優勢,甚至會把別人所有和你不同的地方,都歸納成優點,然后產生自愧不如的感覺,接下來就會開始羨慕他。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循環。
以我自己為例,我有四個姐姐,鄰居或者父母的朋友在提到我家時都會說我們幾個孩子是“五朵金花”。我是最小的一個孩子,也因為這樣,我每天都生活在父母的比較之中,并沒有享受到老幺的“特權”。
我一出生就像只烏骨雞,又黑又瘦,父母叫我的時候總是喊“丑丫頭”,語氣里并沒有嫌棄,反而是想表達他們對我的親昵,但這還是讓我覺得很受傷。加上我從小就營養不良,注意力也總是不能集中,去醫院的次數比姐姐們加起來的都多。在家里,我沒有任何值得驕傲的地方。父親一直不吝嗇對幾個姐姐的夸獎,母親也時不時提到別人家優秀的孩子,我幾乎是順理成章地對自己說:“我還不夠好,我要繼續努力。”我一直用這樣的方式來鞭策自己,結果發現,我到二十歲也沒有變成那些優秀的別人。
2.羨慕別人,就是在攻擊自己
以前,我把羨慕當成一個正向的詞語,一方面表達出對別人的肯定和贊賞,另一方面又可以激勵自己,這其實是個錯誤的認知。從某種程度上說,羨慕可以被當作一個雙向的詞語:一方面,的確在夸贊別人“有”;另一方面,是在攻擊自己“沒有”。這就相當于你綁住自己的雙腿,又希望自己可以快點跑起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因為這種認知上的束縛,從童年到青春期,甚至包括之后的很長時間,我都過得很消極,并且很痛苦。我每天都在自我博弈中消耗能量,一方面希望自己像別人,另一方面又因為自己做不到而無比沮喪。在這種日復一日的自我折磨中,我找不到人生的意義,也失去了生活的動力。
我的一個讀者蓉蓉也是如此。三十歲的她在找到我咨詢的時候,還深陷于“不如別人”的痛苦深淵。她和我用視頻溝通,在看到我的樣子時,就馬上對我說:“周周老師,你的臉圓圓的,好有福氣的感覺。你看看我的臉,很尖,我聽說尖臉是兇相啊。”這樣的開場白,讓我有一些驚訝,正應了“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原來以為優點都是別人的,其實在別人眼里,我們何嘗不是那個“優秀”的別人。
我問蓉蓉:“那你除了擔心你的臉,還有什么困擾嗎?”
她回答:“還有好多,我到現在都沒有結婚,可是我那些朋友連孩子都有了;我還在租房子住,但我一個姐姐都買第二套房子了……”
她一口氣說了很多自己的問題,而且每一條都透露著被比較的挫敗感。這時的她并沒有意識到這些都是沉溺于對別人的羨慕而惹的禍。聊過之后知道,蓉蓉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但沒有得到想象中無盡的寵愛,父母反而沒少拿她和其他孩子比較。就算她考了98分,父母還是會用考滿分的同學鞭策她:“你下次要像他一樣考滿分,這才夠優秀!”
剛開始聽到這些話,蓉蓉還很不服氣,用頂嘴的方式和父母進行對抗。聽得久了,她不再懷疑父母的用心并自動得出了一個結論——別人的確比我好。于是,她把自己打敗了。從此,她無論做什么都不能讓自己感到滿意。幾次戀愛的失敗,居然都是因為懷疑自己眼光不夠好。蓉蓉說:“我真是個沒用的人。”
聽她說出這句話,透過屏幕,我仿佛都能看到她內在的那個孩子在無聲地哭泣。于是我換了角度提問:“你能說說你對自己滿意的地方嗎?”
蓉蓉停了大概半分鐘,然后說:“我慶幸自己過得這么糟糕,還沒有得抑郁癥。”
這真是讓我哭笑不得的回答,我對她說:“我可以證明你是個開朗而且積極自救的人。”聽到這話,蓉蓉眼睛一亮。
3.停止膜拜他人,開始細看自己這個獨立的個體
我是二十四歲離開家鄉的,所謂離開,就是從老家湖南只身來到上海。后來發現,這是我從小到大最正確的決定,因為我終于開始看到自己。一直以來,周圍的人都比我優秀,當然也包括我的幾個姐姐,加上我已經習慣了自我貶低,這些無形的壓力讓我有一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當我來到上海之后,我發現一切都變了,我開始收獲了很多的贊美和欣賞,也有來自周圍朋友的鼓勵和肯定。
朋友知道我有晚上看書的習慣,會對我說:“你這么愛看書,真是難得呢!”看到我下廚為她們做飯,會夸獎我:“色香味俱全,你的手藝真不錯!”甚至她們看到我穿著普通的牛仔褲,都會嘖嘖稱贊:“你的腿形又直又細,真是太好看了!”有這樣的一群朋友,我就像做夢一樣,每天生活在贊美中,心里不禁懷疑,這是真實的嗎?直到有一天,我去一家理發店,才愿意相信我是真的足夠好的。
我讓理發師幫我修剪齊劉海,理發師的話讓我詫異,她說:“你的額頭很好看,為什么要遮住呢?很可惜的。”
那一刻,我竟然有一種“眩暈”的感覺。我的額頭有點高,在媽媽的眼里就是造物主的敗筆,為了遮住我的這個她認為的缺憾,從小到大,媽媽只允許我保持一個發型——齊劉海的童花頭。在這樣的影響下,我恨透了我的額頭。當理發師告訴我“你的額頭很好看”時,仿佛有一扇窗戶在我的眼前打開,讓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和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也就是從那天開始,我重新認識了自己,或者說,重新找回了原本就足夠好的自己。
4.像欣賞寶物一樣欣賞自己,你就會像寶物一樣珍貴
羨慕的本質是看不到自己。習慣羨慕他人的人,經常會選擇“以卵擊石”,拿自己的缺點去碰別人的優點,收獲的只能是越來越多的沮喪。而改變這樣的狀況,說來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轉換能量,把目光從他人身上真正收回來,重新聚焦到自己身上就可以。
以我自己為例,我受夠了自怨自艾的生活,并決心要改變現狀,而那個起點就是那次理發師對我額頭的贊美。這是我開啟自我確認機制的契機。我開始相信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說這個被我深藏了三十年的額頭都可以被如此贊美,那我就有理由相信,我身上的任何一部分都是無可挑剔的。所以,在三十歲那年,當我把寬大的額頭露出的那一刻,我開始真正地接納和欣賞自己,再也沒有羨慕過任何人。
記得后來媽媽曾問過我:“女兒,你為什么非要露出大額頭呢?”要是放在過去,我可能馬上會想辦法遮住,但當時我對媽媽說:“因為我愛這個額頭,里面充滿了智慧。”媽媽居然立即為我的解釋感到驕傲!
而前文中提過的蓉蓉,在和我溝通之后,也逐漸走出了自己的“泥潭”。根據她的問題,我當時建議她每天都寫一篇自我欣賞的日記,每天記錄自己十個以上的優點。蓉蓉一開始覺得很為難,但是在堅持十天以后,她對我表示“抗議”:“老師,我根本不止十個優點,我有一百個!”聽到蓉蓉說話的聲調我就知道,她已經活出自己了。在那之后過了一段時間,我聽到了她談戀愛并已經結婚的好消息。
當你停止和他人比較,并且愿意多關注自己時,你所有的優點就會像陽光下的貝殼,自動浮現出來并閃閃發光。你過去所認為的缺點,都可以理解為自己的特點。你不必羨慕任何人,因為你已經足夠優秀。